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取决于具体情境,通过分享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共鸣,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4月13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祝婷婷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学的思路,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学方面上的指导,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班容量虽不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教学、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祝婷婷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朱明辉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从教至今,虽然只有3年,却感触颇多。刚毕业的我就走上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不善言谈的我,可算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那时的我凭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学生身上。通过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更加了解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一、“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永恒呼唤。
教育的本质追求就是“关爱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教师只有充满爱,才能真正从内心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表现的最高境界,是否关爱学生是衡量我们师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高尚的师德情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没有爱,何谈教育?
二、“关爱学生”蕴含丰富的内涵。
公平教育的核心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公平公正的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依法维护学生权利,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三、“关爱学生”需要教师身体力行。
教师的工作是用心灵来哺育心灵,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悲天悯人的温暖心怀。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又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克制怒火中烧的好性情,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的好脾气对于当好教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尊重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实践。
关爱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一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准则,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的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为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的12名学生。这十二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毛a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坐床上。(即使这样的地方,也是租来的)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毛小云的头,冯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情况,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和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流起来。家里三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里歇着。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寒假作业,旁边放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
b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边走边聊,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没想到这个孩子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步行四十多分钟),真是辛苦啊!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像他们这样从内地很贫困地区来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们因为在内地的偏远山区,别说上学了,就是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呢!他们虽然很年轻,b的妈妈今年才26岁,但是一天学也没有上,的收获是给b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严重超生啊!越是穷,越要生!)现在虽然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的条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学就是家长的欣慰了。
走访的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内地来疆打工者,没有固定收入。很年轻,但是因为贫穷都没有上过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居住条件差,学习环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生存奔波根本无暇关心孩子学习。通过走访,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学校80%是外地来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称为打工子弟学校,而在我们班,打工者就占了70%。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成长。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淳朴,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等方面却不容易教育,因为父母忙碌和没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视野狭窄。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爱心。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爱的缺失,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没有文化,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学校能给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这些孩子一样都会很优秀的!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兼任一年级3班的副班主任。报名的时候,看着一张张陌生而又稚嫩的脸庞,心中充满了阳光的味道,但又感到了责任重大,要把他们教育成一名名合格的小学生。
一开始,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肯定有各种的不习惯,不适应,因此,从上学前就要让孩子,让家长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为此,学校开展了家访月活动,让一年级教师,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进步。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访中,由于是从幼儿园刚升到一年级,所以,在家访的的时候,主要是跟家长沟通,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帮孩子树立,我长大了的观念。让家长在家培养好孩子良好的作息模式,早睡早起,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第二天的课程任务。在家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访时,了解孩子的特长,体质等,可以做好相关记录,以便以后的教育教学。这些细节问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家长也知道了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才能做好。
这次家访的气氛非常融洽,家长也乐意接受家访,并很热情客气地招待,孩子也在一边诚恳地听着,表示愿意努力学习,使得各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对刚刚开始寻找自我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年级是梦想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每一点滴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呵护去关注。
家访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现在孩子家长普遍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有些家长无法参与到我们的家访活动中来,我们教师也无法得到部分学生具体的信息反馈。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较溺爱,学生放纵习惯了无法适应学校有规章制度的教育生活。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这次家访中,虽然在他们家逗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让老师与学生与家长的距离更加贴近了!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1、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收获颇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无论怎样的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都离不开爱,这种爱既要来自家庭,也要来自于教师。只有播进学生心灵深处真挚的无私的绵延无尽的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6
听了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自己感触很深,名师们的爱管敬业精神打动着我,名师们的事迹感染着我。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值得我学习。
(一)做老师要无怨无悔
做教师要像蜡烛那样发光;像春蚕那样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
(二)做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像李阿丽老师那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作为教师,应该像鞠红霞老师那样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听讲,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做老师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白牡丹老师运用三字经管理班级的方法,张红平老师用心交流,用爱感化学困生的方法常柳敏老师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都值得我学习,在新学年里,我要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将爱心洒向学生,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篇7
雪松教育专栏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是雪松老师对于当下中文阅读教育思考的系列文章。近些年来,通过大量的样本观察,雪松老师发出了“学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养成”的倡议,她希望无论是幼儿园或是家庭中的年轻父母,都要提起对早期中文阅读教育的重视。
中文是我们的根基,而阅读又是中文学习的根基,如何帮助孩子一步步养成扎实的中文阅读能力,这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多读绘本、多读书就能实现的。在早期阅读教育这个领域,幼儿园要探索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体系,而父母也要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更有效的帮助,这样的合力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顺利实现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当下中国的学前教育,我除了怕“复杂化”,更怕“一窝蜂”。
“一窝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前者就是所谓一刀切的政策,不论大城小镇,更不管贫富差距,说取缔民办园,推进幼儿园国有化,就一竿子插到底。
说去小学化,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孩子和脏水一股脑儿泼出去,一了百了。
后者自下而上的“一窝蜂”就是幼儿园之间的模仿抄袭,你家有啥我家也要有啥,照葫芦画瓢,不是越画越像,是越画越走样。
家庭教育亦然。
单就“去小学化”而言,据我听说的最危言耸听的案例是,某地教育主管部门到幼儿园检查,连老师们的手提包都没放过地纠察“汉字”。一旦发现有教识字的蛛丝马迹,立刻兴师问罪。
过去五年,我在湖南的贫困县安仁帮扶当地的幼教,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有些教育资源极度贫弱的地区,玩教具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如果你没有能力教会老师们怎么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地组织游戏,你就没有资格叫嚣去小学化,因为一旦你革了老师们教孩子识字写字的命,他们就根本不晓得再能教点儿什么了。
所以,对于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你教他们做什么,远远比不做什么,重要太多了!
我先生的妹妹一家在一座县级小城生活,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她问我怎么选?我说,据我判断你们那里幼儿园的整体保教水平大体差不多,你就选一家能教孩子识字的。因为我特别晓得那里的一所幼儿园如果连识字这种有用的能力都不教,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组织孩子干点儿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四、五十孩子挤挤插插在一间小教室里,一旦屁股挪开凳子,便是一片混乱,一个老师带全日班,顾头顾不了尾,就此局面和条件,没有什么比识点儿字甚至写点字更有教育意义了!
所以“去小学化”就等于“去识字”这件事,我认为就是一个不分青红皂白,上行下效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孩子一无所获的最典型例子!
配图来自网络
我在安仁这几年,鼓动幼儿园大力开展讲故事活动,我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幼儿园不要识字,对这件事我三缄其口。
我认为如果一所村镇幼儿园,条件实在有限,你从前每天用两个小时教孩子识字,那就错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小时权且当做阅读教学的宝贵时光,那你一个半小时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们自己讲故事,然后在故事之间穿插上识字,那就对了,也就是离阅读教学的本质不远了。
所以,近几年,安仁的幼儿园遍地开花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会,有全园的有班级的,老师讲小朋友讲家长讲,坐着讲站着讲,站桌子上讲。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再低调地教点儿识字的功夫,这个阅读教学的方向就对了。如此一来,看到大城市那些买得起昂贵绘本的幼儿园,我们的村镇幼儿园根本没必要自渐形秽,因为单就阅读能力而言,通过幼儿园阶段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孩子可能会更早地接近自主阅读的彼岸。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1):当下的教育,是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2)在幼儿园听了节绘本阅读课后我深感不安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3)孩子们早就有能力接受识字教育了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我不认为我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得到真正有助于他生存的东西
生命的两个阶段,我对幼儿识字的理解截然相反
母亲的眼界有多开阔,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孩子成长路上,做指手划脚的旁观者,还是有力的支持者?
写给8岁女儿的一封信:这三件重要的事,妈妈希望你永远记在心里
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走向独立阅读,有观点有方法有好书!
雪松:幼儿教育专家,北京多彩光谱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长年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和写作。曾就职幼师学校,长期从事“幼儿语言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创办“小小船儿童之家”,践行幼儿语言教育的全新理念与理想;她以自己的孩子箫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全社会热衷于英语教育的大背景下,以专业的视角冷静地对待箫的母语发展,深信没有扎实的母语功力,不会有第二语言深入发展的空间。
已出版作品: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学前儿童自主能力养成读本《白猫黑猫的幼儿园》
关爱教育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