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为了让我们在演讲台上更好的展现自己,一定要提前准备一份演讲稿,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养300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教养300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时下,我们经常可以在路上听到龌龊之言,堂而皇之地“污染”着我们的文明天空。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乱画。这些行为也屡见不鲜,对此,我很是厌烦。
文明,何为文明,我国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告诉我们:遵守道德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维护我们的社会,维护我们的文明,需要我们唾弃这不堪入目的一幕幕。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成熟的结晶,而人又是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在义务让这个社会更加强盛,所以就必需告别陋习。有人说:我不扔,别人还扔,我只是“随大流”。可你为何不去责备他们给予纠正呢?我要说:维护文明,人人有责。不管是谁破坏了我们的社会文明,我们都要惩罚他(她)。1988年上海甲肝的爆发和今年惨绝人寰的非典型肺炎,都告诉着我们,必需要告别陋习。否则,迎接人们的将是更大的灾难!
在这里,我真诚地呼吁:告别陋习,倡导文明,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克服不良习惯,不文明行为,全民行动,还我们一个文明,祥和的美好的天空!
教养300演讲稿篇2
人生本无味,全靠人调味。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人带给人不同的味道,有酸,有苦,有辣,有咸,但有教养的人总是带给人一种甜甜的味道,对此我深有感触。
还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蒸腾的暑气漫上人的心头,使人感到焦躁不安。我在大街上飞快地跑着,已是2:25分,再过五分钟就到了上课的时间,时间迫在眉睫。正当我为时间而感到烦恼不安的时候,“丁铃丁铃”身后响起急促的铃声,一辆共享单车飞身而过,直冲向前面,接着再把单车停在一堆其他共享单车之中,便头也不回,飞也似地逃走了。单车摇摇欲坠,突然单车沉重地侧向了一边,紧接着,一排单车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应声倒下,霎时,一排原本整整齐齐的单车便全都“两脚朝天”地倒在了地下。“怎么办?”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扶还是不扶?再一看表,2:28分,内心便不由得踌躇,在再踌躇。最终我还是硬着头皮咬紧牙,向前冲去。可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位跟我身穿同样校服的同学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起了倒下的第一辆单车,我心里不由得诧异了一秒,双脚仍是在跑,可头却忍不住的往回看。只见他紧接着又扶起了另一辆单车,他身材瘦弱矮小,每扶起一辆单车,便像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但他的脸上却是写满了坚定的神情,他凭借着自己瘦弱的双手,夫妻一辆又一辆单车,我仿佛被钉在了原地,身体无法动弹。我的内心也被他的所作所为所深深触动,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内心好像缺失了什么。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汗水从他脸上滴落,炎热的阳光却丝毫阻挡不了他。一双瘦小而有力的手最终把倒在地上的单车扶成了一排整整齐齐的单车。这是背后一阵音乐响起,我的魂这才仿佛被拉了回来。除了迈着飞快的脚步跑向教室,我的心中此时不由感到一阵甜甜的味道。我想,这也许就是教养的味道吧。虽然刚才的那位同学扶正的只是几辆单车,但他更是扶正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教养的味道也许就会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养300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李源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懂礼仪、有教养的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手段。
我们学习礼仪,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而“话”从心里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言行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大家所熟知的新中国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是全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典范,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礼仪,更是做人的修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言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同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同,说出的话语不同,往往结果也大不同。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下车时一名小学生不小心脚踩到了前面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阿姨的裙子,使阿姨差一点跌倒。这位阿姨回过头来满脸怒火,正要发作。但是这位同学红着脸对阿姨连声说:“对不起”,赶紧从书包里掏出纸巾俯下身去擦拭污迹,阿姨高声斥责的话只说了一半却咽下了,说了声“没关系”,一场即将上演的“疾风骤雨”就这被一句“对不起”化解了。
其实,在我们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也不乏类似事件。有时因为我们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给我们大家都带来快乐,有时因为我们言语不慎会引来一场争执。不同场合我们得当的使用这些文明用语,会让人与人之间多出很多温情。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帮助了别人,对方一句谢谢会让你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你的时候,一句“对不起”,会消除你心中的不悦。因此,我们也要学会在得到帮助的时候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在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时,及时说一声“对不起”;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不忘礼貌地说一声“请”;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捡起掉落的东西,给匆忙的行人让让路,给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邻居送上友好的微笑,等等。
这些看似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小事,却展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我校第十五条校规明确规定:“与人交往要有教养,打招呼不要用“喂”这类语言,回礼时不要手插裤袋,咀嚼食物等,受到帮助要道谢,别忘了习惯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打搅了”“不好意思”等礼貌语言。“
如果我们大家都做懂礼仪、有教养的人,我们不但树立了自我的良好形象,我们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必然更上一层楼,我们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氛围中,我们每个人的小改变,小进步,必然带来全社会的大改变、大进步!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希望大家都勇于展示一个有礼,有教养的自我。
谢谢大家!
教养300演讲稿篇4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两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多伦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教养300演讲稿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教养与文明同行》。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火车站自动取票机前排着长队,有个女孩儿的车快开了,却还没取票。她跑到队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哥哥说,可以让我先取票吗?我的车快开了。小哥哥说:“好!你先取吧。”然后小哥哥走到队伍的末尾,重新排队。可能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这才是让人插队的正确方式,在伸出援手的同时,顾及别人,不影响他人,真正有素质的体现。
第二个小故事:刚刚下完一场雨,公交车缓缓靠近。司机只见一个农民工迟迟不肯上车。他在路边仔细将鞋上,粘满的泥土蹭掉。因为还没有蹭干净,上车后他还一直把脚悬着,不敢踩到地面。教养无关贫富,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它体现在:
1、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语气温柔,善于倾听。
它体现在:
2、吃饭的时候,尽量不发出声音。
它体现在:
3、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不要坐在别人家的床上。
它体现在:
4、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辩驳,等大家平静下来再好好解释。
它体现在:
5、亦或是捡东西或穿鞋的时候要蹲下来,不要弯腰撅屁股。
文明、教养由许许多多的细节构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但要真正做好,持之以恒,却不容易。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习惯养成时期,让我们一起承诺:
将文明带进校园,遵纪守法,懂得礼仪
将微笑带给同学,互助友爱,学会谦让;
将孝心带给长辈,尊敬长辈,和睦邻里;
将爱心带给社会,善待他人,乐于奉献。
同学们,拥有了文明和修养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教养与文明同行伴随我们茁壮成长。
教养300演讲稿篇6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圣人孔子有一个名叫子贡的有一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就是说:有一个字可以毕生受用的么?甚么字可以一生受用啊!孔子用商量的口气说:岂恕乎?意思是:恕这个字可以么?可见这个恕的内涵。那末到底甚么才算得上恕呢?字典中的解释是:宽恕。现在社会上有多少事情都是事情已过往了但是在你心头过不往。有多少时候这个事情过往以后我们还在一遍一遍地想,这个事情是多深的伤害了我,因而就在反复的咀嚼中一次一次的再受伤害。
个很故意思的小故事:有一天,小和尚跟老和尚两个人下山化缘,走着走着走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刚刚进道,甚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的看着他的。一看那有一个姑娘想过河,他过往问她:姑娘,你想往过河啊,那我把你背过往吧。就背过往了。小和尚瞠目结舌的看着,然后背过往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尚,他就领着他接着走。小和尚也不敢问他,心说:我怎样这样呢?走啊走啊走,走了20多里地,太憋得慌了,终究忍不住了,就问了,说:,我们是出家人啊,你怎样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就淡淡地看着他,说: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将这个小姑娘比作他人对你的伤害,老和尚很安然地面对,做到了宽容。而小和尚呢,总是过意不往。干嘛这个事情过往以后你放不下呢,有一个词叫仁者不忧,就是说让你的胸怀无穷大, 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犯了你,伤害了你,你该怎样办?一切决于你是如何往看待它。过往的事情就让它过往吧,要拿得起放得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教养300演讲稿篇7
记得有句诗为“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该诗句准确地解释了教养为何物,教养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它是一种道德的准则。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该故事发生在一辆公交车上,在某站一个农民工上了车,他的身上脏兮兮的,头发也很乱,身上还有一股汗味。车上的乘客看到了都纷纷避开他,这个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满头汗水,但是没有一个人让位,他站在那里摇晃,一个急刹车他差点摔倒。他不小心碰着了一个乘客,那个女人大声尖叫:“脏死了,离我远点”。农民工羞愧的低下了头。
此时一个5岁小女孩儿说“叔叔你坐我这儿吧”,说着跑向农民工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农民工急忙向这个小女孩道谢。小女孩儿笑着说:“叔叔你那么辛苦应该您坐。”车上的乘客都夸赞小女孩有教养、善良,以后一定会有大成就的。那个尖叫的女人也羞愧的不再言语。这个女孩身上体现了一种使他人看得见的气质,而这股善解人意与体贴他人的气质就是教养。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所以现实中,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真正的教养来自一颗热爱自己、善待他人的心灵。我们在生活之中也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要把这股教养表现在表面上,我们更要有一颗有教养与温柔的心。从嘴,从手从每一个动作做起,遇见他人帮助说谢谢!面对他人责怪,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用嘴还击。
著名演员陈道明曾说过:“教养和文化是两码事,有的人有文化,但没教养,而有的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很有教养。”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既有文化又有教养的人。
教养300演讲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