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滋养,让我们更坚强、更有信心,实践过后,大家一定都领悟到很多,这时心得的写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6篇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1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又为实现和谐家庭提供了保障。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保证每个“细胞”都真正和谐了,社会整体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促进和谐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又为实现和谐家庭提供了重要保障,可以想象,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家庭和谐也不现实,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理解

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延伸广义是指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和的一个社会理想。

二、和谐家庭的内涵理解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社会道德和法律认可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由世间关系最亲密、情感最深厚的人组成,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幸福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民主平等、团结友善的家庭(邻里)人际关系;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的家庭创业氛围。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2

曾读到这样一段话:“其实,日子也像食物一样,有有营养的,有没有营养的;有健康的,也有有毒的。过有营养的日子,就像吃有营养的绿色食物,人生自然滋润;过没有营养甚至有毒的日子,就像吃垃圾食品甚至有毒食物,人生自然枯槁。你的人生是丰腴滋润还是枯槁乏味,就看你过的日子是有营养的还是没有营养的。”的确如文章的作者所说,生活中有的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有的人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甚至是剑拔弩张。

前几天女儿的同学在qq上发出“你们别吵了,愿意离婚就离吧……”对父母关系的无奈的呐喊。看到孩子的呐喊,我很心疼这个孩子,真有找到他的父母的冲动,让他们冷静聆听孩子的声音,体会孩子的感受。哪个孩子不希望家庭和睦,幸福?我想这是他的父母n次的争吵,才使孩子发出无奈的抗议!一个家的生活整天处于争吵和彼此伤害中,日子过得剑拔弩张、无滋无味,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现在我们中国的现状的离异家庭,有很多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记得有次女儿班级开家长会,有两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的父母双双缺席。女儿了解到离异家庭同学的苦闷都无奈的感叹“哎,你们家长说结婚就结婚,说离婚就离婚。”孩子的话语透漏出对家长的争吵的愤慨。一个家庭若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美满需要双方的经营,彼此的忍让,包容和关爱。

一代文豪胡适先生是国际级的大师,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却尊母命娶了江东秀,一位没有半点文化、裹脚,矮矮胖胖的村姑,并在相处中与之磨合、接纳,与之相依为命而白头偕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伉俪情深,学习建筑也是因为林徽因的引导。在梁思成的心里,林徽因不仅是心爱的妻子,还是几十年沉醉于古建筑研究的比翼鸟。我们中国近代的这几位名人的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相遇不易,相知更难,既然是命运的红绳把我们牵在一起过日子,就要珍惜彼此,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美满。忆往昔与丈夫已经携手生活二十年,一唱一和的过日子,爱情未变,亲情更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生活的剥离,我们也有过争执,生活琐碎而真切,他也任凭我的唠叨而沉默,在冷战中我们也彼此冷静、示弱、学会了忍让和包容。现在我们已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心智增长 ,再也不会负气的冷战,而是相互沟通、交流。我们俩都负起了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丈夫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负责的父亲,包容我的老公。的确在婚姻相处中哪有输赢,只有彼此的妥协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诚然人生在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生活就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和锅碗瓢盆叮当响,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都是凡人,过着平淡的生活,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难免拌嘴吵架,但是百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相遇、相知、相爱,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曾经的美好若是因为生活的磨难、家务的琐碎、工作的不顺......而彼此伤害、吵闹,那日子怎么能过好?生活赠与我们很多,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迎接一切,感恩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感恩温暖的阳光,感恩花朵的芳香,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孩子的健康成长,感恩工作的馈赠,感恩彼此的缘分……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淡泊,怀揣接地气的梦想和追求,坦然面对生活,珍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温馨和感动,再普通的日子,再平淡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3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今年8岁,就读于实小三年级,他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育的纲领。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接触阅读,从一开始孩子漫不经心的听着妈妈给他讲《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到每天晚上亟不可待地让爸爸给他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再到后来儿子喜欢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每晚睡觉前总要找本书看看,到现在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自己的书桌上摆满了他看过的近几百本书。在儿子阅读能力快速成长的这几年里,我们动摇过,读这么多书真的像专家说的那么好吗?会不会因为这耽误学习?特别是在我和儿子读完同一篇故事,却与儿子得到迥异甚至相反的观点,儿子却在我的讲解下死不“悔改”的时候。直到有一天我不让儿子看过多的电视,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爸妈不管你,你自由了,就快乐了?”儿子当时没吱声,只是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书让我看,我一看是沈石溪的《自由的风筝》。开篇写道: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风筝,那么那根拉住你的线,不是束缚你的线,而是放飞你的线,因为有了这根线,你才能飞的高,飞得远,飞得稳妥,飞得踏实。我当时非常激动,原来儿子在读书中慢慢成长,虽然有时孩子的观点和大人不一样,但随着他的成长,他会慢慢体会到书中的真谛。

我和儿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又一次拜读了沈石溪的新作《花面母灵猫》,书中的故事让我和儿子感触颇深:母灵猫因为小猫崽尾巴短小(尾巴是灵猫的武器),不想花太多的心思在这只有点残疾的小猫崽身上,做出了残忍的举动,决定把小猫崽遗弃,一个被妈妈放在爷爷那的孩子土娃发现了,他很同情小猫崽,觉得把他培养成才。儿子看后伤心的对我说:“猫妈妈也太残忍了,连长大的机会都不给小猫崽!”儿子又给我讲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凯伦·凯勒的故事,如果当初她的妈妈在她残疾后也把她遗弃了,那她最后怎么会取得博士学位?怎么会写出那么多好的作品?儿子从中悟出了许多,我又对儿子进行引导,如果这些特殊的孩子被父母留下了,他们却不努力,而是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暴自弃,那他们能成功吗?儿子坚定地告诉我,他们要付出比正常人多许多倍的努力才会成功的。儿子还告诉我,他以后也要好好努力!看来,儿子在故事中有了收获。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孩子个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想想那些因为身有残缺而被父母丢在路边,医院的孩子,可能作为父母,你们有苦衷,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应该舍弃亲情,不能舍弃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等待每朵花儿如期绽放!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4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5

家庭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先,生活教育不是一个例外的事情,本来就需要这样成长,没有生活教育是不可能出现优秀人才的的,更不可能有幸福的未来;其次,强调生活教育会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增强会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解决复杂事情的能力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在亲子关系中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相亲相爱;二是儿童优先;三是自主自强;四是共同成长。生活教育中劳动教育又要特别注重,父母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力所能及,让孩子从感兴趣的'能做到的劳动开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养成习惯。有些家长说该子那么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劳动,其实孩子的学业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而且有了劳动技能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展水平有决定作用,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象法官和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篇6

尊敬的乔老师、诸位老师、诸位家人:大家晚上好!

学生是了凡四训初级班致知组的于xx,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汇报自己的力行心得。

学生从去年5月份一直参加《了凡四训》的学习,非常感恩乔老师和班委老师的引领和辛勤付出,感恩两届小组的护念,感恩老师学长们“了凡一语”栏目每日中午的引领和带动及持续学习,学生通过跟着老师家人们深入学习,及对三句经句的力行落实,努力行善,不断改习,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了凡四训》读本

学生力行的《了凡四训》三句经句是:一、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二、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

下面就向大家汇报,学习《了凡四训》后,家庭的改变。

一、和婆婆的应对和转变

没学传统文化和《了凡四训》以前,学生对婆婆的成见很大,除了逢年过节,几乎不去婆婆家,因为儿子小时候自己上班,想让婆婆帮着看孩子,婆婆用种种理由拒绝。为这件事,我对婆婆一直耿耿于怀,心想: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帮我,你老了也别指望我孝顺你。10年前,婆婆得了脑梗,不会说话,大小便没有感觉,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很大,常常打人。两个大姑姐和先生白天晚上轮流照顾婆婆。我想:你们姊妹怎样照顾,是你们的事,与我无关。所以自己很少去婆婆家。为此两个大姑姐对我意见很大。

学习传统文化文化后,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女子,要敦伦尽分,是自己应该尽的本分。于是每年都会接婆婆来家里住一段时间,还把阳面卧室让给了婆婆住,自己晚上陪婆婆。婆婆因为大小便没感觉,常常把大便拉到裤子上,自己也很耐心地给清洗干净,表面上很孝顺。可是在侍奉婆婆的过程中,内心常常有怨气,腹诽婆婆。学习《了凡四训》讲记,俞麟的故事后,让学生有了高度的警觉,俞麟很有学问,又是当地的孝子,但是考不上功名,原因是享有孝子之名,可是他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内心常常有怨气,做表面功夫,内心不恭敬,不真诚,还埋怨父母,犯了“腹诽”罪,还把福给折损掉了,终身穷困潦倒。考不上功名,感觉自己和俞麟一样,太折福了,心生惭愧。

孝顺父母如敬天

去年冬天,又把婆婆接回家,发愿这一次一定要从心源隐微处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抱怨,一定要爱敬存心,尽心尽力侍奉婆婆。发心越大,考题越难。接回来的第一天,婆婆就拉了三次裤子,自己给清洗过程中,被婆婆抓破了胳膊。晚上给洗脚时,婆婆一脚把水盆踢翻。又有一次给婆婆洗脚,没想到婆婆一脚把我踢倒在地上,有时自己也会有情绪。心想:我都这样照顾你,你怎么会这样呢?马上检核自己念头不对,婆婆是给我出考题的人,我不能有对立,应该不忘初发心,尽心侍奉。每天做婆婆喜欢吃的,又容易消化的饭菜,在自己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身体好了很多,两个大姑姐很感动,化解了之前的矛盾,一家人其乐融融。

二、儿子的变化

依报随着正报转,自己尽心尽力落实孝道,儿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儿子假期星期天常常泡在网吧,不体恤父母,穿名牌衣服,鞋子,不努力学习,我和先生想尽办法软硬不吃,怎么整都无济于事。上高三时,儿子突然改变了以前的状态,说:“我以后再也不去网吧了,网吧太不好了。”从那以后,儿子再也不去网吧,也不要名牌衣服了,生活很节俭。尊敬老师,帮助同学,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去年顺利考上了本科大学,今年暑假,儿子去饭店打工,挣了2000多元,买了长辈们爱吃的东西,去看望老人,还给我和先生买了礼物,把剩余的钱交了学费。儿子和从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反思到儿子之前为什么不听话,叛逆,是自己没有尽好本分,缺失了孝道。《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当我们真正把孝道做好,孩子一定越来越好,家庭也会越来越好。

子女不用教 全靠德行感

三、恭敬经书,天人合一

去年我们小组每天早上读诵《了凡四训》原文。我们小组有个学长住的地方有许多经书,屋子很潮湿,还照不到太阳,担心经书会潮湿发霉。我们家人们商议把经书搬到阳面屋子,并进行整理。我们搬经书那天,下起了雨,估计搬不成经书了。我们开始收拾放经书的屋子,刚刚收拾完,雨就停了,我们赶紧开始搬运经书,刚刚搬运完,雨又下了。大家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效应,真是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这个天是什么?所有自然的现象。都跟人心是相应的,它不是分开的。在《尚书》当中点出来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些在经典当中的经句就是人生的真理。

四、敬老爱幼 力行善事

学习了《了凡四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了凡先生讲给儿子的十件善事,对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开始努力行善,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家人、有缘人,学生都会尽力帮助。去年弟弟给侄儿买楼房还要娶媳妇,买楼房时弟弟缺钱。学生借给弟弟几万块钱, 侄儿娶媳妇时,弟弟还想借些钱,学生心想自己家也不是很宽裕, 让弟弟自己想办法筹钱。后来,母亲打电话来,意思是让我再借钱给弟弟,“父母呼,应勿缓;兄弟睦,孝在中。”,于是学生和先生商量,再借钱给弟弟些钱,先生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又借给弟弟几万。这样,安了母亲的心,安了弟弟的心, 也安了侄儿的心,也安了自己的心,也尽了当姐姐的本分,自己理得心安。

兄弟姐妹和睦 孝顺自在其中

今年学生回老家,我们村里有一个残疾的五保户大爷来我父母家串门。他身体不好.走路也不方便,还经常要去城里买药,来回一趟很困难。学生当时就发心要帮这位大爷,答应自己以后可以帮他买药,还给大爷留了自己的手机号, 大爷很高兴。学生回去没几天,大爷就打来电话.让学生给买药,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学生赶紧买好药送回去,那天回去看见大爷拄了一根钢筋棍当拐杖,长短也不合适。学生心想冬天到了,这样很危险。学生想起自己曾给父亲买过两根拐杖。父亲用了一根,于是就让父亲把另外一根拐杖送给这位五保户大爷,大爷很欢喜,自己也很高兴.感到助人为乐,为善最乐。

学生还给先生、儿子讲《了凡四训》里杨荣和莆田林氏行善积德等故事,告诉家人,多行善事,多积阴德,会积福,会趋吉避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改变家族的命运,会庇荫后代子孙。先生、儿子听了也很欢喜,也开始力行善事。

助人为乐 为善最乐

一次先生在街上遇到一个人,癫痫病发作了,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倒在路上,路上有很多人在看,先生急忙抱起病人,掐住人中,一会儿病人慢慢醒了,学生赞叹先生救人危急。

儿子也常常做善事,去年从外面回来,抱回只受伤的鸽子,儿子把它养到地下室,精心照顾,直到鸽子伤好后,又把它放回到大自然。

今年夏天的晚上,儿子打工回来,拿回一大袋豆角,我说家里有豆角,你怎么又买回来了。儿子说:“路边一位老奶奶卖豆角,天黑了想回家,让他买豆角。”为了老奶奶早回家,他把豆角都买了,随即,我表扬儿子爱敬存心,成人之美,鼓励孩子继续多行善事。

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近各地疫情严重,我们家乡10月份也很严重。10月3号发现一家三口阳性,4号封城,全城静默。那天学生也正好回村里,帮父母秋收。回家时,搭了个顺车,司机正好和那一家阳性是对门。司机成了密接者被隔离,自己知道后,心里没有一点点恐慌和紧张,这全得益于学习经典的力量。想到印光祖师说:“念fo人家瘟疫不侵。”《皇帝内经》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蔡老师对邪的开解:“任何新的病毒是邪,《黄帝内经》也没有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冠肺炎除外,没有。我们老祖宗讲话很坚定,我们对这些经典很有信心。只要我们每天学习经典,我们就有正气,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就有了很强的免疫力,病毒也不会入侵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心用对。”不恐慌,不担心,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疫情,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皇帝内经》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六、结语

以上就是学生的力行分享汇报,如有不妥当的地方及冒犯到大家的地方,还请老师家人们多多批评指正,感恩大家!

了凡四训初级班

致知组于xx

2022年11月8日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人际关系和谐的作文7篇

关于写和谐的演讲稿7篇

心的和谐演讲稿最新8篇

心的和谐演讲稿推荐5篇

关于写和谐的演讲稿最新5篇

和谐的家演讲稿8篇

有关于和谐的演讲稿8篇

和谐人际关系的演讲稿8篇

和谐的家演讲稿参考7篇

家庭教育的教案6篇

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