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在重要的事上大家都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1
等那一朵玫瑰的盛放,等那一段旅途的终点,等一首歌的落音,等一个故事的谢幕。
或许是宅在家里闲来无事,我又看了一遍《小王子》。
从小王子离开612星球上独一无二的玫瑰开始,注定了这是一段刻骨铭心而又漫长的旅程。临别的时候,玫瑰还是那样倔强,不肯委声地诉说不舍,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刀子嘴豆腐心。面对自己的亲人、爱人,还要死死捍卫着尊严的皮囊,直到远送离去的背影,才落下不舍的眼泪。玫瑰当然也知道,离开了612星球,她就不是唯一的玫瑰了,她还是无奈于自己的倔强,在朦胧中远眺小王子的背影。想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特定的时候,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小王子之后遇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星球上自以为全宇宙最富有的男人,他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面,没日没夜的数着星星。他说全宇宙的星星都是他的,要好好管理他们,就必须得每天都这么数着。小王子不了解这么富有的意义,可是那个富有的人却觉得只要拥有了财富什么都可以做了。小王子唉声叹气地离开这个星球,留下了心中的一堆疑问。其实那个男人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只懂得去拼命赚钱,而忽略了身边美好的人。为什么要把星星当成钱财去占有,而不是把它们当成美景去欣赏呢?一大片的星空尽收在眼底,没有钱财、权利、欲望的干扰,天下的所有都可以是自己眼中的一番美景。
另一个星球上的人也是很有趣的,小王子看到他的时候,只见他前一秒钟点灯,后一秒钟又把灯熄灭了,一直这么循环。小王子问:“你在干吗呢?”点灯人说:“我是一个点灯人,这个星球公转太快,天黑天亮很快,我必须不断的点灯灭灯。”小王子说:“那你为什么不一直跟着太阳一直走呢,这样你就永远不用点灯了,因为永远都是天亮着的!”点灯人笑了笑,说:“或许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点灯,这样那些需要照明的人才能够看到光亮。”小王子若有所思地离开了。点灯人存在的意义是点灯,没错,尽忠职守、各司其职,是这个社会很需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比方说医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医治病人,警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治安稳定。明白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升华灵魂的金钥匙。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名声大震的人,做一个默默的点灯人也不错,至少在自己一生的旅途中,曾经为某某亮起过很重要的点点星光。这又让我想到了疫情中的那些志愿工作者。
小王子曾到过地球上的一处玫瑰园,他看到满园盛放的玫瑰,而玫瑰们嘲笑他说:“这里的玫瑰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漂亮,没有你的独一无二的玫瑰。”小王子眼神更坚定了,他说:“因为我对我的玫瑰付出过时间,所以她是独一无二的。”他想,也许世界上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背对着一片奚落,小王子离开了玫瑰园。世界上无数人匆匆而过,身边有珍惜的人是因为我们都对彼此付出过时间,以后人生的道路上,相惜相伴。我们把短暂的光阴消耗到别人的身上,说明那个人必定是珍贵的,无可取代的。光阴和人重叠在一起,变成了珍贵的回忆,不论世人怎么看待这样的过往,对我们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圣埃克苏佩里为成人的世界写了一部童话,写美了世间的匆忙,点缀了夜里不曾亮起的星星。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我希望我能去大沙漠中遇到小王子,听一段美好的过往,整理回忆。
一个人有一朵玫瑰、一只忠诚的狐狸,或许已经足够了。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2
看了三遍《百年孤独》,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真的很佩服我,也提醒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足够真诚,足够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百年孤独》描述了hosse arcadia buendia家族兴衰的一段历史,其脉络是从自闭症到开放,从开放到繁荣;从开放到自闭,从自闭到毁灭,实际上描述了19世纪中期到70年代这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的兴衰。《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一次专访中对孤独的解释很有意义:孤独就是不团结。
在我印象中,“不团结”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看,是自闭的,可怕的,自省的,被抛弃的。其实职场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团结协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事实上,我们往往在自己的工作中尽力而为,忽视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道理越明显越难做到。
偶尔吸引了我的文字来指导我这次的阅读,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有时候,我们在阅读和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是在写自己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在读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读下去;有时候,当你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问题出现在眼前,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是一种好习惯。既能丰富人的知识,又能培养价值判断。那为什么不取他人之长,逐步提升自己呢?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3
不要以为文学作品只是成年人才能够理解诠释,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也可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就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做起,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
在这里老先生的培养得宜,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将文学作品融进孩子的德育教学中,一番精心的培养,我们有了惊喜的教育心得体会。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通常2—4岁时候,孩子的心里充满了幻想,因而这阶段属于摇篮童话期,而到了4—6岁的时候,就转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时期,希望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而此刻传说故事特别适合他们的口味。根据这些原因我们便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文学作品,将它和孩子的思想品德活动结合起来,不久孩子们就将这些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真诚、善良、勇敢等品质,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卫不可以》就是一本适合4—6岁孩子学习的作品。我们将这个作品教育活动设计成三个方面,一个是从形象上讲解,另外两个就是从人物感情和事件猜测后果方面开始,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学到了他们认可的知识。
其实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在培养孩子德育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仅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惊喜的教育心得体会,作为家长,他们更感受到了孩子的点滴变化,如今很多家长也自觉得在家为孩子选择相应的文学作品呢。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4
?小王子》,一个写给孩子,也写给所有“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的故事,很暖人心弦的一个故事。
一个空间不大被土耳其天文学家命名为b612的小行星的星球,一天可以看四十三次日出的星球,一个有两座活火山和一座死火山的星球,有一朵美丽的玫瑰花把他驯养了,他必须对她负责的星球。 小王子,他要去历经外面的世界,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去领悟该怎么爱她。
小王子拜访了七颗星球,经历了整整一年,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人。国王称自己统治所有一切,他的统治必须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徒有虚名,他只能让别人去做别人自己想做的事; 爱虚荣的人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他听见的只是一片赞扬声,从这个要求别人崇拜他的奇怪大人那,他懂得了虚荣、崇拜是一个沉重包袱,人要轻装前行,方能走的更远; 小王子与一个酒鬼,从这个为了忘记羞愧而喝酒的奇怪大人那,他懂得了要忘记就要活出新的方式而不是依旧醉生梦死。 商人是一个滑稽的大人,他坐在那里为属于自己的星星计数,忙得连抬头时间都没有,他认为他拥有星星,使他富有,可是,他对星星没做过任何有益的事;点灯人起初好像是另一个行为荒谬的大人,然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小王子的赞叹,从这个忠于职守的点灯人那,他懂得了不能只关心自己,要多关心别的事情;地理学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学问,他知道哪里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了解自己所在的星球,并拒绝自己去勘探,因为那是勘探工作者的事。
国王象征着权利,他对一切都要求绝对的服从,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国王靠颁布命令彰显自己的权利, 但是这些命令都是些“合情合理”的命令。国王的无法控制小王子打呵欠还是不打,也无法让太阳提前下山,国王的权利其实只存在自己的脑中。爱虚荣的人认为别人都崇拜他,只听见了一片掌声。他希望小王子承认他是星球上长相最俊、衣着最美、家财最富、头脑最灵的人,但是他的星球上本来就只有他一个人。小王子觉得他很可笑很奇怪。爱慕虚荣的人正是社会上多数人的写照,他们盲目的追求虚荣而偏离现实。商人住在自己的星球不停地计算星星的数量,想通过加法占有星星,忙的甚至没有时间抬头。但是他甚至把星星叫做让闲人想入非非的金色小东西,也没有想过占有星星后能对星星做些什么。商人就是作者对成人世界里利欲熏心、贪婪的人性的写照。还有荒唐的酒鬼、盲目的点灯人和教条的地理学家。这些星球上的人构成了成人世界的浮世绘,讽刺了成人世界里迷失的人们。
小王子与地球上遇见带有毒液的蛇,他依然心存美好;遇见地球上的三片花瓣,他依然绅士礼貌;遇见高山,他知道孤独使他想她了,因为她总是先开口跟他讲话; 遇见一座玫瑰盛开的花园,他质疑着自己内心对她的爱,因为在他心中的那朵花和这里的一样,并不是独一无二; 遇见狐狸,互相驯养,建立了感情联系,明白了真正内心那朵花是独一无二的含义,懂得了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遇见扳道工,他明白孩子才知道享受眼前的美好,大人总是不知道在找寻什么,漫无目的; 遇见卖复方止渴丸的商人,他知道世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用心走好每一段旅程才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美好。
在成人世界里,成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讲求实际和功利,而小王子正是来解救这些迷失在贪婪和欲望的世俗世界的成人灵魂。我们要从小王子身上看到生活纯真质朴的一面,从欲望和贪婪中抽离,发现自己的童真和爱。
人来人往,形形色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们无需去苛求每一件事都那么顺心如意,我们无需太过执着于内心的欲望,我们也无需太过着急去经历所有,慢一点,做好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精神准备,凡事用真、用善、用美去努力,是不是可以走的更远,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美好?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5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许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许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许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仅如此,许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先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许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即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时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的《外国文学史》已经结束了。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反倒不是这门课本身,而是刘老师“传道授课”的方式。天马行空,随意无拘,从书本至现实,分析到提问,点点滴滴,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果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更多地是一个有思想的头脑和一颗丰富的心灵,那么无疑,刘老师对我们至少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还记得老师说过,文学其实很渺小,它并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只是在生存之外,像所有的乐趣一样,被普通人或偶尔或时常为之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这是很富有个性与见解性的评价!从小至大,我还未曾遇过讲文学的这样贬低文学。因此,当时听了“它能供给我们饭吃吗?能让我们吃得更好吗?”就不免笑了起来。不过现在想想,这样的说法是实在的:文学可以改变我们,甚或我们的生存方式,但不可能解决我们根本的生存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可以说,这样带点幽默跟余韵的批判性思考,是我从这门课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虽然看过《呼啸山庄》,知道冉阿让,记得堂吉诃得的傻气,听了《神曲》的有关一二......虽然它们时而给我震撼,时而令我感动与兴奋,时而让我觉得好笑、好玩,有趣;可是,这些所谓的“知识”并没有让我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我对事对人有着独特的己见。为什么?一直弄不明白,读了一些书,许多事情还是力感不从,人云亦云。
直到上完刘老师讲的课,回顾课上的点滴情景,才算豁然开朗。那就是:思考很重要。看过一本书,一篇小说,一些文字,得有一点个人的想法。那才能长进。否则,读了再多,也是白搭。一句话,《外国文学史》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思考的力量。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篇7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本适合少儿阅读的好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序推荐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现在的书太多太多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比较发现,真正的好书又太少太少了,的确是这样。并且故事很离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兔子会说话、穿衣服、带怀表,而这是人才能做的事情,还因为兔子洞很深很深居然爱丽丝睡了一觉才掉到底,又因为爱丽丝居然迷失在一个锁闭的大厅里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又变小就是变不合适出不去,故事因为离奇才吸引人往下看,才牵动读者的心,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打好了这张牌。
在一个阳关明媚一天,正在树上睡觉的爱丽丝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到了一直揣着怀表的兔子急急忙忙的奔跑在小径上,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跳下树追向兔子........她越跑越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漫游奇境的历程。她经历了许多怪事,比如喝了"喝我"瓶子里的水,吃了一些点心啦,都有让爱丽丝小姑娘一会儿变得很大,大到整个屋子都盛不下,一会儿又变得很小,小到像一根小姆指,无论如何也无法攀上一张桌子;遇上一只坏脾气的老鼠;见到一个用扑克牌组成的王国和爱砍人头的皇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丽丝当了证人.就在王后要砍掉爱丽丝的头......
当我读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后,觉得这个故事新鲜,有趣,并且很喜欢小说的主人公爱丽丝。爱丽丝 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的小女孩。在爱丽丝的身上反映出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故事的内容看似荒诞离奇,却是孩子们心目中所向往的。但即使梦幻的,美好的,途中也难免会遭遇到坎坷。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不要畏惧。想想爱丽丝,让自己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读文学作品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