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应关注书中主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反思,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1
从《老男孩》知道了筷子兄弟,一曲老男孩也让我潸然泪下。随后也看了11度青春的其他电影。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筷子的新作《父亲》之父女篇,故事描述了一位建国初期的警察和他的女儿。当然主要的故事线是展开在他老了以后。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英勇的警察,老了以后是一个很矛盾的老人。作为曾经的拥有自己的尊严,这也导致了他和女儿在公交车上制止小偷的行为。但在与小偷搏斗中也哀求小偷说自己有病,此时按照他女儿的话说他没有体检过。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有病而不想体检出来让女人知道然后着急。随后与女儿的争吵中有让女儿滚以后都不给女儿开门了。最后自己滚了,在女儿带肖利回来时也热情的给女儿开门,想没事儿人一样,父女之间有什么过不的呢。当然当时他不知道,肖利那个从小就被他认定为坏孩子的人就在门外。到现在父亲依然认定肖利不是个正经人。但女儿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女孩了不会在听从他的。
到父亲被以前抓过的罪犯报复重伤导致脑子出现问题时,整个故事发生了转折,从父亲对女人的溺爱到容忍转变为女儿对父亲的爱的表达。在脑子受损后父亲记得三件事女儿、自己是个警察、肖利是个坏人。
对于父亲出事后对女性的非礼,可以理解为脑子受到损害,行为不受控制导致了多年来挤压的欲望的释放。这在正当父亲因为有16岁的女人相亲失败就对后文做了伏笔。
而肖利在晚上与女护士的谈笑也更加坚定了父亲认为肖利不是正经人的思想。
当女儿告诉父亲她要和肖利结婚时,父亲很淡定的尿了,这可以是病人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父亲的抗议。
最后婚礼上父亲穿着自己最辉煌时候的警服来到了现场,看似健康意气风发。他来了他是来送他女儿的,但他不祝福这段婚姻,因为肖利在他眼里不是好人。所以他没有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里,而是说等你放学了爸爸在来接你。这句话的意思个人认为是“吧按照你的想法和这个坏男人在一起吧,当你发现了他是个坏男人的时候,父亲来接你回家”。这时父亲回复了病态,女儿哭了,她想到了父亲年轻时送她上学,英勇与歹徒搏斗,因为她没有续弦,种种父亲对她的爱。
我们在父母那所取得的,和我们所给予父母的相差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人生最闹心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最悲哀的则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2
幸福是什么?我对这个含义一直很迷茫,我总在想,自己要怎样才是幸福呢?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提醒幸福》我才发现,幸福其实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缺少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只是我对幸福要求的标准太高。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说道:“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依然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生活过。”是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穷人总认为有钱才是幸福的,殊不知那些华丽的衣裳、亮闪闪的装饰下包裹着得可能是一颗怎样寂寞的心。富人总是觉得内心空虚,商业场上对金钱的欲望越发膨胀,但在夜深人静之时,多希望有一个真正疼自己、爱自己的'人泡一杯暖暖的咖啡等着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有些你曾以为得到以后会让你幸福的东西在你得到以后未必会感到幸福。因为你很有可能会丢掉一些宝贵的东西。而且,人本就是贪婪的动物,得到的越多,越无法填满你那日渐膨胀的心,所以你越不满足越不幸福。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还太少。
我觉得幸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是幸福的,你可以和家里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哪怕是简单的饭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的。所以千万不要抱怨自己不够幸福,不要抱怨家里的贫穷。父母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让你拥有最珍贵的亲情,你还抱怨什么呢?有一个爱你的恋人是幸福的,你们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即使分隔两地,知道自己的恋人在思念着自己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人爱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样思念着自己,所以千万不要抱怨你的恋人不够完美,他让你拥有最美丽的爱情。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幸福的,你可以与自己的朋友谈心,可以再孤单时有一丝依靠,偶尔无法陪在你身边也千万不要抱怨,因为他让你拥有最宝贵的友情。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你应该把幸福的标准降低,简简单单就好,追求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不去在乎那些名与利。只要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一直不断寻找,不断追寻,却没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里,就在我们身边。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3
张永琛的《幸福还有多远》以长相漂亮、心底善良的卷烟厂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经历做线索,揭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内外交困之际,将一条征婚启事塞入烟盒,把命运交给了上天,愿意给吸到这盒烟,拿到这张纸条的男人做老婆。结果,年过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队首长吴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图索骥,找上门来。李萍在反复思考,犹豫再三之后到了部队与吴天明成婚,并过上了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官太太生活。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却觉得不幸福。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她渴望工作,渴望劳动,她心怀追求和梦想。她觉得一个人靠着自己劳动,那才是幸福。丈夫为了爱妻生活的充实一些,无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给李萍送些书来看,以打发时间。一来二去,王小毛和李萍产生了姐弟恋情。后来,王小毛专业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舍弃了养尊处优的优越生活,毅然和吴天亮离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车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愿与之结合,住着租来的房屋,干着摆烟摊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还深深爱他。在她看来,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不是养尊处优,被人宠爱,而是和自己爱着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文中的吴天亮是一个好人,他认为自己身边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幸福。
丽萍的姐姐李岚,她认为幸福就是物质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个有钱有势的丈夫。她人为幸福是靠强硬的手段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得来。结果,她落下个可悲的下场。
丽萍的好友靳英,则认为只要我爱了,无论他爱不爱我,我为他怎样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则认为和共患难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离不弃就是幸福。
父母辈呢,则认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子女孝顺,生活顺利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本书让人看出,幸福是个人心中的一种感受,每个人追求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里,幸福无处不在——明媚的阳光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亲人团聚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久别重逢让人幸福,感恩他人也会让人幸福……如果你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没感觉,不珍惜幸福而已。会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4
幸福是风霜雨露都经历过,再把阳光收获。——题记
我,只是一株狗尾草。一株“千人踩万人踏”的狗尾草,处处遭受冷落的狗尾草。
四月的风吹来,柔柔的。让我情不自禁地伸了伸懒腰。呼吸着新鲜空气。明媚的天空,白云编织着我的梦。我多想自己能像云一样自由、高尚、洁白。假如,我是一片云,我该有多幸福呢?一眼忘尽天下物,笑看风吹花草香。但,一个是天,一个是地,罢了。我沮丧的压低了身子,一只脚却在这一刻无情的从我身上踏过。唉,四月,风吹来柔柔的。柔的让我忘了这亦是踏青的好时光啊。
我只是一株狗尾草,开不了花。而那些野花们虽遭受冷落,但还是比我幸运的多的。我们都是不起眼的小植物。只有在春夏两季的时候能在人们的眼里留下一瞬间的画面,稍纵即逝。野花们凭借着风,摇曳着妩媚的身姿。散发出微弱的清香。踏青的人群中偶尔会有一两个忽闪着大眼睛的娃娃,小心翼翼的将它摘下。看着,乐呵呵的奔跑着。
而我,我只是一株狗尾草。不但不惹人喜爱有时还会惹人厌恶。很难得的几个小娃娃们发现了丑陋的我,想要来采摘我的时候,不是因为小小的触碰,毛毛的扎到了他们,离我而去。要么就是还未触及到我的时候,便听见他们父母的尖叫声。迅速的将我连根拔起,丢掉一边或者一脚狠狠的把我碾折。让那些宝贝似得娃娃因为我而“受伤”。比起野花,它实在是比我幸福多了。
最平静的时刻,也只存在于晚上。微弱的风,吹的我迷迷糊糊的。受伤了却还念念叨叨:明天会好的。其实,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依旧是明媚的天,依旧是人类踏青的好时光,依旧是被践踏的日子。那些重量级的印记,已让我数不清,痛到麻木。这一切,已让我忘记了什么叫做幸福。当我被踩的再也支不起腰杆的时候,看着蓝天,看着白云,羡慕的看着,却不再幻想了。因为一只脚,即将踩了上来,结束我不堪的生命。
一秒,两秒……当我被鞋底的黑暗压得再也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听到了清脆的断折声。
一秒,两秒……我又重见天日。而这一天,却成了永远。
奄奄一息的我,被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拾起。我仿佛听到了一丝叹息声。这一刻,我的眼眶不知不觉的湿润了,这是什么?幸福吗!
她拾起一些与我同命相连的狗尾草,编织着。编织着我最后的未来。把我梦寐以求的生命,编织的妙不可言。
我们被编织成一只可爱小狗的形状,献给了小娃娃。这一刻我看见了他们因为我们而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仿佛觉得这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在因我而舞动。我的世界变得妙不可言。
我想,我是一株被幸福紧紧围绕的狗尾草。幸福就是一路艰辛坎坷,最后给予别人温馨的时刻。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5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6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罗素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获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们能够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能够找到幸福的真谛并使自己变得幸福。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罗素书中论述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他的阅历和观察积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较强,而且确实对追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学会感恩》读后感。然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长的宠爱、别人的关心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大部分孩子都缺乏感恩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一、懂得感恩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例如学生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帮助,要让孩子学会向同学说声谢谢,并要尽量帮助其他同学,让爱传递下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感恩,对于父母的关爱要学会说谢谢,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学会感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学校,我发现学生对师长都很有礼貌,懂得尊重老师,见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个子小,却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帮老师拿东西;很多学生回家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即使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都是孩子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抒发,是真实的、可贵的。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善良、知恩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目前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比如,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辛辛苦苦地打工是为了挣钱供他们读书;老师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在灯下批改作业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发现别人给予自己的爱,从而由内心萌发出感激之情。其次,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养育教导之恩。我们知道,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要让学生成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要让学生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篇8
?儒林外史》以描写明朝书生的故事,来描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也借此来讽刺清朝时期的科举制。
吴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他出生于名门贵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是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社会的黑暗,所以写出了《儒林外史》。
书中有写许多书生,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此书描写了许多人物,当中,马二先生喜欢与他人谈论文章,却不知李清照;范进中了举人,却不知苏轼为何人,如此悲哀!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
与党有关的书读后感8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