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一种把我们内心感受通过文字形容出来的感受性文字,只有饱含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才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可, ,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7篇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1

好处一:可以在管好自己中更好涵养自律“习惯”。下来驻村前,有朋友给我开玩笑说:你自由了,在村里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没人管你了……说实话,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自己是一名组工干部。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进驻村里的第三天,我主持召开了驻村工作队第一次会议,给自己和队员立了三条规矩:第一,驻村期间不得睡懒觉;第二,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第三,全力以赴为村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驻村以来,我没有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都坚持八点半以前起床,然后锻炼身体和打扫环境卫生,工作时间就和村民一起劳动,不管是耕地、播种、除草、打药、秋收、冬播,还是上山放牦牛、找牦牛、修水渠、挖虫草,亦或是砌砖墙、粉刷墙等。可以说这9个月,我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日常几乎都体验了一遍……这些也促使我更好养成了自律工作和生活的好习惯。

好处二: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做饭做事“厨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对于一些驻村工作队而言,驻村各项工作都不怕,就这吃饭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驻村干部做不好饭。我始终坚信,驻村工作都不怕难,做饭又有何难的。正如一朋友开玩笑所说,不会做饭的驻村干部肯定不是好干部,要想成为合格的驻村干部,就得学会做饭,而且要做得一手好饭。今年驻村以来,为了丰富驻村队员的伙食,我通过上网自学或向家人请教,在反复摸索中学会了蒸馒头、包包子、手擀面等新技能,还学会了做松茸刺身、水煮肉片等十来个以前从未做过的新菜品……总之,不管是下来检查的工作组,还是本村的村民朋友,来吃了我做的饭菜,都叫一个“好”。同时,凡是村里党员和群众的集体劳动,村里几乎都请我去帮忙做饭,每次村民吃了我做的大锅饭,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队长,你这厨艺杠杠的,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这可是一点都没有浪费,不像以前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吃,浪费掉的就多。”可以说,驻村在厨艺渐长的这个过程中,还能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推动工作落实、问题解决的好“厨艺”。

好处三: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破难解题“智慧”。刚进驻村里时,我们工作队就第一时间与村“两委”班子见面座谈,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了解村集体和建档立卡户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始终把村“两委”和建档立卡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记在心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地查看等,发现确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工作队自己不能解决的,就积极争取派驻单位支持解决,或利用私人关系联系县里相关部门帮忙解决;工作队能牵头解决的,就联合村“两委”组织党员投工投劳共同解决,或工作队自行帮着解决;村民自己稍加努力就能解决的,就通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其自行解决……总之,只要是村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就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和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想尽办法把问题解决好。这一来二去,村“两委”和村里的群众有啥难事都会来找我们工作队帮着参谋,慢慢地我们就成了助力村里发展的“军师”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说句实话,作为新时代驻村干部,只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装着党的事业,一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2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3

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教育扶贫”托起明天的希望。一间特殊的“课堂”,傈僳族的四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班级,聘请一名傈僳族老者为其上课、答疑解惑。曾经这四个孩子在高黎贡山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害怕生人、不善言语,进入学校后难以适应,当地扶贫干部并未因为人数“少”而放弃这四个孩子,而是想办法创造条件供孩子读书,用教育的力量改变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要烙印在扶贫干部的心头,适龄儿童的读书问题是扶贫路上不容妥协的重要工作内容。扶贫干部首先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用尽“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让知识把孩子们带出大山,用“教育扶贫”托起孩子们明天的希望。

一个青年都不能少,“就业扶贫”改变今日的命运。山林地区的青壮年主要依靠当地农业为生,要想养活养好家中几代人实属艰难。许多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国家的“易地扶贫”政策搬出了大山,住进了舒适安全的新楼房。扶贫干部要牢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嘱托,着力解决青年们的就业问题,让搬迁的贫困群众可以真正的“安居乐业”。不要让青年人因为缺乏技能而无助,扶贫干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建立技术示范基地、举办就业帮扶讲座、推动乡镇企业开办等,培养好贫困青年群众的一技之长,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让每一个青年都有重新加入“致富跑道”的机会,改变原本“一眼望到头”的命运轨迹。

一个老人都不能少,“健康扶贫”渡过生命的难关。“精准扶贫”就是不放弃扶贫路上的每一个人,不因老年人体弱多病而减少精力的投入,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大国担当。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全村140多户人家散落在10公里的黄土高坡上,过去这些老年人患病无法医治,自己不但深受病痛折磨,还让家中子女更难脱贫,“乡村医生”贺星龙数年如一日地奔忙在这10公里的看病救人路上,给老人们带去了“生的希望”。扶贫干部要加强地区医疗团队建设,激励乡村医生的加入,不断壮大我们的扶贫队伍,提升地区医疗条件,用大爱之心坚持走完最后的“一公里”,保障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地走到全民小康。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扶贫干部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青年和老人,不落下任何一个民族和个体,托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太阳,用尽全力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4

朱壁廊桥连水巷,吴侬软语橹声长。笔者所在的江苏常州,位于长江江苏段。按惯例,长江进入江苏境内,称之为扬子江。扬子江畔的干部群众必将牢记殷殷嘱托,当好美丽长江的执笔人、守护安澜长江的河小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早日重现“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胜景作出更大贡献,把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无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时期长江黄金水道要发挥黄金作用,年轻干部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黄金作为。要牢牢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主动参与地方党委的长江大保护的相关类工作专班,服务长江大保护,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进社区、到船头、下工厂,主动当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志愿者,延续历史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当前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5

乡亲们,喝口水,你一言我一语,我们来谈谈脱贫攻坚新变化。

变化一:快递物流进万家,农产品销售有保障。“买它买它,金佛山方竹笋炖腊肉太好吃了”。拿起手机、打开抖音,贫困户们借助互联网开启了电商直播带货之旅,用直播带货的方式让农产品不再滞销,他们把闭塞的大山与开放的世界连接起来。“以前,快递物流不能到村,鲜笋运不出去,我们的笋子只好做成干笋存起来。”重庆市南川区笋农周玉贤说,“过去金佛山方竹笋主要靠干笋走向市场,虽然烘干技术让方竹笋的保存时间延长了,但鲜笋的清香口感却丢失了。”如今,快递物流进万家,各区县都配备了仓储冷链设施,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运输体系。便捷的快递服务让笋农销售时间和工作量减少,信心和底气增加。贫困户只需要提供农产品,做好宣传营销,至于配送的事情他们几乎不用操心。

变化二:以前“闯荡江湖”到处游离,现在留村发展“潜力可挖”。“在家里能挣什么钱?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去外面打工待在乡下喝西北风呀”。在几年前,帮扶人走访时几乎每次都能听见这样的声音。而现在农村引进了龙头企业,建设了扶贫车间,扶贫机构联合劳动保障部门还为老百姓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比如:农家乐经营管理、电商直播、家禽养殖技术等。通过培训,老百姓们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家自主创业当老板或者在家门口的龙头企业就近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挣钱,谁还想出去打工呢?

变化三:干群关系紧张变融洽。身在基层的干部以前下乡的时候总是听见“党的政策好,就是干部在乱搞”的埋怨。出现这样的原因干部或多或少有些责任,至少有一点是因为他们深入群众的次数不多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如今脱贫攻坚中,干部走访群众的次数多了,无论是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还是农技员随访,他们定期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开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群众的政策透明了,读书的问题解决了,看病就医也有保障了,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对于群众该享受的政策党员干部绝不“贪污”。每当干部或者帮扶人来到群众家里,都会听见“来,坐下喝碗开水蛋”“都到饭点了,要不吃了便饭再回镇上”等朴实的话语,着实令人欣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你会感到快乐无比。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6

志在“恒”,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毕生追求。正如《哈工大之歌》所表达的那样:“忠诚和报效是我们的选择。”一代代哈工人把“忠诚”和“报效”深深地镌刻在心里、牢固在志向中,默默无私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着。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广大青年学子既要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立好志、立大志,更要让这“志”在内心生根发芽,不断成长。要把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永远的追求和无尽的求索。心要跟党走,行要有人民的温度,专心而致志。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既要淡泊名利,又要能坐“冷板凳”,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功力必不唐捐的执着,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为人民留下学以为民、学以致用的“为学”印记。

志在“励”,要到科技人文等领域最前沿去搏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广大青年学子要到各自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里去奋进、搏击,正如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要以严的作风去做好工作,更加深入研究,在严中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早出成果;要以“到家”的知识和本领,积极涌入到世界竞争的大潮中,敢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较量,敢向世界最高端的标准“亮剑”。就像我们登顶“珠峰”一样,去进行伟大而鼓舞人心的探究。“山高人为峰”,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断向前人学习,不断超越前人,跑出更好的成绩。也要甘为人梯,传好“接力棒”,为后来人铺好路、搭好桥。

志在“为”,要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样的崇高理想最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深深学习。“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大青年学子要知行合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既要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知识领域里去攻坚,去填白、完善、提升,进一步助燃科技强国的引擎。又要能扎根基层,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在一点一滴中做好为民的事业,实现“边兴民富”。只要祖国有召唤,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广大青年学子要乘好新时代的春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各项知识本领,在磨砺中实现与党和人民同频共振的伟大志向。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7

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今天,面对“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老西藏”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将实现人生价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把创业热情融入脱贫攻坚事业,努力将干事动力注入为民解困中。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思想淬炼的“磨刀石”,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吃苦品质;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

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打铁必须自身硬”,完成剩余任务,决胜脱贫攻坚,依然要发挥“老西藏”精神,首先就要铸造“特别能战斗”的实干本领,练好“绣花功夫”,“一针一线”补好“贫困之洞”“落后窟窿”,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到位;其次要增强“特别能吃苦”的苦干本领,立下愚公志,将扶贫的事一步一个脚印落细,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将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实;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观看宪法心得体会7篇

仿真心得体会7篇

酒店服务体会心得体会7篇

安全体会心得体会7篇

物理心得体会7篇

自学心得体会7篇

测量心得体会7篇

主题教育心得心得体会7篇

衡山心得体会7篇

巡察体会心得体会7篇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