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是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相信教师在写教学反思中,都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来改正,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样的抽象知识?这是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会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一定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等。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抽象概括——总结应用的一个过程。
课堂上我并没有过多用课件,始终运用学生列举的例子为学习材料,从而完成了读小数,写小数。尤其读小数,学生受以前读整数方法的迁移,会把像120.12、25.25这样的小数读错,但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正确读法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要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按学生所说像读电话号码那样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读的不够熟练,可以让孩子课后继续找到更多的小数读一读,不必在本节课中对小数的读法做深入研究。毕竟在四年级下册会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而应把大块时间留给后面的知识难点的突破中。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认识到1米=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了小数的含义,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学习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在书上自学填空。再由超市物品价格引入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数。在学习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从学生熟知的价格背景中体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最后通过观察板书,横向做对比,纵向寻找规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在这里还可以多加一个7分米,使得寻找发现的时候更容易一些。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寻找发现。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在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在上之前曾经听过几位老师上过此课,而后又在网上看过几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在上的时候采用了一些他们在上的时候的程序和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1、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们分分类引出小数。
2、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表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4、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因为这是小数的学习的初始课,我们班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对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所以备这节课的时间比较充裕,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精彩之处。虽然这是在课堂上的初始课,但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的小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所以整堂课在上的时候也比较的流畅,总的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
不过即使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课堂上还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地情况,那就是上这节课前我没有对分数进行复习,以致一部分学生对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米还不会表示。这一点就是在备学生时没有备到的,这地方又花了几分钟复习导致后面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充分而没有时间练习,特别是把1米5厘米写成小数,这种需要用0来占位的题目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难点我只能留到练习课再练习了。另外在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炼与准确,如我总是把小数点前面的部分说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部分说小数部分。其实这里的前后是很模糊的,应该说是小数点左边和右边比较科学。
就整体效果看这节课,我自己虽然很用心的设计,但没有什么“大亮”。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