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要想对一本书有了深刻的印象,就需要记录好读后感,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世界是通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1
《游戏改变世界》读后感2000字
当我在打堕拉攻时,我在想什么?
我一直对游戏冷感,乍读《游戏改变世界》时对这种疯狂安利游戏式人生的热情不以为然。加上平时也是一枚电竞寡妇,认为老公沉迷吃鸡就是欠缺自制力。我自诩非常自律,一个月计划看15本书就经常看到18本才算完,不过这说明不了问题,看书对我来说是舒适区里的活动,而对于健身这回事,自律就不怎么管用了。我曾经用行为设计学的思路跟自己约定:把讨厌的事情(运动)和喜欢的事情(看电影)捆绑起来,形成在家看片时要同时点开keep的习惯,效果当然非常显著:我的观影数断崖式下降了。
所以在我看来:运动起来需要自制力去坚持,沉迷游戏需要自制力去对抗,那么运动结合游戏,是不是就能把自制力两相抵消——产假期间(同时也是疫情爆发全国人民同坐月子的时期)我买了健身环大冒险,一个半月下来,平均每天在家至少能扎扎实实运动上两个小时,轻松坚持似乎不是难事。我试着结合书里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原因:
所有的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目标(goal):玩家努力达成的具体结果。规则(rules):为如何实现目标施加的障碍,做出的限制;反馈系统(feedbacksystem):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给人继续玩下去的动力;自愿参与(voluntaryparticipation):很显然。
其他的一切只是起强化和巩固这些要素的作用,随着游戏的深入而提高难度的算法,只是重新定义目标、引入更多挑战性规则的方式罢了。
?目标》打怪升级。游戏的剧情很简单中二,玩家捡到一个健身环,释放了里面的健身狂魔堕拉攻,逃逸的堕拉攻黑化了腹肌利(腹部),足莉娜(臀腿),强腕(手臂),欧婆婆(瑜伽)四位力量大师,为害村落里可怜弱小无助的村民。玩家就在各个村庄里追着打大小boss,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健自己的肌肉……
?规则》闯关和打怪时发动的技能是各种健身动作,由健身环和绑腿上的两个手柄感应做动作判定,符合标准才算有效,当然动作识别手段毕竟有限,话痨健身环会适时提醒你“不要圆肩”“膝盖不要超过脚尖”“用腹部而非手臂发力”……这些提醒还挺精准的,有如偷懒时被目光如炬的教练抓包。随着经验值的增加会陆续解锁新的姿势动作,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健身部位,对同色的小怪兽特别有效。关卡赛道上的风光设计赏心悦目,完全不会觉得枯燥,途中可以收集食材作功能饮料,各种动作设计感觉都有巧妙切实地锻炼到各个身体部位。
?即时反馈》1.不必要的障碍使人快乐。游戏有一半的乐趣来自赚取的经验值、金币、道具,都是你辛苦奔跑打怪后的奖赏,是将努力可视化的数据,可用来升级、获得更好的套装、榨取更多功能饮料、解锁更多健身姿势。奖励反馈机制看似基础幼稚但也十分有效。游戏中,玩家从事的本来就是不必要的艰苦工作,挑战的也是完全不必要的重重障碍。全球的人们每个星期花30亿个小时、将个人能力用到极限,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外部奖励,而是那些不必要的障碍使人们快乐!
2.“心流”状态引导渐入佳境。现实生活里的锻炼时常让人觉得朴实无华且枯燥,注意力容易放在疲劳感上,得失心重,无法立竿见影看到成效就容易放弃。而游戏能够最有效、最可靠地产生“心流”(flow,沉浸、忘我状态),一旦进入了心流,玩家就想长久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弃还是获胜,两种结果都同样欲罢不能(我的理解是大致类似于玩“头脑王者”时赢了一把还想来,输了一局更想来,就是不能停下来的有毒状态),心流激起内心再闯一关、再攀高峰的冲动,决定了你在游戏自动提示“是否结束今天的运动”时坚定地点了“继续锻炼”。通过简单的入门(gakki代言会让你觉得这款游戏简单温柔,毫无门槛,运动渣渣也能很快上手),量身定制的使命和任务,逐步提高挑战性,慢慢达成引君入坑的效果。
3.自豪激发成瘾回路。自豪是神经化学物质释放而产生的快感之一,由中脑多巴胺中心释放,也是形成“奖赏通路”,激发成瘾行为的源头。一些玩家对心爱的游戏觉得“上瘾”,最大的潜在原因就是社交满足感和自豪感。游戏体验中话痨“灵环”在陪跑全程会一刻不停地诱导:“动作很好!”“运动了很多呢!”“流了汗很舒服!”“肌肉很开心!”;健身教练咪普利则提供实时的报告:运动了几小时,相当于消耗了多少大卡,相当于跑了几公里,达成某个动作1000次成就,点燃头脑里的快乐雷管。当然运动状态本身就是奖励:感受到内啡肽,头脑清醒,耐力增加,消耗热量,肉眼可见的更为强壮;关键它还无需在意志力上挣扎:不需要抽出时间,说服自己出门前往健身房,换上健身套装,往往在自拍十分钟后,就击退了继续锻炼的热情。
?自愿》游戏是最典型的自成目的活动。自我激励、自我导向、基于浓厚的兴趣,激发真正的热情。
总结一下,采用游戏的形式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健身这种麻烦事也能变得富有吸引力,通过附加不必要的障碍,让它变得更有挑战性,实施更多激励反馈,把累人的坚持转变成有趣的冒险。目标、障碍、越来越大的挑战以及自愿参与诱发的心流体验,结合直接的物理输入、灵活的难度设置、即时的视觉反馈,强化反馈循环,准确击中了情绪奖励——“自豪”,最终让玩家对自己的身材管理产生了有力的控制感!
实际效果呢,因为我本来就很瘦,对比掉没掉肉这个指标没啥意义,比较直观的是肌肉状态真的有变好,产后肚子完全收回去了,手臂较产前更紧致,臂力紧随宝宝体重一起同步上升。最开心的是锻炼对仪态的改善,哺乳期不仅没有腰酸背痛困扰,含胸驼背猥琐颈这些读书时就伴随而来的老毛病都有了很大改观,之前请私教都没辙的目标在快乐健身中达成了,老公都说我好像长高了!
总之现在对标题《游戏改变世界》的认同度有了很大提高,通关后应该还会尝试switch家庭健身三件套中的另外两款游戏。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2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心里就在想,随便翻一翻,完个任务就行,然而翻了几页后,我脑海里就冒出一个想法,我要把这本书看完,认认真真的看完,尽管目前我还没有看完,但我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世界因你不同》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十一岁的留学生,二十六岁获得《商业周刊》,“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奖”,三十三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因为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这段话是在这本书的封皮后面我看到的,看完这段话之后,我第一反应不是看书,而是向度娘搜索了“李开复简介”,因为我对这个人了解的忒少了,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段话的意义,原来,从十一岁开始到美国读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丰富人生。
看了几天下来,其中最令我心之向往的是他在选择面前的从容,那句“追随我心”,特别是选择继续留校做学术,还是去苹果公司开发产品,他毅然选择了到苹果公司去,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世界因你不同,这句话真的是太好了,我们活在这世上是为了什么而活?李开复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让有你的世界更有意义,让这世界在有你和没有你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如果人活了一生都碌碌无为那就是白活了,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能在有生之年凭借自己的力量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彰显人生的可贵。
在探索这本自传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他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十一岁到美国求学,要克服语言文化的障碍,经常背单词到深夜,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于是鼓足勇气积极和同学说话,多交流,终于客服了语言方面的障碍,我们经常标榜自己有许多的经历和体验成功人士有多么相似,但是唯一不同的是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和行动,李开复的大学生活读来让人觉得特别亲切,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李开复下课之后都会去打工,往往忙碌到半夜,很多事情我们也许难以想象,更不会捕捉成功人士身后那不为人知的艰辛一面。
从李开复身上我们能看到在美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与国内年轻人的想法区别显而易见,西方文化提倡自由,凸显独立的个性与自由,而中国文化更强调统一,中庸和和谐,在这本书中,李开复给出了自己频繁转型的原因,不过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想法多次改变他的人生,苹果、微软、谷歌的经历,每次他黯然离去后完成华丽的转身,他的丰富经历是个传奇,不是每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但是生活只要肯思考就总能有收获,无论年龄如何,只要肯努力,一定会走的更好,更远。
第三章开头,有这样一段话“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a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些话可以说影响了李开复的一生,那只后,凡是他要做重要的决定,我都会想起这句“世界因你不同”的话,从而让我更加坚定,从心选择,这样的信念贯穿了他所有的人生的重要的决定,更加让我深刻明白人活着的价值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而是你留下来了多少。
专注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3
假期下载了《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这本书,一拿过来看到书名就很疑惑,世界怎么是平的呢?无论是从地理天体来看,还是从人类发展史来看,都不是平坦的啊。
随手翻看了几页,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多次获得普策奖的他曾做过多年的国际专栏作家,并有机会到全世界进行采访和观察。可是给我的第一感觉,本书像是一本商业学类型的书籍,对我们教师有什么用呢?
随着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发现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并不是一本完全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可以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并使我们这些热血的80后一代能够站在时代的浪尖感受着今日世界奔跑着的辉煌。
做过多年记者的他,虽然并没有经济学家那样专业的学术剖析,甚至他对全球化的理解也过于随意,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从作者的近乎煽情的创作手法里感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紧迫。但这可能恰恰会是我们用对待一篇小说的心态去品读全篇,因为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要看完整整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书把全球化的演变分成了三个主要的世纪元。这三个世纪元分别为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在这三段时间里世界由大尺寸缩成中尺寸,又由中尺寸缩成小尺寸,最后缩成了微小。进入20xx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切都将对国家,公司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不再来自国家,企业,而是来自个人。在3。0里,个人的力量将不断增大,不但能进行全球性的合作,还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忽略了人才的发展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作者在书中尤其地提到了今日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我们的合作,并将它看作是本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现如今我们本国自己的产品已经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到现如今的高科技产品。今后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设计。加入wto,接受国际法律和商业标准的保护,正是向抹平的世界进军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想更快更轻易的参与这种全球竞合,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师,深感这种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紧迫,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商业的飞速发展无疑不是对自身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要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抓住世界飞速发展的潮头,就必须拉近与世界尖端科技的距离。
有人说:中国需要诺贝尔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不再有任何阻碍,跨越万水千山,大洲大洋的联络也已经使我们与世界成为一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与世界各界联手共同创建的科技大舞台。在这个每天都以新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大舞台上,更是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过去,每天都升起新的太阳。事实证明,企业如果缺少这种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便难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胜出,国家如果缺少这样的人才,便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重考验,从而便无法决策自己在未来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行为,而是有可能会牵动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
总览全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紧迫感,闲庭信步似的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80后一代的新新人类,要想在未来的潮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让自己接受新知,不断地升华,随着全球的脉搏一同跳动,将自己同全球化的世界联成一体,去完成未来的使命。
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4
读书主要应该读精品,托马斯。费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就属精品之中的精品,经典的东西没有时效性,可以反复品味,耐人寻味。2年多前我很偶然接触了这本书,读后不仅仅兴奋与被震撼,而且与我多年的某些想法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些年反复读了多次这本书,受益颇深。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
2年多以来,我一直观察中国大陆的全球化进程,看看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预言会如何在我们周围演变。结果发现:在中国1·0版、2。0版和3·0版是以一种极为混合的方式出现着,但距世界是平的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家的力量”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主角,公司的跨国经营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个人对全球化的影响正在集聚,但仍不足以构成主要势力。但《世界是平的》著述中描述的大趋势确实存在着: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中国大陆已经具备了使世界夷为平地的工具:电脑、网络、软件,掌握这些技能的人,了解这些观念的人。全部驱动力和引擎已经都准备好了。也许,我们正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启动的钥匙,也许是掌握钥匙的人,更有可能的是一种渐行渐近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5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麽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
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
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篇6
在现在的世界里,有多少流浪街头的人,他们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既没有东西吃,又没有温暖;也就是因为这样,让多的人被迫走上盗窃之路。前几天,我在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也看到过这个现象。
?悲惨世界》主要写了主人公冉阿让因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挨饿,就去面包店偷了一块面包,后来被人发现了,被关进了监牢。经受了监狱之苦的冉阿让终于重新获得自由后,才发现自己衣食无着和无家可归,就在这时,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帮助,正想重新融入社会时,因为社会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关了。在一次做苦役时,冉阿让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员,自己却掉进了海。后来又人看到过他在法国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见他在战斗,他在帮助人们······
冉阿让,这位好哥哥,因为不忍心看见自己的弟弟挨饿,而被迫去偷东西、去盗窃。因为盗窃罪加几次逃狱总共坐了19年牢。这个青年,就是因为19年而被夺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当我看完这部名著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那可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在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芳汀的女儿——珂赛特。珂赛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没有看到过她一眼。为什么?因为此时的她还在被狠心的德纳第夫妇折磨啊!不过,我相信好人终究会有好报。
一想起珂赛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去公园,因为我当时心情很好,所以,我越开越快。突然,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马上拉手置,可是来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该怎么办呢?突然,有一个黑色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正打算将车头扭歪,让自己摔倒。因为自己受伤好比让一个手无寸铁之力的小女孩受伤啊。可是,当那个黑影准备救下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发现我准备让自己受伤后,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的自行车扶正。我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可他高大的身影给人一种很温暖、很安全的感觉。“小妹妹,以后骑自行车要小心一点哟,不然又要撞到人了,听到了吗?”“是的,爷爷,您没事吧!对不起,我以后会小心的,你没有受伤吧?”“吭吭吭,我没有事儿,倒是你,你吓着了吧!呵呵!好孩子,还好爷爷我学过几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爷爷微笑着。这时,我觉得,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为它里面含着一种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再见了,孩子。”“再见了,老爷爷”。看着老爷爷的身影,我顿时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好、多么美妙。
正是有着像老爷爷这样的好人,世界才会和平、才会完整、才会完美。让这份爱充满这个人间,让这些好人都出现在人间,让世界真正充满和平。
世界是通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世界名演讲稿6篇
★ 狼世界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