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0以内数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100以内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知道猕猴桃和树的颜色和外形。
让大家了解猕猴桃的营养与作用。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猕猴桃盆栽。
猕猴桃一盘。
活动过程
一、猕猴桃
1、猕猴桃的外形及颜色。
——猕猴桃是椭圆形的,外皮是黄褐色。
2、猕猴桃的里面及颜色。
——猕猴桃是绿色,中心是白色的,心的周围有黑色的小芝麻。
二、猕猴桃树
1、通过盆栽观察猕猴桃树。
2、猕猴桃树叶的外形和颜色。
——猕猴桃树叶是倒卵形,树叶正面是深绿色,背面苍绿色上面有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
三、猕猴桃的营养与作用
1、猕猴桃的枝叶、根都能治病。
2、猕猴桃里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身体里别的营养吸收。
3、小朋友吃猕猴桃可以让人精力充沛,能让你们身体健康有精神。
4、大家一起吃猕猴桃。
小百科: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
100以内数教案篇2
本节课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百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而《千以内的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较大数的基础。
教授时,我让学生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体验了数的产生和作用,这为培养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我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重难点突破:让学生从实物转化成方块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数的表象,从整百图一百一百慢慢增加到一千。从而对新学习的“千”更有立体感。注重“转折点”数的数法,如268、269、270、271及398、399、400、401,这也是学生易错的地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学会的知识也要能服务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入了猜价格(如手机:599元)的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过于注重数的组成和表达。对学生起点定的太高,以致于数数时常有出错,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层次的不同。练习过于注重数的组成。
改进之处: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了解课时的重难点。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数感。练习要分层次按照不同学生的掌握成度来分层练习。
100以内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2、培养幼儿序数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10只企鹅图片,10条小鱼图片。
活动重点:
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难点:
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方法:
游戏法、讲解法、引导法。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咱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5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3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上向下排小猪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5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猫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5间房子;
b、小兔住在第10层,从右边数第9间房子;
c、小猪住在第6层,从左边数第10间房子;
四、刚才小动物们的队排得太好了。有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走路总是摇摇摆摆排成一队,你们猜它们是谁?瞧!它们来了。唉!由于小企鹅走得太急,有的排错了队,有的掉了队
a、我们一起看看第几号企鹅派错了队?
b、第几号小企鹅掉了队?找一找,它在哪儿?
5、小企鹅饿了,它们要下海捉鱼吃。看!吓得小鱼争先逃命,冲散了队。看一看,第几条鱼没编号?它应该排第几?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
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课后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100以内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100以内数教案篇5
[教案]计算:感知5以内的数量
教学目标:
1、 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量意义的理解。
2、积极参与多媒体的互动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报纸做的子弹、点数卡片人手一分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有一群小动物被抓,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动物被抓,共有多少只动物。并拿出相应的点数卡片,救小动物出来。
(二) 用触摸觉来感知,用手摸相应的子弹。
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坏巫婆,说数字几就摸几颗子弹。
(三) 运用游戏,和小动物做游戏,运用运动觉。
1、 听听小动物叫几声,就请幼儿拍几下手。
2、 看看动物跳几下,就请幼儿跳几下。
3、 听听小动物叫几声。就请几个幼儿抱在一起。
100以内数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