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心得体会,就是实事求是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一篇优秀的心得是需要结合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真实想法的,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电影写心得体会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1
相信每个生在20世纪的人都听说过彭德怀这个名字,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十大元帅”之一,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创造了抗美援朝的奇迹。
我怀着一颗着好奇的心翻开了书本,美军率军队攻打朝鲜,轰炸我们国家,杀我同胞,毁我财物,更可气的是美军还用7号舰队封锁台湾,阻碍我国统一,真是忍无可忍。彭德怀元帅坚定地表示:抗美援朝一定要打!
于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鲜后仅6天就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巧妙地运用了迂回包围战术,打得美军晕头转向。紧接着又发动第二次、第三次战役,打得美军魂不附体。彭德怀真不愧是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老将,最后,美军迫不得已在投降书上签字,彭德怀顺利归师。真是大快人心啊,中朝人民怎能不欢呼雀跃?
这次抗美援朝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还加深了中朝的友谊,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仿佛也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是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而今天,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富强!
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伟大的中国。这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声!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2
今天看了__年由导演关锦鹏执导的《长恨歌》电影。女主角王琦瑶为主线叙述了她的一生。
以当今的社会观点来看,她是一个重视感情比其他都重的一个女性。
她只爱她所爱的那个男人。即使在动荡的上海滩,她知道那个掌握军政大权的男人——李主任,生命最后一刻命运不保的情况下,她依然痴痴地等待着这个她心爱的男人。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之后,她毅然捐给国家那个曾经她深爱的李主任留给她的大房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她放下了这段感情。与此同时,她不同于风华雪月时代的女子,她很轻视自己的物质生活,她更追求的是精神生活一个永远对她一心一意的男人。
第二感情,是在她在护士的时候,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张少爷。他们很快就投入爱河,甚至在她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张莉莉面前都纷纷介绍她的这位男友。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从一开始就默默爱着的他的摄影师,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埋在心底。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当王琦瑶得知自己有了身孕,而张少爷的父亲要求他去香港发展事业冲突的时候,琦瑶很勇敢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他离开,自己为了保住这个孩子,不希望由闲言碎语,就和一个病秧子的老头领证了,拍照的仍旧是那个默默深爱着的摄影师。
__的时候,摄影师老周一直给他们母女俩弄新鲜的鸡蛋。到了80、90年代,王琦瑶已经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子,但是她和别人不一样,无论生活给她多大的磨难,她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快乐,教别人跳舞。在此时,一个比他小好多岁的男孩子和她发生了关系。这也是她最后命运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对王琦瑶印象深,是她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对她真正好的男人,但是感情生活中,男人当面对事业和感情冲突的时候,基本上都选择了前者。
命运很作弄人的,假如一开始摄影师老周就表露自己的感情,那么王琦瑶的命运是不是会不同呢?至少实现她的梦想。真的是应证一句话: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3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忙,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那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此刻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正因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必须珍惜学习,发奋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发奋。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4
?十月围城》是一部让人非常感动和引人思考的电影,那些为生民舍身忘死的革命者,青年学生,那些为爱情,为报恩,为亲情牺牲奉献义无反顾的市井小民,还有为了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曾经的失败者,总之,影片对中国民情的把握和理解达到了很高超的地步,虽然这些小民们生活中是什么也不是的边缘群体,但是无意之中干了国家大事。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清楚的交代为什么胡军扮演的朝廷将军为什么西学归来却投向了保守派的怀抱——只是说他认为知识分子什么也干不了——但这解释不了他“孝国”而死的忠心,也解释不了他残暴到底的决心。
影片最核心的主题我认为是敬仰革命者和为普通小人物立传,反对革命——革命不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革命就是痛苦。中国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革命什么也没解决,代价巨大,革命完了还是得一切从头。革命是混蛋。
比起其他贺岁档,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片子,而且主题视角非常具有人文情怀,作者是痛苦的,思考的,观众如我也是思考的痛苦的'。
影片中王学圻的表演真可谓是出神入化,他把一个阅历丰厚,同情革命向往民主新国家,新思想旧情感融于一身的老人演得无比真实感人,尤其是最后儿子死了,他抬起眼睛看了一下革命者陈少白,不知道是该埋怨革命还是什么的眼神,唉真是神了,这老头是戏神了,是我见过的演技最好的演员了。霆锋也很可爱。巴特尔则把一个"异人”表现的让人震撼,大概只有运动员才能有那种强大的力量感,而且篮球出身的他一点都不笨拙。演得最滑稽的就是春春和曾志伟了,不过春春打得还蛮好的。
中国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腥风血雨,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是让这些活生生的、可爱的百姓真正做国家的主人。但影片没有说如果某些人就是不愿意该怎么办呢?影片中,知识分子有点脱离大众,洋鬼子也是不安好心,反动派更是凶残无比,革命又得牺牲,怎么办呢?不革命就要当奴隶,因为国民都当着奴隶而不能自拔,统治如铁桶般密不透风,而且愈益勒紧渴望自由的人们的咽喉,要么向权力跪伏乞求,要么被勒死。而革命就要承受巨大的牺牲和痛苦,甚至当这些血流过,山河依旧冷漠,黄沙仍然弥漫古老大国。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5
昨天晚上妈妈买了票,要求我和她一起去看《你好,李焕英》。
我本有点儿不情愿,我可想去看哪吒再世,哪有什么心情去看《你好,李焕英》,况且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都不知道。
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个电影是关于母爱的,不会有什么血腥的场面。
我听了妈妈的话,满怀高兴的来到电_。
刚刚一开始我们大家都被笑逗了,出现的是一个女孩儿才七斤半了。第二个女孩儿咚的一声,一上来九斤八两,这么重的女孩儿。
之后又一种极其幽默的方式诉说了她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的囧事,她一直没人妈妈高兴过一次,有一次她跑步得了第一名,回家打开门呀,把她从头到脚灰头土脸的样子仔仔细细的放大了一遍,她的裤子上都破了好几个大洞,在场的人大多都笑了起来,但她的妈妈心灵手巧,在她破洞的裤子上缝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她为了让妈妈高兴一次,做了一个伪造的本科大学录取书,在升学宴上大家都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她的姨想多给她一个红包,在争抢过程中,她的那张真的录取书被拿了出来。
但她的妈妈并没有在意,还快快乐乐的和她商量以后要买些什么东西,结果一辆大货车驶来,自行车被撞扁了,画面一转来到了医院她的妈妈伤痕累累的躺在病床上,她在哭泣。
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她来到了1981年。她想通过对未来的一切认知,改变她妈妈以后的生活。
她和她的妈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让她的妈妈买到了厂里的第一台电视,让她的妈妈参加了排球比赛。
可是最后她意外的发现,她的妈妈也是穿越回来的,她的脑袋里不停的浮现着她和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一件件让人泪目。
我转身看向妈妈,妈妈的眼里泛着泪光。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6
摒弃名利,金钱,权利等身外之物,这些世俗的符号会变成我们享受生活的桎梏。我们需要一种豁然的心态来看清未来与真谛。
片中憨厚善良的音乐老师克莱门特固然拮据,然而他却收获了人性的褒奖——孩子们的尊敬与爱戴。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法国的1949,他无奈因命运退避到一间男子寄宿学校,成为一名助理教师。生活像是干枯的木叶,毫无生机。我不得不承认,克莱门特的出现是一束暖黄的光,投射在人们所谓的“水池底部”——一所充满问题少年的学校。我们的马修老师没有放任孩子,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捧给这里的少年一份光明。不同于校长的残暴高压,他试图用音乐感化孩子,耐心将他们分成不同声部,教他们音调,歌唱,驱赶走所有人内心的灰暗,他洞开了自己的心灵之门,他指给孩子们看,其实世界真的很美好。
剧照上的放牛班俨然是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照片上每一个人的脸孔都笑容甜美,马修老师是矮小的法国男人,微微谢顶,他站在孩子们旁边,微微勾起嘴角。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我惊异于人性的美好,一个人的拯救显得如此重要。我们得以听见放牛班仿若天籁的童声,是因为马修所绽放的光芒,黑暗之光,毫不吝啬自己的热度与光亮。
影片中的标志性声音是童声合唱,有着圣歌般细腻与洗礼过后的光华,爱音乐的话,相信你不会错过这童声。
放牛班的春天在片子结尾姗姗来迟,但我们在影片中途就已经呼吸到了暖意,顽劣的学生开始唱歌,古板校长不再可怕,童心开始绽放光芒,少年开始直视这个世界。生活将会很美好,孩子们将来会变成工程师,音乐家,老师。他们将会散布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活得精彩。生活将是一盒甜美的巧克力豆。我们也已感受到了,永远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因为,一个生命的存在便是最大的希望。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篇7
看电影过节是我们家的保留活动。因其简单,省事,舒服,经济实惠倍爱李先生的忠爱。
前几天刚看完《长津湖》今天又看了《我和我的父辈》。两部电影属于不同的类型,孰好孰坏,不敢妄下断言,但如果两部电影都能只能二选一的话,我个人还是推荐《长津湖》。
两部电影时间都比较长,在观影过程中,看《长津湖》时,我没有一点想掏手机的念头,但今天在看《我和我的父辈》时,刷了两次手机,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毕竟是由四个片段组长的,每个故事都从铺垫到高潮,其中难免有让人走神的地方。
看完《我和我的父辈》,走出影院时,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四个故事,串起了中国近百年的风云变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到今天的高速发展,再到将来美好未来,我们从电影里看到中国从落后挨打,到发展崛起的变化。这其中是无数个中国人的努力拼搏,我们都是渺小的,我们又都是伟大,是我们的父辈,是我们共同让这个古老的国度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祖国感到骄傲,也为平凡的我们感到骄傲。
第一部《乘风》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两幕,一幕是父亲牺牲儿子救转移群众,其实我之前我很难理解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利益,但当吴京看了看身后的群众,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有孕妇,果断下令发信号弹,引敌人去他儿子的方向时,我突然明白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利他主义。他爱自己的儿子,可是当时的情况,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当他等在渡口,希望奇迹发生,等来的只是沾满儿子鲜血的战马,那样的绝望痛苦就像那片干枯的芦苇草一样,将一位父亲掩埋其中。
第二幕是骑兵团冒着日本人的枪炮冲锋的镜头,没有掩护,没有反击,冒着密集的炮弹向敌人冲去,一个,二个,三个….战士倒下了,战马倒下了,战旗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接过战旗继续冲锋,真是不忍心看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中,义和团冲锋的画面,但义和团的人以为自己有神功护体,无知无畏。而这些战士们知道自己不会打不死,他们知道自己是会死的,但他们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往前冲,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或许也很简单,只为身后的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中有自己的父辈,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有自己的儿女……看着一个个的战士倒下去,不禁泪流满面,看那面飘扬的红旗,看那区高高腾起的骏马,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诗》的故事是一群不知姓名的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黄沙漫天,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研究试错,他们已经超越了生死。
看着男女主角在风雪中,黄沙漫天中,夏风习习中,总是两眼满含深情,相视而笑,这大概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挣脱了所有外在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无论环境如何,都是美的,都是饱含着诗意。
?鸭先知》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了改革开放初期,弄潮儿们人生故事。有辛酸,有碰壁,有失败,有成功,但底色是喜剧,在大环境一片向好的情况下,这些困难只是成了磨励人生的铺路石,跌跌撞撞,我们一路向前,迎来的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也是难得在看电影时,看广告看得上头的一回。
?少年行》是让剧院里笑声不断的一个故事。2050年的机器人穿越到了2021年,展示的是现在人们生活的场景,展望的是将来人工智能技术会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沈腾和马丽这两位将喜剧表演拿捏得十分到位,那个笑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电影中几位重量级的嘉宾出场也让人印象深刻,陈道明,张艺谋,李雪健,一亮相就能镇得住场。
看完《我和我的父辈》,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化的力量也是会遗传的,我们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熏陶里成长,我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都在传承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几千来一直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向外输出我们的文化。我们从清朝末年落后了,挨打了,可是我们开始汲取教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融合到我们原来的文化体系里,迅速形成我们新的力量源泉,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们也将接过父辈给的接力棒,写好祖国未来的新篇章。
红电影写心得体会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