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章作文最新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作文是我们在学校和社会中最常见的文书形式,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文,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承章作文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承章作文最新7篇

传承章作文篇1

今天,我站在鲜红的国旗下,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鲜艳的红领巾,心里感觉到幸福极了。当我高高地举起右手,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向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敬礼的时候,我心潮澎湃,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仿佛看到,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鲜血染红了他们的军装……

我仿佛听到,在敌人的刑场上,多少革命志士,英勇不屈地面对凶恶的敌人,在罪恶的枪口下,高呼着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我知道,鲜红的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让红旗在祖国大地高高飘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没有这些战士的舍生忘死的中华美德,怎么会有我们现在幸福成长的和平时代。

我还知道,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我们今天能站在国旗下,系着红领巾,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此时此刻,我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庄严地向革命先烈们致敬。我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要向他们那样,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让他们泉下有知,革命自有后来人!

我要在星星和火炬燃烧的少先队队旗的引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前进。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传承章作文篇2

太阳徐徐升起,带着些朦胧的,柔美的光晕,在初醒的万物上点起层层明媚的暖意,罩上人们的眼眸,唤起心中最遥远的记忆。远处,古迹旧楼中的一砖一瓦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中华文化的印迹正在全国的各个角落熠熠生辉。

依稀地,往昔幼时的家乡模样在眼前浮现:也曾踱步房中努力背诵王之涣的诗句,只因他代表着家乡永恒的骄傲;也曾捧书细阅《西厢记》中的每一情节,只因被这如同家乡诸多纯情一般的爱意所打动;也曾漫步于永乐宫中观赏每个壁画,只因这一描一画间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渐渐地,年龄增长了的我,明白了诗句的豪壮情怀,懂得了爱情的可贵质朴,理解了壁画的情节道理。

我知道在我所处的这片土地上拥有着怎样无与伦比的美丽,文化背后所该有的历史与情谊,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涤荡,留下了屹立不倒的优秀与光明。所有被埋藏的秘密,正等待着重见天日的时刻,而每一个人,也应不断发掘未知的美好和感动。我们以往的祖辈父辈,将他们毕生所领悟的道理,攒簇成一个个浅易的文字,记录中华最初的文明,一年年,一代代,文化在堆积,在传承。然而,也有可能会被部分掩埋。

轻抚历史遗留的建筑楼宇,一种与祖辈产生的共鸣微微相应,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中流淌的一腔血脉,也正与文化流传之河有所相依,我们骨子里的气质与风情,也在天地间回荡。我们因此而自豪,愿以己之力努力传承。

当春风拂起,行走在校园间,不时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轮廓与影子,细听隐约传来的读书声,也感受到了经典的代代相传。将相和的故事在教室中演绎重现,关羽的侠肝义胆可昭日月,我们在文字中领悟着运城有名文化与精华,怀揣着闪现的过往光影,惦念着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土地的文人骁将。这一切,即使是在今天,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未尝遗失了它的独特韵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秉以对文化的尊重和喜爱,努力地发展传承,使其不断适应当代潮流。

文化长河漫长而悠远,我们每个人也终将成为历史的片段,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中华文化中找寻到自我,使之发扬与流传。愿中华文化长河永不枯竭,在阳光下永远熠熠发光!

传承章作文篇3

早在万年前,华夏子孙就掌握了制陶的方法。万年后,中国人民制陶的技艺越来越精湛,更是出现了许多闻名中外的精美陶器。

在去年的陶展上,我有幸欣赏到许多精美绝伦的名陶。精简布置的会场,冷光照在陶器表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像是穿梭了万千岁月,向我诉说往昔。不知不觉,便沉醉于这古香陶光中。

那是一个略带金色的陶型花瓶,涂上了黑色的花纹,绘着一排排骆驼,一个背着包袱的商人。黄沙漫漫,驼铃清脆。他微眯着双眼,是风沙迷了眼,还是驼铃交织的乐声使他心情愉悦,抑或是前行的远方,是充满希望的极乐净土?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们只能看着陶出神,沉醉于联想中的故事。

我仿佛看见巧手的匠人,将一捧黄陶土摆放在陶轮上,一点点塑造着陶的胚型。他的双手厚实而又粗糙,长满了细密的老茧,而他的眼神,严肃认真,炽热真诚。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陶面,像是遇见久别的朋友,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孩子。终于,陶的胚型完全做好了,他将陶放入窑中,经高温烧灼,陶永远定型。最后,匠人捧起陶花瓶,上釉,涂上黑色花纹,绘上他的骆驼和人物。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细细地描画着。他也沉醉了,沉醉在这创造的过程中。

我还观赏了一个土黄色的陶碗,它的做工没有那么精细,可以明显地看出碗口有些不齐,碗身有点扭曲,所绘的也不过像儿童画一样的鱼儿。可是,这样一个陶碗,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它由远古的祖先们创造,这使它的一切都让人赞叹不已。它用自己脆弱的身体,告诉我们先辈们的智慧,将万年前的信息传达给今人。人们指着它歪斜的身体,都笑道:“陶‘醉’了!”

观赏过古人制的陶器,再看看今人的作品。著名的宜兴紫砂陶壶,据介绍,用它泡茶可使茶香更为浓郁,久而久之,陶壶也会染上茶香,因而被冠为茶具代表。

云南建水陶,陶制光滑细腻,雕刻着花鸟竹林,给人以无限的视觉享受和文学熏陶。还有重庆的荣昌陶,装饰朴素大方,体型小巧,既实用,又美观。

漫步于陶展中,我仿佛看见时间的光,互相映照,互相交汇,它们都绵延到了更远的地方。而陶器默默地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不觉间,陶醉了,陶醉了……

传承章作文篇4

一名90后女孩钟嗣源因热衷于传统文化,立志做一名传承者,决定毕业后去玉皇观做一名道士,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这是当今社会十分罕见的事了,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反而减少。但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古人们总结传承下来的道德准则。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明道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悟人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如今,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在国内兴起,反倒是一些传统节日无人问津,各种崇洋媚外的行为不断出现,试问有谁还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位90后女孩能够不忘炎黄子孙的使命,投身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是她强烈责任感的体现,但这并不只是她一人的责任,这是我们14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它自身的传统文化,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走向兴盛,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所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协作,发展该民族。

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真正的勇士,90后女孩钟嗣源放弃了似锦前程,将自身奉献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她牺牲了“小我”以实现“大我”,是一名真正的勇士,当然,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多种,并不一定都要像她一样做一名道士。钟嗣源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式地传承传统文化。现今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下需要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创新型地传承。钟嗣源身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可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建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企业。让传统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传承效果。在很多时候,大胆创新比按部就班和亦步亦趋更为有效,在文化传承方面更是如此。她可以在发达的互联网领域适时的创业,让传统因素与互联网因素相碰撞,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也许会有更大的火花。在一边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创新文化,是值得选择的更好的传承方式。

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我们便是这众多传承者的一员,我们应该始终不忘作为炎黄子孙的使命,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民族兴旺起来,使国家强盛起来,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的传承之下发扬光大。

传承章作文篇5

奶奶的这一次远行,是应了姑姑的百般邀请。奶奶走的前一个晚上,把我叫到跟前叮咛了许多关于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奶奶说啥我都认真点头答应。最后,奶奶认真地问我:“奶奶不在家,你们吃饭不许掉,喝过的饮料瓶要收好……能做到吗?”

“我……”我回答不上来。但是,为了让奶奶放心去玩,我还是拍胸脯答应了。

奶奶不在家,感觉好自由。爸爸、妈妈白天都上班,天哪,世界多美妙!但是,当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没有奶奶的日子是世界末日。累得快趴下的妈妈进门就被我们的饮料瓶绊倒;爸爸一到房间就冲着22度的空调大骂。我们只好讪讪地关了空调,关了电脑。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就在我们身上得到了验证。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我主动请缨,今天我来烧晚饭。但是我到了厨房才发现我们不堪入目的餐桌上都是饭粒菜渣,引得几只苍蝇欢喜地舞蹈着。好吧,随后到来的是又一波风暴,我们只好静静“享受“这美好的政治时光。”

我们姐弟两都是奶奶给收拾的长大的,大有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味道。哪里晓得,奶奶的勤俭持家原来并不讨厌,并不小气。

一个月后,奶奶回来了,饭后奶奶还是照例马上拿起抹布,端来猫碗,这一次,我从奶奶的手中接过了抹布和碗:“奶奶,勤俭节约,不应该只是你们这一辈人做的事情,让勤俭节约就从饭桌上开始,从传承开始吧。”

传承章作文篇6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传承章作文篇7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传承章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

讲传承演讲稿通用7篇

写传承演讲稿模板7篇

讲传承演讲稿优秀7篇

我传承演讲稿推荐7篇

非遗传承演讲稿7篇

关于传承礼的演讲稿7篇

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演讲稿7篇

传承精神文化演讲稿推荐7篇

勤俭节约传承美德演讲稿7篇

中华魂传承中华好家风演讲稿7篇

传承章作文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