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陶罐教案模板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定要在教案中写入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案应考虑到文化差异,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罐和陶罐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陶罐和陶罐教案模板7篇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4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的原因。

2.体会故事的寓意,初步学习复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梅花鹿)

2.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经历了一件事后,它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一只鹿原来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自己的四条腿长得难看。后来当它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美丽的角让它差点儿送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帮它狮口逃生。)

三、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欣赏鹿角的美丽。

(1)鹿角到底美在哪里呢?请你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画下来。

(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3)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两束美丽的珊瑚)“精美别致”是什么意思?(精致美好,而且很特别)

(4)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心情怎么样?(兴奋板书:鹿角美丽)

(5)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鹿自我欣赏时兴奋、陶醉的语气。)

2.抱怨鹿腿的难看。

鹿悠然自得地欣赏美丽的鹿角时,忽然觉得自己的腿很难看,它开始抱怨了。它是怎样抱怨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板书:鹿腿难看)

(2)这时候鹿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导学生读出不满、嫌弃的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读第5—7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请学生朗读,并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问题过渡:难看的腿让鹿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却差点儿送了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板书:险些送命狮口逃生)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惊险。

4.课件出示:

①咦,这是我吗?

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此时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死里逃生的鹿此时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角和腿呢?(后悔、叹息、感激)

5.小结课文。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6.将课文与《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这两篇课文的共同点。

(两篇课文都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的道理。像这样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的文章,称为“寓言”。)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小小辩论会。

(1)出示: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学生读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

2.教师总结:事物各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

1.指导学生写字,课件出示会写字。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重点点拨、范写。(“鹿”注意“比”的写法)

4.学生书写练习,自评、互评。

[教学板书]

鹿角和鹿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险些送命狮口逃生

各有所长全面看问题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态度的相关句子,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自主朗读体会鹿态度的变化,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接着,我以课后习题作为一场小“辩论赛”,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道理,引导学生建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观。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读下列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5、通过搜集信息和听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6、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通过陶罐说的:“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理解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朋友吗?

出示图片:陶罐、铁罐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师:请你读读这些词:

1)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

根据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它们哪些是用来描写陶罐的,哪些是用来描写铁罐的?

看来,我们对陶罐和铁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奚落:课文中写的是谁奚落谁呀?

读读这句话: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除了铁罐奚落陶罐,你还读出什么了?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一)细读2-9自然段

1、师:这一天,铁罐又来奚落陶罐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默读2——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管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铁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陶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好了,快打开书,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2、师:最初让你感到铁罐傲慢的是哪一句呀?

[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读。

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吗?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却是怎样说的?

[课件]“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听出什么了?

你能把陶罐的谦虚读出来吗?

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3、谦虚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奚落了吗?

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这一次奚落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

4、它这样奚落陶罐,可陶罐还只是 “谦虚”的回答吗?

读一读。

[课件]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你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师: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

板书:就是 不是

(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

(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辩)

如果我们把“争辩”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辩呢?试着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辩。

5、师:“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6、你们来做陶罐:该怎么说:“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

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9、 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

请1-2个小组汇报。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4

一、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而这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做如下设计:1、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2、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3、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化为实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课前一分钟:一生上前讲述一则寓言故事。问生,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听得很仔细,这短短的一分钟,就让我们大家有这么大的收获,既听到了好听的故事,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也初步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陶罐和铁罐》,谁愿意把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复述一下?(指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听了他的复述,文中的两个主人公——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陶罐谦虚、大度 铁罐骄傲、傲慢(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骄傲,谦虚)(有一对反义词:骄傲,谦虚)

2、下面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陶罐谦虚,铁罐骄傲呢?把这些词句勾画出来,比较一下,并在边上写一写体会。(生自读自悟)

3、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和你一样吗?(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4、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汇报交流:

第一段: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还有哪些词语与他意思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3)、这里说谁常常奚落谁?(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也就是说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思考: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读二段。

(6)、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而且铁罐跟陶罐说话的态度什么样?。傲慢的意思是。你能不能把铁罐当时的傲慢心理和态度读出来吗?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一声兄弟让我们感受到陶罐怎么样?。谁能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回答。②看到陶罐这个态度,铁罐又是怎样说的呢?

生读四段: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更加轻蔑的神气。(理解懦弱,轻蔑)

陶罐是如何回答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而不是相互碰撞,比谁硬,比谁美,争辩,再说……省略号省略什么?(生发挥想象说)为什么没说完?省略了呢?

③被铁罐打断了怎样打断(愤怒)。生读第六段。(理解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看待或评说)他认为陶罐的最终结局是变成碎片,而自己会永远长存。

面对铁罐这样无情的嘲讽,陶罐什么态度?和睦相处,不想吵架。这也是刚才陶罐说在本职工作反面,自己不比铁罐差,再说之后的话省略的原因,因为陶罐不想和铁罐吵架,希望和睦相处,共同来完成任务。

④面对陶罐的一再忍让,铁罐却是步步紧逼,他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看到铁罐这样傲慢无礼,陶罐不再理他。

⑤刚才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你们说此时杨老师会不会也这样说陶罐?(它易碎,怎么不懦弱?铁罐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嘲讽陶罐,它还和颜悦色,一脸微笑,怎么不懦弱?)生反驳,师:是呀,这的确不是懦弱, 这分明就是陶罐兄弟的谦让,大度的美德的体现。

▲(8)铁罐为什么这样傲慢、轻蔑、愤怒地奚落陶罐呢?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因为他觉得陶罐易碎(板),而自己坚硬(板),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板)

(9)、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中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骄傲自大,读出陶罐的谦虚,大度。

③分角色练习朗读:同桌一生读铁罐说的话,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④生生分角色朗读。

★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可是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当年同在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一同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一百年过去了,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

(1)这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铁罐被氧化锈烂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捧起、擦洗干净,小心点……)(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价值)。

(4)人们都把陶罐当宝贝,陶罐也很兴奋,但他并没有骄傲自大。它重见天日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读16段)这体现出陶罐善良,宽厚待人,不计前嫌)正因为此,我们大家在多年前和多年后都是这样喜欢陶罐。

(5)而当年骄傲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消失)。

(6)当初认为自己会永远存在下去的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7)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感悟哲理。

1、到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就学完了,我们读寓言,不仅要知道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本身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曾经说过:“一则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描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深刻的教训好比是灵魂。”那《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学生联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陶罐说?有什么话想对铁罐说?

四、作业:

1、假如你是铁罐,听到陶罐和人们的对话,听到同学们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发挥想象写一写。

2、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24 陶罐和铁罐

(骄傲)铁罐:坚硬(长处)→消失(短处)

↓奚落↑宽容

(谦虚)陶罐:易碎(短处)→价值(长处)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合作表演故事。

3.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咱们把他俩请出来,好不好?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认识陶罐和铁罐

学生发表意见从外形.神态.个头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它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它是用陶土做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②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嘴巴翘得老高,好像对陶罐不屑一顾,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的眼神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副容忍的样子。③从个头上看,铁罐自认为自己很高大,以为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头昂得高高的。)

刚一走进国王的御厨,耳边就传来了陶罐和铁罐的声音,咱们去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出示课件)

三、读中感悟

1.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1)自由读课文

(2)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课件并板书

抓住关键语句感悟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说出不同见解

如:不喜欢铁罐,因为他骄傲无礼,并找出铁罐的话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怎样“奚落?”

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

喜欢陶罐,因为他谦虚友善,并读出陶罐的话。

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2.创设情境再现奚落情景

听,国王的御厨里又传来了铁罐傲慢无礼的奚落声了。

请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生互动分角色读读

3.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它们各自的命运又怎样呢?(板书:命运)出示课件

(1)理解陶罐的善良,不计前嫌,找出陶罐的话读一读

(2)如果铁罐在身旁,听了会怎样?说一说

可惜这些话铁罐是永远不可能听到了。

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被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板书:(无影无踪)

四、说写体会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出示课件(名言警句)

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能取笑他人,要相互尊重,与人和睦相处

五、演中升华

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演演他们之间的故事,选举两名同学带上头饰表演

六、拓展.放飞想象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易氧化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七.作业:

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则寓言故事。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则寓言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板书设计

(多年以后)

态度→命运

陶:谦虚、忍让、友善、有价值

铁:傲慢、轻蔑、恼怒、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一堆锈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我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理由是什么?绝大多数认为愿意和学习成绩好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同学交朋友,愿意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从而不知不觉已经在他们的头脑里为本课作下了很好的铺垫,为新课学习铺下了埋伏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始终从围绕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想听,想读,想学,想说,相机提出问题:“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热烈。

接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陶罐

与铁罐的对话。在指导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演一演,真正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时我也加入了这次表演,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语言的语气、神态甚至是动作演得生动有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也经经历了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然后水到渠成的揭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回答和表演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已学过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读完以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学生自读。

3、学生谈自己读懂的,并提出问题。

(老师相机指导、板书)

4、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学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 指导感情朗读。

1、提出练读要求:重点放在对话上,并且要注意读出感情。

2、学生小组讨论、练读。

3、点名让学生朗读陶罐、铁罐对话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奚落”、“傲慢”、“谦虚”、“更加轻蔑”、“恼怒”等词的含义,并准确读出相关的语气。

4、学生相互点评朗读的质量。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推荐“演员”上台表演(老师提示:注意神态的变化)。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第二部分大内容。

五、深化体会。

1、文章读过了,演过了,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3老师小结:做人应该谦虚,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多向别人学习。

六、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谈谈陶罐和铁罐两者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大家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编这则寓言,然后概括地讲出来,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小组交流,改编故事。

4、学生把自己改编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七、课后延伸。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有收集的材料,编一则寓言故事;然后召开一个故事会,互相学习一下。

陶罐和陶罐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

(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陶罐和陶罐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思想和工作总结模板7篇

个人工作总结和计划模板7篇

客服月工作计划和总结模板7篇

和物业签的合同模板7篇

120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模板7篇

入党申请书的格式和模板通用7篇

蝉和狐狸的读后感模板7篇

狐狸和狼读后感模板7篇

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模板7篇

个人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模板7篇

陶罐和陶罐教案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