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我们为演讲而准备的书面材料,写演讲稿一定要围绕我们的中心观点展开,没有将个人的观点做到直接表述,那这样的演讲稿就是没有价值的,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文明端午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明端午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有首儿歌说得好:“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讲的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相关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当年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的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
文明端午演讲稿篇2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文明端午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六(2)班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学校文明创建、从我做起》。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
清晨,当我们轻轻推开教室的窗户,阵阵香气扑面而来。我们精神振奋,快乐无比,充满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但如果这时,有同学将垃圾从天而降,落在整洁的校园里,我们的心情又会怎样?
校园既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又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美丽的校园,净化美丽的校园。很简单的动作,弯弯腰,把看到的纸屑捡起来,3秒钟都不到;挥挥手,把墙壁上的污迹擦干净,只要5秒钟;动动脚,绕开草坪多走点路,10秒钟就够了。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为校园披上绿装,让校园的花儿更红,草儿更绿,树儿更茂密。时刻牢记:“文明创建、人人有责”!
谢谢大家!
文明端午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文明在我们心中》。
同学们,三月份学校的德育主题是文明礼貌宣传月。3月5日是第48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校团总支组织团员、志愿者参加了学雷锋活动。本周各班将围绕“文明礼貌”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更新黑板报、墙报,我们还将创造性地参加植树节活动。本周三,我们将承办江宁片德育活动,将学校的体验式德育活动、主题班会、中考总复习动员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向兄弟学校领导展示。
那么,什么是文明呢?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的超越。
文明在我们口中。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亲近礼貌用语,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在我们手中。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而不会乱丢面纸、塑料袋,因为他愿意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在我们心中。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诚信的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亲近文明,表现文明,实践文明,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
谢谢大家!
文明端午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文明端午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