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创新和创造中获得的宝贵启示,心得体会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领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1
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荆门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__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__亩。
三、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干部,本人将提高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2
惠志鹏——
万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被多家媒体评为中国策划专家,先后被聘为多所高校策划及旅游专业客座教授。近年来专注研究“旅游目的地倍速成型”、“旅游目的地定位思想”、“旅游目的地前置运营”、“旅居地产服务模式”等行业课题,并在多个地区和项目上取得成效。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英国)培根
3月30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时隔十五年再访安吉,探青山、涉绿水、走村庄、进农户。他心心念念的仍是人与自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信息量”可谓十分丰富。
安吉一直是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翘楚,这一举动背后释放出的信号,让文旅从业者都倍感欢欣。也正是在安吉,他提出了被文旅人奉为圭臬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期以来,都有一种观点,误认“两山论”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发展旅游经济。尤其是现在很多的城乡,千篇一律发展旅游,做美丽乡村的表面文章。山美了,水清了。但试问,只做旅游能招徕多少客群?最终能够实现多少gdp、带动多少城乡就业呢?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些景区的自然禀赋确实只靠旅游就能实现盈利,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为主线、多产业联动的基本态势。像崂山、泰山这样的量级,每年光门票收入就过亿。但对于80%的景区来说,都不能押宝在旅游上。事实上,全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景区、乡村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大兴土木的乡村美化所带来的回报率可能连一家普通工厂的财税收益都比不上。
究其根本,也许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搞懂“两山论”真正的内涵。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适应时代,也必须具备进化思维。
2019年1月18日,他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要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两山论”的本质其实是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产业升级!
美丽乡村不仅是旅游,乡村风貌如何变迁?乡村文化和市场需求如何融合?产业特色如何凸显实现经济效益?如何通过产业关联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就拿安吉为例来说,究其根本,安吉美丽乡村的背后其实是美丽经济,是产业升级。
曾经的安吉贫穷落后、污水横流,矿业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而现在的安吉,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后,从以矿业为生到茶业、竹业,百姓康乐,祥和美好。他们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实在在的从中受益了。
从表面上看,安吉的发展是因为保护生态,顺应自然。
但归根结底,它是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的融合。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它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案例,是产业升级、革新突破的标杆。脱离了产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厢情愿”的盲目游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公司去年接了一个case,山东即墨邀请我们为龙泉镇做概念规划。一听这个镇名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意思。经过深入的交谈后,我们都觉得这个项目大有可为,一拍即合。
从区位地域到人文历史,龙泉之所以叫龙泉是因为域内有“金龙泉”、“银龙泉”、“玉龙泉”等9个以“龙”为名的泉眼。
既然“龙泉”的水这么有名,我们为什么不以这个为核心展开思考呢?
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往往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越是别具一格的产业,越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它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年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这是项目发展的根基。
“泉文化”是龙泉的文化之源。乡村依水而居,农业依水而行,龙泉依水而名。目前村内坐落着净水设备的工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海水温泉享誉全国,是周末小度假的不二之选。可以说龙泉的发展之源就在于“水”,“水”就是龙泉镇的核心。龙泉镇要想发展就应该做好“龙泉水”和“龙泉文化”的文章。
it有硅谷,高新技术产业有光谷,海洋经济有蓝谷,所以依托水的自然资源和现有的水产业资源,龙泉镇就完全可以形成“水谷”的基本格局!进而形成以“龙泉水”为核心、海水温泉与优质矿泉为两翼,做足“水产业”的“乡村水谷”!
水产业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将它归纳为“一核一特一制高点”,要淘汰落后产业,以产业转型的方式带动新的业态发展,实现创收。
举个例子,建立“文旅康养”核心区,通过科学饮水、健康用水的形式引导人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引入“自然农法”等古法农业,完善特色产业链,提质增量;立足现有的水产业,将产业和高科技结合,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净水设备的研发、交易、展示中心等。
当然,产业化是需要各个环节的升级和创新的。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水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和高科技结合,实现高效农业、科技兴农,而且还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村民致富。
我们还设计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业态在内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性提出了“水培植物体验”、“龙泉小米”、“水纹艺术馆”、“水居主题住宿”等一系列富有趣味性、体验性、娱乐性的产品组合。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光要山美、水美,还要经济美。能够在发展青山绿水间,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还能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带动村民致富。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以独特的水产业作为切入点,完善产业体系,为龙泉镇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在和政府领导汇报的过程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短期靠环境整治,长远还是产业支撑。
文旅从业者要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思维的藩篱,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重视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迭代,实现美丽乡村转型创变。
如果将美丽乡村建设比喻成一桌菜,那么产业、旅游都是各司其职、各有侧重的。旅游就像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汤,让人心旷神怡,有助消化。但产业才是重头戏、大餐,得以饱腹。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搞文旅,而是借着文旅进行更开放的新思考。
每一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和内在逻辑。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把握住需求端的增长点,进行产业和资源的多维度创新融合。
要让产业和旅游都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血脉中,最终汇聚成其蓬勃发展的动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3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7日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xx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田世宏认为,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美丽乡村是个啥样?用啥来衡量“美丽”?需要有个参照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下称“美丽标准”),给出了个边框四至,让各地有所遵循。初步打量这个有12个章节的“美丽标准”,有量化指标,有形象概念,谋划得比较周全,设置得比较细致,是个好标准。笔者更看重的是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这是科学性的体现。在我看来,美丽乡村有“个性”才有“活力”,“个性化”是亮点,是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就要体现特色,有特色才有亮点,有活力。
美丽乡村的“个性”,应体现在与本地实际结合上。跟“全国文明城市”相类似,美丽乡村是个笼统的概念,“美丽”体现在不同地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就是区别于他地的特色,个性是自己的标志。如果“一刀切”,“齐步走”,搞“千村一面”,一个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就走入了误区,这样的美丽乡村就缺乏鲜活的生气,难称得上“美丽”。
美丽乡村的“个性”,应体现在生态文明上。美丽乡村是生态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的内核,没有生态环境的优良,就没有美丽可言;没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常态,也难以称得上生态文明。对乡村来说,生态环境既是重点,也是薄弱点。“美丽标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规定了11项量化指标,涉及到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等等,项项都是硬任务,项项都关乎居民生活质量,需要突破陈旧的观念意识,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统筹谋划,协调动作,各个击破。
美丽乡村的“个性”,更应体现在内涵上。美丽乡村需要硬件基础,打造漂亮的外貌,比如公路硬化,房屋亮堂,里外干净,等等。仅有这些物质基础称不上“美丽”,还需要在文化的滋养,文明的浸润,提升乡村文明的内涵,塑造村民的精神家园,以此展示美丽乡村的美丽形象,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优秀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农民的“精气神”,让传统农民转变为新时代下的新型农民,增强自豪感,增强自觉性,增强自信心,增强凝聚力,增强文明度,让广大农村真正焕发出加快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内生动力。美丽乡村,多做“个性”文章,这样才能让美丽乡村建设走得更远,更具“活力”。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4
叶晓华 黄锐 程煜晗
安吉、桐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营造共识是基础,规划引领是核心,产业支撑是引擎,环境治理是保障,市场营销是关键。
安吉、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启示: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乡村特色;科学规划引领,彰显个性魅力;狠抓生态治理,催生大美乡村;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人文高地;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富民福民。
今年4月9日,我们赴浙江安吉、桐庐学习考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探寻安吉、桐庐两县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眼界,受启发。
一、安吉、桐庐考察印象
我们认为,安吉、桐庐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五个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一)营造共识是基础。我们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精致,留下深刻印象。这得益于安吉将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十年时间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蜕变。桐庐大力强化“环境立县”和“全域景区化”理念,提出“宁可各项荣誉少一点,也要合力抓经济;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美丽乡村建设在安吉、桐庐已形成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同感非常强,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规划引领是核心。安吉余村注重规划引领,“不求大、不求洋”,坚持打造个性特色的核心理念,以村庄规划为抓手,以创建“生态旅游村”为目标,环境美化,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展示了“两山”重要思想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桐庐县环溪体现“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总体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充分挖掘莲文化,带领村民通过“村委+农户”“农户+散户”经营模式发展民宿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完成从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发展转型,实现村美民富。
(三)产业支撑是引擎。安吉毛竹漫山遍野,有108万亩竹林,山坡上种满白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家家创业。鲁家村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独创“村+公司+农场”及“三统三共”模式,以生态农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运用为宗旨,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园,村庄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发展,百姓生活幸福。
(四)环境治理是保障。安吉“高标准、全覆盖”创建美丽乡村行政村179个,建成精品村164个,创建覆盖率达95.7%,12个乡镇全覆盖。桐庐农户门前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把可堆肥垃圾做成有机肥料,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无论集镇还是乡村,可视之处干净整洁。横山坞旅游产业多元化、复合型开发,增强美丽乡村发展内动力,实现让更多百姓受益目标。
(五)市场营销是关键。“酒香也怕巷子深”,安吉依托区位优势,注重立体、主题、特色营销,针对不同市场推不同广告,重点实施“美丽乡村走遍长三角”旅游宣传促销,全方位、高密度宣传,力求“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桐庐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富春江斜贯县境,桐庐注重营销,其宣传口号“潇洒桐庐富春山水”闻名天下,是著名旅游目的地。
二、安吉、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乡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围绕“美丽”和“乡村”做文章。“美丽”就是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还原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要一味追求统一,不需要大迁大建,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在美丽乡村能抬头见山,低头见水,人在画中,记得住乡愁。
二是科学规划引领,彰显个性魅力。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统一整合产业规划、工业规划和建设规划,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规划村庄布局,实行分类指导,不能千村一面。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方家咀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
三是狠抓生态治理,催生大美乡村。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创新路径,严查毁林开垦现象,严控矿山砂石开采。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小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推进生态河道、矿山复绿、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人文高地。将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等,搞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文化阵地,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五是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富民福民。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实现村美和民富,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英山县方家咀乡政府)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5
上周二蔡书记带领我乡机关党员及部分党代表参观了永春县仙夹镇,下面我就仙夹镇与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对比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参观心得体会。
一、仙夹镇概况
仙夹镇位于永春县西南隅,距县城16公里。东、北与岵山镇接壤;西邻达埔镇;西南与南安蓬华镇交界,地处海拔较高,属山间谷地,辖龙美、夹际、东里、德田、美寨、龙水、龙湖、山后8个村委会,旅居海外华侨、华裔、港澳同胞近2万人,为永春主要侨区之一。所辖山后村为永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所辖东里村是个为永春县级文明村、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和省级卫生村。
二、仙夹镇与坑头村的情况比照
就相似点来说,首先在沈海高速复线通车后,我乡距离高速互通口14公里,仙夹镇距离高速互通口9公里,都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其次,我乡与仙夹镇的乡村两级财政收入相差无几,都属于落后山区乡镇。再次,坑头村与仙夹镇山后村、东里村人口数差距不大,耕地面积同样缺乏,流出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就不同之处而言,仙夹镇的.优势在于,一是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良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早在08年全镇就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基本拆除了农村旱厕、猪栏,实现家禽圈养,部分村并配备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二是乡贤经济实力较强,特别是侨资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永春县每年华侨捐资仙夹镇就占到20%,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三是注重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挖掘,东里村漆画作品引人注目。四是仙夹镇与蓬华镇相邻,可以通过策划,形成与蓬华香草世界、永春牛姆林等形成一系列的旅游组团。
坑头村的优势在于,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坂美组团的建设,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后续政策经济支持力度,坑头村将比仙夹镇东里村、山后村有优势;二是通过我乡“3+1”宣传模式的推动,坑头村“五花一园”的知名度高于仙夹各村。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晋江两个树葡萄项目以及慢山庄的生态蔬菜配送等项目,将旅游产业与我乡原生态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壮大旅游产业链,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具内涵。
三、坑头村今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逐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创建了向阳第一家农家乐向阳驿站,解决了我们乡发展旅游业中“住”的问题,为游客们呈上了深具向阳风味的各式农家土特野味和优质服务。同时五花一园景区、路灯、门楼、栈道等都在不断完善中,旅游价值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旅游的主题宣传策划,今年油菜花、格桑花、向阳花等花季就有万人以上到坑头村来。二是稳步推进家园清洁工程。坑头村一直积极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特别是4月1日“环境整治月”活动开展以来,坑头村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纳入南安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之一。三是全村路网建设前进有力。坑头村在2年来共拓宽改造道路6860米、硬化村道5456平方米的基础上,启动了道路亮化工程,新装路灯165盏,实现全村亮化工程,同时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村主干道硬化至5米宽,成为全乡最宽村道,坑头至坂美的水泥路硬化工程、“五花一园”停车场硬化工程也在建设之中。四是香化彩化工程效益显现。坑头村今年在1.5公里的进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桂花树,红花继木、罗汉松等名贵树种,开辟了特色“闻香路”,实现了道路的“香化”,并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抛荒林等发动村民在庭前屋后种植珍贵树种及佛手果、油菜花、向阳花,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坑头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曾说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发现了坑头村的不足之处,今后坑头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着力增强班子战斗力建设。实行民主决策,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统一干劲。做到了村级班子成员职责清晰、任务具体、定位准确,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队伍。对已初步改造完成的新村部结合相关的使用功能配套相应的办公设施完善阵地建设,对村务、党务公开阵地进一步规范建设。组织村干部到各地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将坑头村基本情况、工作思路、措施成效整理制成宣传图册,并结合实际对“五花一园”名片介绍进行更新,向来客、游客发放。
二是着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以项目为抓手,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全村牛栏猪圈逐步拆除,鸡鸭严格圈养,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宣传,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有序、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二是持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树葡萄和生态有机蔬菜项目提供后续服务保障。三是做好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由集体统一提供苗木,在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完成复垦的土地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道两旁种植名贵树木、花草。加强对抛荒梯田利用改造力度,将抛荒梯田种上香花香草。四是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打造乡村景观,建设内容包括:村道排水沟的彻筑、“五花一园”栈道、部分乡间小道铺设鹅卵石路、健身路径等项目。
三是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召开大会研究制定坑头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组织村干部、老人协会深入各户宣传并签定承诺书。倡议群众“婚庆事宜倡新办、丧葬礼俗倡简办、其他喜庆倡不办、佛诞世习倡精办”。二是开展“环境卫生随手拍”活动。组织村干部、党员对村民门前屋后等地方进行拍照,并在公开栏予以张贴,通过“脏、乱、差”与干净整齐的村居对比,切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推动群众自觉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三是建设人口文化阵地。利用原村部和礼堂建设集图书室、打牌室、老人活动室、农家生活展览馆、警务室等一体的人口文化阵地,使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学习、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以上是本人通过参观对照自己对坑头村的了解提出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篇6
城市:xx市 学校:xx农业大学 专业班级:xx 姓名:王xx
今天,xx年xx月xx日,是我们在xx村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了。当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突然感觉到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总会在分别时想到当初的很多,心中涌动起留恋与不舍。
今天的安排是一些收尾工作。早上起来,大家开始对前几天工作的成果进行整理,将宣传标语、海报从墙上撤下来,把住宿的地方打扫干净。收拾行囊,结束我们在xx村这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上午十一点,我们收拾完毕,来到汽车旁准备离开。这时,村委会书记及其他村干部还有很多村民都来为我们送行。看着他们一张张淳朴的脸,听着他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和道别的话,我们都不由得感动不已。与村民们在一起的这些天,我们感到非常珍贵,也充满意义。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平凡的暑假变得不平凡。亲身实践让我们成长更多。社会是一所学校,社会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拓展了视野、增强了意志、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同时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们看到了更多人的梦想,并有幸参与到了为他们的梦想提供助力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自豪。
xx村,今天我们虽然离开了你,但是你美丽乡村的梦想将继续。xx村的村民们,我们相信朴实自强的你们定会让美丽的梦想变成现实!
2024美丽乡村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