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迹是人类文明的珍宝,它们激励着后代不断追求卓越,通过了阅读他人的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和资源,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好老师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好老师的事迹篇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由古至今的诗句就是赞美老师的伟大!我很庆幸,从小到大遇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好老师。他们有的是良师益友的典范;有的是诲人不倦的表率;还有的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当我第一次迈入初中学校的大门时,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与她—————班主任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九月里,当时的风景可以算上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了,阵阵凉风徐徐地吹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一切都和那呆了六年的学校不同。老师在教室前面介绍着自己,我仔细地看着老师,长长的头发被梳成了马尾,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显得那么慈祥。老师的眼睛好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记得那是一个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深夜,家人们都已经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我却还在为解不开的那几道数学题而忧郁、烦恼。课堂上,老师的匆然,再加上我的粗心,竟然使我陷入了困境之中,我的心情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汗珠接二连三地沿着脸颊滑落,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做着自由落体的运动。忽然,几声轻柔的手机信息提示音搅动了我沉郁的心,我急忙查看,天啊,竟然是班主任老师送来的雪中炭火。她没有睡,深夜了,她还在挂念着明天的期末考试,更挂念着全班的同学。老师的短信,让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没有了刚才的那种焦急的心情,我又开始仔细的研究刚才的那几道题,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攻破了,我坦然地坠入了梦乡。
我认为,老师的品德、品格与品质,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典范;老师的历练、经验与知识,便是我们成长的根本基石;老师的勤奋、严谨与勤劳,会指引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老师的博大、慈爱与崇高,一定会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品德、知识、勤奋、高远,在我们班主任老师的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好老师的事迹篇2
时势造英雄,凡人出壮举;大疫当前不言退,恪尽职守显担当。疫情无情人有情,忙碌身影最暖心--他,张干,宝应县白田小学一位普通教师,担任三3班英语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疫情延期开学期间,一直默默付出、不畏辛苦,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一.疫情防控:一丝不苟
面对疫情,全校师生员工及家庭成员信息统计,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除了汇总班级疫情防控信息,表格统计工作,张老师主动承担了全校100多名教职员工、1285名学生及师生员工家庭成员5227人信息统计、每天体温测量情况上报工作。疫情期间他自己也记不清收集了多少数据,上报了多少表格。外省市返宝人员统计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统计表、教职工及学生家庭成员每日异常情况登记表、学校未返宝教职工信息登记表……有的数据通知上报的时间非常紧急,哪怕熬夜到凌晨两点多,他也毫无怨言。有的数据信息需要每天上报,上报前还得先核查统计,然后再上报。有时候,某个班级忘了按时上报,他就单独给班主任微信打电话,确认之后再上报信息。为了防止错过上报时间,他把上报的时间点和上报的表格名字备注在手机记事本里。即便这样,有时候忙起其他工作的时候,偶尔还是会错过上报的时间点。上级上报负责人就会微信@他或打电话催。他说,最初的几天他晚上睡觉一闭眼,满脑子里不是这个信息就是那个表格,他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各班上报学生健康信息;他每天做饭或吃饭的时候,都会拿着手机看看各班数据报完没有;他每次在厨房做饭、做菜的间隙都会跑出来瞄一眼挂在餐厅墙上的钟表。他的每一天被一些数据表格围绕着,他对学校去过某些疫区和从疫区返回的学生数了如指掌。虽说通过他上报的是一个个数据,但是在他心里,那些数字承载着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重量。每天看到各班主任上报的一一班平安、一二班平安……六一班平安,他就不由得嘴角上扬、心情舒畅。
疫情防控工作,他勇于担当。重点人员排查,教职工和学生重点人群调查及分布情况,疫情防控师生健康档案,教师和各班学生行踪健康档案,都是他负责整理完成。他对照档案细则,一条一条整理,有好的做法及时和大家分享,及时调整防疫工作思路,确保师生健康排查无漏洞。为迎接市、县教育局的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他和其他疫情防控小组成员一起,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对学校隔离室、走廊、办公室等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大扫除。如今复学后的每一天,他仍坚持每天上报疫情防控情况。为了能够及时上报,他每天晚上把需要第二天上午9:00前要求上报的县局上报表格在电脑上编辑以后,发送到手机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第二天一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开机,打开文件传输助手里的表格,通过手机qq邮箱发送到指定邮箱。这么多天里,看钟表指针是否接近九点,成了他条件反射一般的习惯。这种紧张,不是恐惧,不是焦虑,而是他心里那种责无旁贷的担当。
二.班级工作:春风化雨
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执行者,他们是离学生最近的教育者、守护者。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这些最小的“主任”每时每刻都处在“备战”的状态,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作为班主任,张老师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怀关注着学生的一切动向。每天,他都会耐心细致地通过微信或电话等方式逐一核实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范围,包括学生的体温与所接触人员,并毫不遗漏地做好记录;他还通过许多途径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控疫情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官方信息,力争在所辖区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疫情防控前期,部分家长未能及时汇报相关信息,对张老师“催债式”的做法感到不解。一段时间下来,家长们被张老师这种坚持不懈的行为所感动,每天早上班级微信群里的信息提示音成了一篇动听的乐章。
三.线上教学:认真缜密
由于疫情迟迟未开学,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尚未进行线上学习之前,为保证学生居家学习有效、高效,他在钉钉上建立班级学习群,每天在钉钉直播教学前半小时@班级所有学生,提醒孩子们按时观看直播课,并对孩子们感到困惑的知识反复讲解;对于学生共性问题线上及时解惑,对于个别“待优生”,线上教学结束后利用微信视频私信方式耐心指导。3月初市局开设线上学习课以来,他每天在上报各项表格信息之余,认真地进行在线学习,认真地备好每天的在线学习课教案,精心布置每天线下课后作业,每天下午5:00之前精心批阅每个学生提交的作业,对于有错误的作业他认真地批注出来,并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及时反馈,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线上学习每个单元结束,张老师专研教材、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编排阶段检测练习,使学生加强知识点巩固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同时他通过家长微信群向家长推送一些加强亲子沟通、家校合作、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方法,促进了家校更好的合作。
疫情期间疫防控情奋战一线,医护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人民子弟兵、警察是祖国钢铁长城最美守卫者┄┄不一样的岗位,同样的奉献;不一样的选择,同样的坚守。在教育岗位之中,虽无豪言壮语,无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在疫情中教师用自己的力量闪烁光芒,践行我们的初心。张老师以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忠于职守、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谱写教育工作者最质朴、最美的乐章。
好老师的事迹篇3
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好老师的事迹篇4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xx年到20xx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xx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xx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好老师的事迹篇5
“回来了,赶紧换衣服洗手吃饭!”傍晚6点,__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员教师__结束一天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回到家中。
自1月28日以来,__连续几天奔走在宁波市九龙湖镇、庄市街道的各个村和社区,先后参加了设卡量体温、扫楼排查登记等疫情防护志愿服务,“这几天的任务还是‘秒杀’抢来的。”
1月26日,__团省委公众号上一则正式成立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青年志愿队,并通过公众号招募队员的消息引起了__的注意。
“在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重要时刻,我是党员就应该走在前列。”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久便遵循就近原则加入了镇海区防疫青年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群里一有任务大家就去认领,稍稍迟一点就被抢光了。”
穿上志愿者服装,戴上口罩,早上8点,__站在村口道路旁,一边指挥引导车辆靠边停下,一边详细询问驾驶员基本信息,然后用额温枪对车上人员进行测温。
“这几天返城、返工的人员陆续增多,做好外来人员1月份以来的行程和身体情况登记工作尤为重要。”站岗、拦车、测温、记录,__丝毫不敢懈怠。2月3日,她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一名从疫情严重地区返甬进村的人员,除了测量体温、详细登记细信息、明确居家隔离要求,她还第一时间把信息告知村里工作人员,请房东落实做好租客居家隔离期间生活物资的定时采买和送达工作。
由于临近高校,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租住人员中共有来自多个国家、约70名外籍人士,这给当地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信息状态要全部摸清,没加入网格的要确保全部加入,宣传教育也得跟上,情急之下,村里向团市委请求支援。
见到群里的通知,__马上认领了这个任务,在村里设点,见到外籍人士经过就上前询问暂住地址和联系方式,指导他们扫码加入网格群,叮嘱他们尽量不外出,进出村口都要测量体温……“这两天我的英语水平差不多都恢复到学生时代了。”__笑着说。
除了白天开展工作,__还与多名外籍人士加了微信保持线上沟通。2月3日晚上8点多,来自__尼亚的sabath询问自己住在别处的朋友是否可以来访,__耐心地劝告他非常时期还是停止互访为宜;2月4日晚上9点,一名外籍人士外出回村时没带护照,值班人员来电让__协助沟通,告知其朋友把护照拿出来登记……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2月5日她认领了骆驼街道发放告市民书、解释最新防控措施的任务,后面的几天日程也全部排满,还主动加入了村里24小时值勤巡逻排查的队伍。“只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就上。”
__告诉记者,让她特别欣慰的是家人都非常支持自己,儿子还曾和她说:“妈妈你真勇敢!”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还要给学生们作榜样。”__说。据她了解,自己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就有近10名学生党员分别参加了当地组织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而在__工商职院,全体党员干部和越来越多的师生都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精准排摸万余名师生的行程动态、身体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准备防疫物资……
好老师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