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科学教案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促进专业成长,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灯泡科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泡科学教案7篇

灯泡科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的简单关系,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串联多盏灯时灯的明暗变化。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材料准备:电线、电池、灯泡、电池盒、灯泡盒。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灯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灯有哪些作用?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有哪些作用呢?彩灯可以让舞台更加漂亮,各种夜景灯也能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东西,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

(2)讨论: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灯泡、电池、电线、灯泡盒、电池盒等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2)第一次分组操作。

3、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连接方式。

(1)观看线路连接视频。

(2)出示电流流向图示,了解灯泡亮的原理。

小结:当正确连接电池、电线、灯泡后会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穿过电线、灯泡、再流回负极,这样灯泡就亮起来了。

4、第二次分组操作让两盏灯亮同时亮起来。

师:用同样的串联方法能让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5、分享操作结果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灯泡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水彩笔、剪刀(教师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

师:(出示一个小灯泡)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小灯泡(师板书:小灯泡)

师: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观察之后再告诉我。(小灯泡装在桌上的信封里,大家可以打开它)

生:小灯泡由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

(课件出示小灯泡剖面图,进一步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师: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

生:这样,电流可以从一个连接点进去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

师:如果要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你还需要什么材料?

生:电源。

师出示一个干电池,问:这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用小灯泡接触干电池的两端)问:小灯泡亮了吗?

生:没有。还需要电线。

师:(课件出示电池和导线图片)它们在构造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

生:一端是正极,有一个“+”号,另一端是负极,有一个“-”号。

生: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二、大胆猜测,绘线路图

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你们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出光来?

生:能。

师:只要有了这些材料,不管怎么连都可以吗?

生:要有一定的连接方法,连得不对就不能发光。

师:那该怎么连?

(指名学生尝试说一说其中一种连接方法,教师用简图分别表示小灯泡、导线、电池,示范将学生的连接方法画出来。)

师:举手的同学还有很多,的确还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这样好吗?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一张印了方框的记录纸,每个方框里画一种连接方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将你们认为可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画下来,注意不要重复。

(拿到记录纸的小组开始画,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猜想的连接方法。

生:我们先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

……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不同的猜测。)

三、实验操作,动手验证

师:刚才这么多的猜测是否都正确呢?这需要用实验来证明。为了提高效率,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小灯泡、导线和电池各两份,我们每组四个同学可以分成两组分别验证不同的连接方法),在小灯泡能发光的简图下打“√”,不能发光打“×”。如果还发现了什么新的连接方法,也可以将它及时记录下来。明白了吗?各组派一位代表过来领剩下的材料。

(学生实验验证,并记录。教师巡视)

四、比较分类,认识电路

师:请一组派代表上来汇报。

生: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这样,小灯泡会发光。

生:将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或者将小灯泡放在电池的负极上,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都会亮。

师:将小灯泡放在电池的负极上?你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就是将小灯泡底下的连接点先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用导线把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或者将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先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用导线把小灯泡底下的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连接起来,小灯泡也会亮。

生:把小灯泡的正极与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连上,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再将导线的另一端连到电池壳上,小灯泡不会亮。

……

(教师将小灯泡会发亮的连接方法集中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将小灯泡不会发亮的连接方法先剪下来,放在一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连上了。

师:这样就一定能亮吗?

生: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接触点相连接。

师:为什么只有这样的连接才能使小灯泡发亮呢?

师:你发现小灯泡发光的部位在哪儿吗?

生:灯丝。

师:灯丝为什么能发光?

生:可能是电流在灯泡中流过的缘故。

师:电流是看不到的,你能想象一下电流是怎样在电路里流动的吗?请大家相互合作,试着用水彩笔在电路图中画出电流动的路线。

(学生画电流路线图,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画的电流路线图,并试着说一说电在电路中怎样流动,灯丝才能发光。

生:电流从这里(电池的`正极)流出,进入小灯泡的金属架,流过灯丝,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出,再经过导线流回到电池的负极。

师(课件展示电流路线图。)述:这样连接,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传到灯丝,再经过另一个连接点和导线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如此循环,形成了电流回路,也就是电路,小灯泡就发光了。

师:再来看看,这些连接方法为什么小灯泡不会发亮呢?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分析,引出短路或断路的概念;如果是短路,请学生说说连接的过程中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师说明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损坏,要是电压较高的话,还会损坏用电器,甚至引起火灾。)

五、安全,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使小灯泡发亮,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我们还掌握了使小灯泡发亮的不同的连接方法。同学们可能对有关电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要很严肃地给大家一个忠告: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切记!

师:最后,老师有一张调查表要发给大家,回去后我们可以对家里的用电情况做一次调查。

家庭用电调查表

用电器调查

使用交流电的电器

使用干电池的电器

用电量调查

每月最高用电量 每月最低用电量

家庭节约用电建议

灯泡科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⑵会计录实验数据,学会从数据信息结合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⑶了解灯丝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图,自主实验操作,并对实验过程反思,从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⑵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⑶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三、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导线 分组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在电学中学了三个很重要的物理,分别是电流、电压、电阻。电流的测量我们用电流表,电压的测量我们用电压表,要测导体的电阻如何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测小灯泡的电阻(板书)。

目标叙述:

1、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体验测量过程。

2、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问题,分析并得出结论。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测量方法

[提问]大家想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鼓励学生有多种回答方式)

引导到伏安法,今天就学习这种办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板:伏安法)

2、原理

欧姆定律i= u/r 变形r= u/i (板书引导提出)

[过渡]依据上面的原理,大家能否自选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图呢?

3、电路图

学生活动:一位同学上黑板设计,其它同学交流并设计。

师:巡回观察,留有一段时间

规范黑板上的电路,征求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画法(给予鼓励)。 [过渡]通过我们讨论得出一个规范的电路图,现在依据这个电路图,大家能否按这个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小灯泡电阻呢?

提醒边做边思考: 量程?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论?

学生开始做实验,并记录数据和实验步骤。 ㈢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观察,随时指导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㈣分析与论证

做完后征集部分组的成果,给予评价,即看来大家认真做了实验,并且发现大家有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我相信大家在今后有信心象这样大胆的尝试,我们要想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的话,我们就需要对整个实验进行反思。

二、反思实验过程(板书)

量程:电压表:0-3v 电流表: 依据为小灯泡上所标的.数值,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取小量程,这样更精确。

实验步骤:(展示一组较规范的步骤,集体讨论得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步骤)

⑴断开开关,连接电路(引导连接时的技巧,并适当演示);

⑵滑片滑到连入阻值最大端(为了保护电路);

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读数并记录几组u、i值(u≤v额)(引导并提醒调节技巧);

⑷计算小灯泡电阻值。 ㈤评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就得到一个规范的步骤。

记录表格:(投影一组,引导完善一组数据) 通过与学生讨论、修改,得到一张比较完善的表格。

结论:(必要时利用课件模拟一下实验中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大的现象;每次测量的电阻值差距比较大。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可能是电压、电流、灯泡亮度的影响,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受电压、电流的影响,而是灯泡亮度的影响;灯泡变亮了,它的温度就升高了,则可得出。

得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若前面表格中,有求平均值一项),引导在不同温下代表不同的阻值,这里取平均值是不妥的。

每次测量的阻值,只能代表在一定电压下的阻值,比如此灯泡的额定电压下,阻值为从表中读取,为了减小误差,应在额定电压下多次测量阻值,再取平均值。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了测小灯泡电阻的方法,体验了测小灯泡电阻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能从数据信息中分析发现新的问题。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这样探讨下去。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探讨内接法,又会有怎样的结果,与其它组同学交流。

整理器材:拆下导线捋直,器材摆放整齐,并把各器材旋扭旋紧。

灯泡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略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略

教学后记:略。

灯泡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灯泡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灯泡科学教案篇7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灯泡科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

奇妙的盐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水和洞教案推荐7篇

科学制造风教案7篇

大班科学雷与电教案7篇

关于羊的科学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科学类活动教案通用7篇

科学油和水教案反思7篇

小班科学喂小兔教案7篇

科学小班下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关于羊的科学教案7篇

灯泡科学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