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个人的感悟抒发,工作总结是对过往的工作体会进行认真分析的应用文体,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1
以脱贫攻坚精神引领前行
从深入偏远村社艰苦奋斗的李光辉到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天路”的毛相林,从“脱贫功成,必定有我”的扶贫书记黄诗燕到为故土家园的发展而尽心竭力的“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甘做“铺路石”,栉风沐雨、无私奉献,求实心至、求深愿达。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役的排头兵,既是参与者、攻坚者,也是创造者、见证者。从六盘山区到乌蒙山区,从秦巴山区到大别山区,历经酷暑严寒、崎岖泥泞,他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干事业,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把热情播撒在那里,就把青春绽放在那里,工作到村到位,扶贫到户到人,在脱贫攻坚一线绽放青春之花。他们在脱贫道路上击鼓催征、开拓进取,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砥砺奋发之心、激昂自强之志、凝聚排除万难之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宏伟蓝图,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除贫意志,闯之以气魄胆略,击之以能力本领,让孜孜不倦的足迹和不断前行的时间践行初心与承诺,共同见证着贫困地区的历史性转变,共同绘就了生机盎然、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山高水远、道阻且长,脱贫攻坚无疑是一项艰巨复杂、卓尔不凡的事业,多年奋斗凝结着脱贫脱贫攻坚楷模的为民初心和辛劳血汗。他们求真务实、放眼长远,扶贫更扶志,以“领头雁”的姿态带领贫困群众跨山海、越高峰,以“潮头立”的勇毅带领贫困群众啃硬骨、攻难关,秉持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将区域资源、特色产业和消费市场充分衔接,团结带领贫困地区的群众打响了“绿色生态牌”、念好了“产业发展经”、端牢了“旅游金饭碗”,实现了从无至有、从有到优、从优向新的发展转变,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扎实举措与实干精神保障长远持续的脱贫成效。
困境之下、逆境之中,脱贫攻坚楷模勇于向贫困宣战、进军,在风沙走石的苦瘠之地,藏区高原的冻寒之处,大山深处的险峻之路上生动实践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开垦梦想、浇灌希望、滋养精神,融入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水连接着绵延的情怀,热土勃发着梦想的力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大事、最迫切的愿望,映照着他们为民至诚之心,彰显着他们身为先锋的使命担当。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将脱贫事业抓紧抓实、落细落小,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心念群众衣食住行,感知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凝聚合力打破贫困的“枷锁”,在改变穷山恶水现状中开辟“新大陆”,用长满茧花的双手描摹着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飞”入千家万户,贫困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他们同心协力的奋斗兑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憧憬,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楷模的带领下,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全面实现,向前迈出了破浪前行的关键一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赶考”的新征程上,有新的战场、考场和赛场,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脱贫攻坚楷模的精神为引领旗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他们身上所彰显的脱贫精神砥砺奋斗之路,在接力奋斗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斗!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2
1939年,一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81年过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共产党员成长的经典教科书,一直引导与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员奋勇前行。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然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和现实指导。
党性修养是攻坚之基。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共产党员作为脱贫攻坚的担当者和推动者,就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特别是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困难和新挑战。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读经典、强党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地认识到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的时刻,更要提高警惕,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无产阶段的革命品质,保持定力和耐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解放思想是攻坚之义。目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更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找出新路子。刘少奇同志提出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就是要在经典中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处理各种问题。面对脱贫的“难点”、民生的“痛点”、群众的“盼点”,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基层,充分解放思想,领悟经典智慧,全面整合资源,群策群力找到新出路,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必须使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思想意识的修养和锻炼密切地联系起来,绝不应该使两者分割开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根本的修养方法。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既要强化理论武装,更要锤炼政治担当,聚焦脱贫攻坚急需解决的难题,善于从经典中找到方法与出路,充分发扬“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信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作风和“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斗精神,学用结合,精准谋划,确保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有落实、见成效,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才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修养。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3
贫困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党在团结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千方百计造福贫困群众,注重培育造血功能,广大贫困群众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安于现状,不破罐破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大学生村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他们拥有专业技术知识,懂电脑,会经营,有干劲,向老同志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弥补了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空白,缓解了村级后备干部短缺困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综治信访等农村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给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州县等蹲点单位有资金、有项目、有能力从外部拯救孤立无援的贫困村,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一村一品。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4
信心如虹,担子在身,书写无愧人民的扶贫华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本就困难重重的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众多扶贫工作人员的磨砺与考验。如何破除这“拦路虎”,他们始终坚守在脱贫一线,以身许国,用热血诠释心中的信仰。四川凉山州扶贫干部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来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他将村民的事一件件地记,一件件地办,却忘记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将自己和人民比喻成种子和土地,在群众中深根发芽,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个为群众送电视机的扶贫路上;时代楷模黄文秀为走她心中的长征路,替百坭村申请道路硬化项目,新建蓄水池,转变传统砂糖橘产业模式,实现了百坭村的凤凰涅槃,却将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了那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往无前,无私奉献,才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决心如铁,责任在心,勾勒乡村振兴的宏伟轮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不断巩固深化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更要以此为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基础、打底子、通路子,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村庄的高颜值和表子,还要注重村民的钱袋子和里子,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不断为乡村振兴输入持久的动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1921年到2021年,党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gdp迈上了100万亿元大关,未来的我们更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加璀璨的华夏文明。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5
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激发各级内生动力,必须要发挥干部的关键作用。
打赢扶贫攻坚战,干部最核心的要义体现是:担当!
首先,“职责”担当。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的是一份主观职责感,时时心系群众,躬身力行。其次,“颜值”担当。转变思想作风、强化职责意识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各党员干部要首先树立表率形象,发挥先锋作用,进取强化自身出资、出力、出智、出技的引领本事,打造一方水土的“颜值”效应,树立榜样,唯是共瞻。再者,“灵魂”担当。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做好扶贫实施工作,深入联系贫困群众,群策群力,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每一个环节背后体现的是凝聚力,一种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号召力,党员干部要敢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振奋人心,厚积并广发。
打赢扶贫攻坚战,干部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是:统筹!
一是因时因地组织实施好产业化发展项目,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项目策划、资金支持、产业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到进准把握,大度调节,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久久为功。二是加强监督,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健全系统监督体系,构成与扶贫工作相适宜的管理办法,完善扶贫工作人员管理激励长效机制,培养多元化的扶贫主体,首尾兼顾,标本兼治。三是多方位“引智”。农业信息、旅游资源、人事人才服务、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智力系统、科学有序地引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意识额缺乏,从而增强发展本事,带来直观效益。
扶贫攻坚,责行并重,党员干部必须担当、统筹有序,时刻坚持知难而进、愚公移山的豪情锐气,冲锋陷阵、穷思尽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强大力量,让社会扶贫成为常态化,举全力推进扶贫攻坚。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篇6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实施这一重大战役的一线主力是乡村干部及对口、驻点干部。五年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基层干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锤炼一身“真本领”。“真扶贫”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容不了碌碌无为者,容不得不为乱为者。
“真本领”体现在情怀上,要心里装着百姓。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脱贫攻坚更是如此。从全国看,5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具体到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贫困人口从百千万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面这些数字,各级干部看到的不应是干枯的数字,而应是重大的责任。面对贫困群众,胸涌家国情怀,心系贫困兄弟,情同此心,感同身受,才能真情牵挂、满腔热血,才不惧山高路远,不怕困难挡路,实实在在真心扶贫。
“真本领”体现在作风上,要敢于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作风。作风不一样,业绩自然不一样,想干事、作风正,就能干事、干成事;不情愿、作风差、混日子,不仅干不成事,还会误事。扶贫攻坚,需要一支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否则,作风漂浮,浅尝辄止,遇难即退,永远打不赢这场硬仗。笔者老家地处贫困山区,回乡拉呱时,乡亲们言语间不吝惜对那些心系群众、真情扶贫的基层干部的赞扬,也不避讳对少数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干部微词。“真扶贫”,就要放下架子走村串户,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吃得下农家饭,住得惯农家屋,受得了农村苦,在磨炼中砥砺作风、增长胆识,既大胆创新又立足实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铁有痕的顽强作风,务实为民、善作善成。
“真本领”体现在能力上,要善打硬仗苦仗。扶贫需要爱心与耐心,更需要决心与信心。信心源自本领,决心依靠本领。“真本领”体现在哪里?
——“单兵突击”能当“尖兵”。山区、库区、老少边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怎么办?道路不通,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缺乏致富技术怎么办?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针对不同贫困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动态中精准施策、靶向扶贫。
——“联合攻坚”能当“统帅”。扶贫攻坚需要各级干部不畏艰难、身体力行,还要凝聚合力、科学指挥、协同推进,建立共享平台,科学谋划项目,统筹用好资金,攻克重重难关,发挥好集体与群体的力量,在协同作战中精准攻坚、精准脱贫。
攻坚脱贫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关文章:
★ 脱贫攻坚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