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在教学中获得更多成长,我们一定要学会教学反思的写作,作为教师就应该将教学反思写好,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技能,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1

一、初读课文解决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独学,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时学生边自读边勾出描写槐乡孩子的词句后在小组内交流,为接下来的汇报打下了基础。班级大展示时学生的热情分外高涨,你问我答,相映成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中弄清楚了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二、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一是抓住“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和槐米的用途?城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槐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文资料解决了学生在认知上的疑难点。然后在了解“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槐米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传达出了孩子们对槐米的喜爱和自己采摘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二是抓住“槐乡的孩子上学和我们现在上学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说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自己挣钱交学费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上学读书都是爸爸妈妈挣钱交学费。然后围绕这一问题深入的讨论,从而体味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在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2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这篇略读课文让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挺多的。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

课文与略读课文。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一、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3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

教学时,我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在整体上对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把握。在他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句子来细细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这些特点。通过“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过“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在品读槐花的过程中,我适时出示槐花图片让已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同时伴之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品读过程,我注意到了几个重点字词的把握,例如三个表示香味的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以及“浸”这个字,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进行推敲,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槐花的美。

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达对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同时在教学中也抓住了一些关键字词,如“飘”这个字,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因此我在教学时故意设疑,提出把“飘”字换别的字,如“跑”、“走”等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字。学生在教师的置疑下,透过这个字眼,感悟到了槐乡小姑娘轻快,轻盈的心情。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4

这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能够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透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透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潜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潜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齐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忙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5

槐乡五月围绕“美”来展开——槐乡的景美,槐乡的饭美,槐乡的人美。槐乡八月围绕“劳动”展开,槐乡孩子的劳动是采收槐米。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在课堂调控上,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等仍有欠缺。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6

学习者分析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资源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活动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

生:爸爸带我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玩最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部华侨城玩我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快乐。

师:真好!我们快乐的生活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什么是槐乡,(师正音槐字)

(出示课件:欣赏槐树)

(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

师:说对了,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发现(板书发现)、多表达。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如: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活动2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7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宝粥,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满脑袋“为什么”的郭岩松首先发问:“槐乡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换钱?”

听到问题,孩子们马上低头浏览课文,一向反应灵敏的董晓说:“我知道!卖给药店!因为书上说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卖给染料店!”不等董晓说完,急性子赵小龙抢着说,显然他是得到了董晓的提示。这是别的孩子们也找到了文中的证据,纷纷附和,再问岩松是否满意这个回答,他表示很满意,于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又借机把相关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问:“八月那么热,可是槐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不怕热啊?”增增这个问题,包含了我设置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先问:“八月有多热?”增增说不上来,白世玉说:“八月我在家里热得光想吃冰糕!”牛乐顺说:“我在我姥姥家看见狗把舌头吐得这么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一来,孩子们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经历的炎热,在底下说起来。于是我又问:“槐乡热成什么样?”他们一齐端起书朗读起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泼的刘建元还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学鸡耷拉翅膀,一会儿学小狗吐舌头。

“八月的槐乡这么热!那么孩子们怎么不怕热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问。

柏梅说:“因为他们在山上,山上有树木档阳光。

她说完,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皱眉,觉得不太合适。

张庆烨这时站起来:“我们军训时候也在阴凉地儿,可我们还喊热哪!是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赚钱好孝敬父母。”听了庆烨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趁机夸庆烨是个体谅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词语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满载而归”,我要求她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出来,而这段话正好是描写孩子们如何劳动的,于是大家一起朗读了这段,刚刚读完,刘嘉琦就高高举起了手:“满载而归就是槐乡的孩子们经过一天劳动,到了晚上,背着满满一筐槐米回家去。”虽说解释的繁长一点,但是这个孩子结合前文,把这个词语融合到课文中去作了解释,我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刚才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可以借鉴。”

这时李鸿菲说:“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还是不明白‘月落柳梢’这个词。”大家一看,这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首词,原文是“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对啊,这是个言简义丰的'词,前后文语境解释都不明显,孩子们思考起来。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释,一向爱锁眉头的张庆烨此时又发话了:“春天我们观察过柳树,柳梢长长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样低,说明很晚很晚了。”话音刚落,噼里啪啦,掌声响起。我趁机问:“刚才庆烨是联系什么理解这个词语的?”白紹磊终于发话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体会着教育的幸福。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8

记得那是第三周吧,听说校领导要来听我的推门课,因为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第四课《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因为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小熊请客的教学反思8篇

酸和碱的教学反思8篇

糖叶子教学反思8篇

投掷教学反思8篇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模板8篇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8篇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8篇

大班称教学反思8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