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开头可以用一个故事或一个问题引入,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写多改,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文的水平,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汉服秀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汉服秀作文篇1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五十五种民族服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的绮丽衣裙,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想起回族标志性的白帽,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
可是,汉族的服饰呢?这个占中华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还多的名字的服饰呢?
有人说,旗袍。
我承认,这种将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览无遗的服饰很美。但是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服饰特点的旗袍,绝不足以代表汉民族。诞生不过一百年的旗袍身上,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有人说,西装什么的就好。
对,我不只一次看到过在民族大联欢中,少数民族的同胞们穿着民族服饰欢声笑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那里。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平常穿着一样,和美利坚、英格兰一样。
汉服呢?汉服哪去了?剃发易服三百年,汉族的子孙们当真把你忘了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找了么?
我艳羡地看着从汉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韩服在各地登台亮相。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和服改变了很多:浴袍、振袖、十二单衣……和服的种类也很多,但是,即使是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在今天仍可以再大街小巷看见和服的影子。和服是日本的代表。
我更痛心地看到在我们国内,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反对与冷眼。有被媒体说成作秀与无聊的,有被人认为是拍戏的,更有人把汉服当成和服或韩服的。
当今天的我们把在民族聚会上穿上西装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谁还记得在数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穿过那样飘逸而大气的服装?
我的心在哭泣,为汉服,为汉族,更为了那同时被丢弃的阿萨民族记忆与文化。
世有中国,却已无华夏!
汉服秀作文篇2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的悠久历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孕育出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而华夏汉服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四早上,许多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步态从容地走进校园。不用慌张,不用惊叹,那是我们学校在举行首届“汉服文化节”。当下许多人对汉服很陌生,也很排斥。这个节日就是让我们认识汉服、了解汉服文化,体验古人的服饰,走进古人的生活。
下午第三节课,在阶梯教室里,“汉服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我们进行了猜字谜环节,如:“一人腰上挂把弓——夷”;“一口吃掉牛尾巴——告”等等。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汉字绝妙的结构、美轮美奂的字形,以及汉字的博大精深。
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是一部杰出的文化经典,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等。听,历史春秋社团的同学们,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齐诵《千字文》,那清越的声音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文的音韵美,更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激发我们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突然,台上的彩灯亮了起来,节目的高潮来了,“集英汉服秀”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的模特鱼贯上台。通过这场古装秀我们认识了端庄典雅的曲裾;舒适宽松的常服;俏丽修长的襦裙;淡雅瑰美的对襟;庄重严肃的深衣等等。各不相同的款式,绚烂繁多的颜色,美妙绝伦的花纹和做工,让我们对汉服的认识又增添了许多。
汉服文化节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汉服,更感受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了解了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时时刻刻有礼,谦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美德!
汉服秀作文篇3
夏,有礼仪之大;华,有服章之美。近年来汉服的兴起,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思考与争论。
如今,在大街小巷,你每每能看见活泼伶俐的小娃娃、年轻貌美的女孩子、青春帅气的小伙子,甚至鹤发童颜的老爷爷老奶奶,穿上飘逸典雅、色彩各异的汉服时,那扬在脸上的自信,漾在嘴角的笑容。说实话,我本人就是一个汉服爱好者,因为每当我穿上那长袖襦裙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就会迎面而来。我仿佛化身为“夭夭邻家子”,正在青铜古镜前“百花装首饰”;我仿佛成为了那传说中的侠女,正在那沧桑古屋里“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汉服热”,让曾经暗淡失色的传统服装,历久弥新般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其中,有的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的人是对新颖服装风格的喜爱,还有的人纯粹是为了相互攀比、吸引眼球。无论源于什么初衷,复古汉服确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了社会审美的多元化和年轻人无限创新能力。可以说,在西方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着汉服、赏汉服,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尊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汉服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重点模糊、方向跑偏。比如,商业化气息日趋严重,部分商家故意做足噱头、抬高价格,“汉服热”弘扬的不再是文化,而是价格了;比如,一些年轻人哗众取宠、攀比争风乃至相互攻讦,等等,“汉服热”比的不再是品位,而是阶层了。这些,都违背了那些真正的汉服爱好者推崇汉服、复古汉服的初心。当行业滥用年轻人的冲动和热情,当汉服热爱者不再能支付得起高昂的价格时,汉服就不再是一种文化、一份情怀,而变成了虚荣的奢侈品。市场部门加强行业规范,文化部门做好引导,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一个良好的爱好,应该是给人内心带来激励、精神上带来愉悦的,应该是丰富生活、彰显个性的,而不是盲目跟风、相互攀比的,更不是失去理性、加重负担的。
“汉服热”,“热”的应该是传统礼仪,“热”的应该是文化自信,“热”的应该是爱国爱家,切不能“热”了红包,“冷”了口袋,“丢”了传统。
汉服秀作文篇4
世有中国,却无华夏。——题记
(一)旗袍
我记得我曾街上询问过一位女孩儿:“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服饰,为什么范围最大的汉族却没有呢?”那个女孩儿“噗哧”笑了,回答我道:“我们汉人怎么没有?你看那些优雅的旗袍,不就是咱们的传统服饰吗?多漂亮啊!”说着,还朝我指了指不远处橱窗里——一件做工考究的大红色旗袍。大片的牡丹燃烧着热烈的红,可我却如坠千年冰窖。难道三百载,就可以改变这么多么?!就可以扭曲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承么?那惊艳世界的霓裳,难道真的只能成为历史了么?
(二)离去
这个延续了三千七百年的民族传统,这种影响了亚洲各国的服饰体系,为何当初会在血腥中无奈离去?这还源于三百载前的“剃发易服”。
那是一段与汉族而言堪称灾难的历史。清朝统治者入关后颁发“剃发令”,不从者斩。有人脱下了汉服,冠上不孝之名,剃去长发,奴役在满人的统治之下。也有不知多少血性男儿,誓死不从,却挣脱残暴的皇权枷锁。
于是,汉服失落了。失落在这历史的尘埃之中,以至于今天,我们再也看不见它的剪影,看不见它随风扬起的飘飘衣袂……
(三)遗忘
时至今日,尽管民间“十从十不从”的条例让汉服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但让人悲凉的是,一代代的努力保护的东西,在现代汉人的眼里,却是怪异的。他们,已沉醉在了西装革履、红灯绿酒的生活里,却忘记了这无价的瑰宝!
我记得早年间,成都有一位女生着汉家衣裳,在闹市街吃东西,却被一群自以为爱过的大学生吵着说是:“和服!”“日本人!”被大学生和群众逼着脱下衣裳,扔进火盆。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男士将买给女友的衣服赠予了这位女生,才得以脱离。
这是怎样的忘却啊?!才能有这样的无知和愚昧?难道我汉家衣冠,从此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滚滚而去了么?!
(四)逝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汗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锦绣,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动人心魄的美。可如今,汉服男儿的俊朗潇洒,汉家女儿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难道,只能去书里找,画里找了么?!
和服是源于汉服,韩服,也源于韩服,可为什么它们能够在自己的民族受人尊崇,而汉服,却受万人嫌弃?!旗袍和唐装尽管有着中国之雅,却实实在在承受不住这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记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座牌坊;我们穿着西装革履,却忘了自家衣裳!
为什么我穿起美丽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衣冠,你却说它属于扶桑?
汉服秀作文篇5
汉服,在古代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早以前我就开始仰慕它了,有的大红大紫、有的清丽洒脱,皆有它们独特的韵味,我无不为之倾倒。今日,我终于可以穿上梦寐以求的汉服,心早已激动万分。
妈妈早早帮我梳好头发,配上精美的发饰,我便迫不及待地骑上妈妈的“小电炉”启程了。
一到目的地,我那颗跳动的心再也按奈不住。我跳下车,双手放在胸前,脚不自觉地走起“小碎步”,步履轻盈,活脱脱像个“千金大小姐”。我欠了欠身,坐在栏杆上,倚着墙,自我陶醉地眺望远方,嘴角微微上扬,心早已飞入大唐盛世。我又站起身,优雅地擦拭了几番,稍稍一转身,裙带飞舞,“汉服梦”再次成了心中主场。
灯火阑珊,我越过一个个门槛,踏着一个个台阶,双手微微提起裙摆,转过头,望着外头的灯火辉煌,心中又是一阵阵喜悦。周围的灯火簇拥着我的身影,我又是一个转圈,裙摆飘扬,形成一个圆。我站在高处轻轻坐下,眺望远方,真是如痴如醉。
我穿着汉服,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飘逸的裙摆、凌乱的飘带,衬托着汉服它背后的历史。绣花鞋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翩翩走来。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中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正是因它而来。“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汉服秀作文篇6
研学第一天下午,教官带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地方来体验什么是汉服。
首先我们每人都去教官那儿,拿一套汉服。刚一拿到汉服,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汉服是黑色的,而上面的两位老师是一个白衣服,一个黑衣服。我嘟起小嘴,说:“不公平,凭什么老师穿的比我们好看,哼!”
我前面的何璇说:“能穿不就行了!”
我瞪着她说:“你一个‘假小子’!怎么知道女生眼里的好看。”
何璇说:“哼!”
我说:“你哼什么哼?”
“别讲话了,我们开始学习!”穿着白衣服的老师说,“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沈,你可以叫我沈老师。”说完就把话筒递给旁边的一位穿黑色衣服的老师。“大家好,各位同学好,我是罗老师。”罗老师说。
沈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学穿汉服。首先把衣服穿上,你们会不会看到衣服一边长一边短,先把短的一边放在里面,再交叉把长的一边放过去。再用红袋子打个结记住男左女右,系好后再带上帽子,这样汉服就穿好了!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赶快把汉服穿好。”
说完我们就开始行动了。罗老师看到有人交叉没有穿好,说:“交叉一定要穿好,那是焦点。在古代,如果没有穿好,别人会说你衣衫褴褛,为人不可靠。”
随后开始学习行礼了,“老规矩男左女右,把手伸直,拜!现在都试试吧!”沈老师说。
随着一拜再拜,反复练习,我终于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就连穿衣和行礼都是那样规规矩矩,有井有条,不愧是礼仪之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让我内心深深震撼。
这就是我黄山研学最难忘的时刻――汉服体验。
汉服秀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