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教师们在上课之前,都是要将教案准备好的,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摩擦起电科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1
设计背景:
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子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子惊呼:“哇!有电。好麻!”但是孩子们都说不清“电”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自己会被电到?为什么夏天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秋天和冬天却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这样的摩擦起电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常地出现,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的疑问,所以针对这一客观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我想引领孩子们去思考、探究,发展孩子的科学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现象。以下是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探索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幼儿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与教师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纸片“小蛇”,教师与幼儿分别用塑料牙刷吸引纸片“小蛇”。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与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叫醒“小蛇”?
2、教师揭示:因为老师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使塑料牙刷上带上了静电,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老师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请幼儿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会儿,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测,并尝试实验操作。
1、向幼儿出示材料盒,请幼儿观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导幼儿猜测: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会儿是否会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
(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2)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4)用摩擦过的签字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5)用摩擦过的水彩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6)用摩擦过的木质铅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7)用摩擦过的橡皮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向幼儿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记录下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物体能不能吸起小东西(能√,不能×)
(三)展示幼儿的实验报告单,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1、摩擦过的塑料牙刷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2、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摩擦过的圆珠笔杆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4、摩擦过的签字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5、摩擦过的水彩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6、摩擦过的木质铅笔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7、摩擦过的橡皮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塑料牙刷、梳子、圆珠笔等这些物品能够吸引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是因为这些塑料物品经过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会使这些小的物品吸在这些塑料制品上,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木质铅笔不是塑料制品,摩擦后不会产生静电,所以不能够吸引小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
(四)引导幼儿谈一谈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危害
我们穿的化纤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会通过摩擦产生静电,静电使这些物品沾上一层灰尘,使用不久后它们失去了原来好看的颜色了。
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
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五)活动延伸
1、对照幼儿用书,利用气球和光碟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有趣现象。
2、在科学角设置“有趣的静电”探索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探索避免静电产生的方法。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2
1、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2、活动准备: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3、活动过程:
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1、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6
工作准备:
塑料筷子、塑料梳子、丝绸、小的泡沫屑或碎纸片、木筷子、铅笔
直接目的:
初步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
间接目的:
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各种物体进行摩擦,并找出什么物体能够摩擦起电。
操作过程:
1、教师介绍工作名称:“今天我们共同分享的工作是摩擦起电。”教师到教具柜请教具,将教具放到桌子中间,托盘放在桌子的右下角。
2、教师示范用梳子梳头发,反复的梳几次,将梳子的一端放在泡沫屑上方,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塑料筷子裹在丝绸里摩擦数次,将筷子的一端放在纸屑或泡沫的上方,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4、请幼儿尝试。
5、总结: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了电,所以才能将纸屑吸起来。这就是摩擦起电。
6、请幼儿尝试用木头梳子和铅笔摩擦,看能不能起电。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躯体相互摩擦都能起电。
7、教师将教具送回教具柜。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每组放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有机玻璃垫板(用积木垫起来一点)。
2.记录单(见附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让幼儿尝试操作。
(1)教师: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用塑料小棒去吸一吸纸屑,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2)教师:小棒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再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引导幼儿拿小棒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吸)。
(3)教师:碎纸屑吸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二、记录操作中的发现。
(1)教师:有些小朋友用小棒把纸屑吸起来了,有点却吸不起来,到底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你们两人一组再去试一试,仔细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2)教师出示记录单:这是记录单,请把你用的什么方法画在第一个格子里,在后一格中记录你看到纸屑吸起来的样子和你有趣的发现。
三、师幼讨论,纸屑为什么会被吸起来。
(1)幼儿分别介绍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幼儿的记录单。
教师:纸屑为什么会被吸起来?(静电)
教师:平时你还发现什么时候会产生静电?
(2)教师出示挂图《有趣的静电现象》:这里还介绍了哪些静电现象?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看看有哪些材料,想玩的小朋友可以收集这些材料,在科学区里去玩一玩。
摩擦起电科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安全幼儿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