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认真对待每次写读后感,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读书是一种启迪智慧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才能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老师读后感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老师读后感篇1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好老师读后感篇2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爱”,围绕“爱”来展开的,其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而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遭到有些学生的不喜欢呢?但当我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
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
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许多更好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最好的。李老师还说到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啊,只有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当众批评他的话,就会伤到他的面子,会让他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千万不能伤到他们的尊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人人皆知。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经常会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断的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你就会进步的很快,就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拢。我知道我现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成为“心灵鸡汤”,有时甚至可以改变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反思:是不是我们老师爱学生的方式不当呢?在教学当中我们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如有个别学生捣乱,当你说了他两次之后,他每次就是只能够维持几分钟,到你第三次发现他时,你会很恼火控制不住自己去批评他,但是效果并不好,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里。此书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了全新的深刻阐述。
最后以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好老师读后感篇3
看完书我才真正领悟到: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欲望。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教育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下面是他做过的一个实验:我带两群孩子到德文特河边,告诉其中的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举行婚礼,先跑到的有可能会得到小糖果。另一群孩子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会惩罚谁。随着我的一声口令,两群孩子都飞快地跑起来,要知道从河边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结果呢,知道教堂在举行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后,大多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惩罚了。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做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但仍然作用不大。当然孩子的快乐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是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说,应该先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
二、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这个班级太难管理了,这个班级的孩子太调皮了。
好老师读后感篇4
?书包里的老师》这本幽默而又智慧的书让人捧腹大笑。
里面的主人公是爱搞小发明的包老师和常常犯错误的多多。包老师个子矮矮的,爱搞一些小发明。每当某个小朋友念到口诀:炒一炒,叫一叫,包老师马上到时,包老师就会来到他身边。多多呢?他可是个活泼快乐的小男孩。他的坏毛病是常常犯错误,但他也是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男孩。每次多多都要从包老师那里借来新研制的发明,去帮助处于困难之中的人。
期中有一个小故事叫“止哭手帕”。同学小月经常哭,多多想帮助小月,便向包老师借来了止哭手帕。可是小月却为了争面子,一想哭就强忍着,结果止哭手帕成了防哭手帕了,搞得多多苦笑不得。
当时我也想笑,但笑不出来。这些事情也会经常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小月好哭,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我和小月很像也会有一些小缺点。
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人不怕犯错,但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人相处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从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
你相信一个胖胖的老师能住在一个小小的书包里吗?你相信一颗小小的.西瓜子能让这位老师出现在你所乘坐的地铁里吗?你相信一个普通男孩的命运会因为这位老师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然而,这些神奇的故事都发生在《书包里的老师》这本书里。
好老师读后感篇5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不仅给我释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和光荣,也让我感受了一名名师的心路历程。一节节、一章章如同拂面的春风清新而又和煦,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不仅给予我理论的指导,更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因此,读此书不仅是对我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指引了方向。感受之一、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实践的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基层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读李镇西的著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教育要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和调适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我们要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就要具有课程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和谐。对照自己从事的幼教专业,让我深受启迪,幼儿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阵地,更应该重视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每位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让每位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镇西的对于教育的观点给了我更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而要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师,让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进行比较,每天都能做好一点,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感受之二、要做一个有真性情,有爱心的教师。
阅读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两小节的内容,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确实,对比我们现今的教育,正逐步在失去朴实的本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隔阂正在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担忧。因此,作为教师一员的我来说,在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上,确实要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孩子、对家长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用心做老师。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师德教育的内核。同时,从事教育工作,爱贯穿在你工作的始末,就像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如果你不爱孩子,那教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太苦了。确实,爱孩子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人道修养。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受之三、要做一个有智慧善观察的教师。随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使我们在感到被重视的同时,更加认真地投入工作。在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相碰撞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在既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阅读“从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这一节时也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服务、支持、指导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善于透过表象辨别是否,要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幸福地行走。同时,读到“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一节内容时对我启迪很深的是,做智慧的老师,还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反思自己,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涉猎的面实在是太狭窄了,以至于带来了视野的狭窄,思想的保守,很多不能触类旁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做到读写结合,改变以往写作中的临时抱佛脚,生搬硬套,而要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做到文风自然朴实。因此,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我在处于缺乏激情,逐步进入发展高原期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学着每天做好一点,再好一点,充分展现自己的成熟和优秀。
好老师读后感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