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事迹材料,可以让人们深刻领悟到成功的道路上的艰辛和付出,通过写事迹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孝心杯事迹材料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心杯事迹材料篇1
姓名: 冯伦伦
性别:男
所属地区: 咸阳高新一中
简介:冯伦伦,第二届全国100名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父亲意外去世,母亲也因病离他而去,与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他说要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改变贫穷和无助。
孝心故事
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他是来自咸阳高新一中高三一班的冯伦伦同学,汉族,共青团员,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生。
高中表现优异,获得学习之星,纪律之星,优秀团员。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家乡所在地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一场意外去世,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母亲得病相继去世,离他而去。只剩下一个爷爷同他相依为命,当爹当妈又当爷爷,拉扯他慢慢长大。
他的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但为了维持爷孙俩生计,常年劳作在土地中。长期的劳作,使他患上了多种疾病:关节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但为了生活,为了能让冯伦伦上学,却不得不拖着病体干活。
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经济来源单一,并且多年以来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导致家庭收入明显减少,生活拮据。
而家境贫寒的他,并没有自暴自弃。
自他踏入高中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努力学习。他还把高中作为自己人生舞台的起点,并在其上演绎自己的精彩!
他时刻鼓励自己不要做人穷志短自甘平庸的人。他曾说过:"我要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改变贫穷和无助!"
学海无涯苦作舟
冯伦伦他从小没有父母的溺爱,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他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他不曾因为困难而泯灭他对学习的热情。
自高中入学以来,他刻苦努力,勤学好问,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三十名。为努力学好知识,他经常通过自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虽然住校,回宿舍扫地、拖地,几乎包揽了宿舍所有活,可是一点都没有忘记学习,他抢时间争速度刻苦学习,边扫地边记单词,边拖地边背课文,走在路上时回忆数理化公式,方程式。
作业认真正确率高,字迹清楚工整漂亮,无论是课上课下作业还是试卷,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从不拖拉马虎,从不敷衍了事。
爷爷打工的工地离学校很远,每个周末骑自行车往返四十多公里,往返上学很是辛苦,可心却顽强乐观,泰然自若,丝毫不觉得苦,从不抱怨,乐观地说他是"自驾游"。
他把"学习成就未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刻苦学习,努力务实,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他始终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他还深信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心就能够飞翔。他身为当代高中生,能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
勤工助学他可以
从小,冯伦伦就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一直是能省就省,过着节俭的生活。从初中开始,他开始利用假期打工,挣取学费和生活费,为家里减轻负担。用挣来的钱勉强维持与爷爷两人的生计。
去年高一暑假,白天他去咸阳西的一家家具市场发传单,每天挣30块钱,冒着高温,提着一个很大的水瓶子,整整坚持了46天。
晚上六点开始在咸阳渭滨镇街道的川菜馆洗碗,到晚上11点下班,不仅可以挣13块钱,好心的老板还管他一顿饱饭。
就这样他为自己赚来了学费,分担了爷爷的负担。从高一开始,品学兼优获得国家的贫困补助和勤工俭学,每学期获得特困生补贴1000元,使他平时的学习生活获得保证。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助他的每一位好心人,他这样说。
班级管理他参加
由于勤恳任劳、踏实肯干,自进入高中以来,他当上班级团支书,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真诚服务同学的理念,认真负责,讲求实干,既服务、团结了同学,同时也达到了锻炼和充实自我的目的。
对待工作,他要求自己认真的做好每一步,争取各项工作取得圆满的成功。
本着服务同学,一直积极参加班级活动,高二又兼任班级生物课代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得到领导和老师的一致认可,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出色收发作业,积极联系老师和同学,及时反映生物学习的问题,及时给生物后进同学讲题,共同进步。师生对他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
冯伦伦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既然担了这个担子就要负起责任,尽心尽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始终以"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宗旨,为班级尽心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
感恩回报也是一种自强
在过去的生活里,有喜有忧,有快乐也有悲伤,但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他深信现在和将来更重要,他为他以后的生活定下了目标——感恩回报。
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看到别人东西掉了,帮忙捡起。上小卖部别人刚买的东西拉下了,追去还给他。
更为可贵的是,遇到有老人跌倒,别人不扶他敢扶,他扶老人时觉得就是在帮扶自己的爷爷一样。
有人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虽然家境贫寒,经历坎坷,在成长的道路上依然坦然笑对人生。
虽然家庭困窘,困难重重,幸运的是在他成长道路上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关怀、厚爱及大力支持,这些让他感动不已,明白了感恩。
相依为命,自强不息
上高中时他曾一度要求辍学,外出挣钱来减轻爷爷负担,但爷爷坚决不同意,说再苦再累也要供冯伦伦上学,因为饱经风雨的他知道只有"知识改变命运",为了不辜负爷爷的希望,因此他决定继续上学。
高中生活两年以来的学费、住宿费主要靠国家贫困资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时部分生活费由爷爷和他打工获得。
在周末课余时间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兼职来补贴生活费,爷爷不再那么辛苦。
周末和爷爷在一起时,帮爷爷洗衣服,给爷爷做饭,他能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自强,从不抱怨生活的苦与累,时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
冯伦伦知道,生活总是残酷的,唯有自强不息,直面困难,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
孝心杯事迹材料篇2
今年14岁的赵凌云是河北滦平第三中学7年级15班的一名女学生。20xx年,她的爸爸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候开始,3岁的小凌云就和妈妈一起照顾爸爸。
幼小的她还没有轮椅高,推着爸爸的时候被病房的人开玩笑说是在无人驾驶。刚开始的时候,爸爸的脾气不是很好,经常乱摔东西、不吃不喝,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小凌云那时还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高兴,为了能让爸爸高兴起来,小凌云会和爸爸撒娇、不时地亲爸爸一口,想方设法哄爸爸开心,也学会了帮助妈妈照顾家。
五年级开始,因为上学要住校,小凌云不能每天都陪在爸爸身边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凌云的书包里多了一个特殊的记事本。这个本子上记录着她看到的所有笑话、记录着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每次回家,小凌云会在推着轮椅陪爸爸散步的时候,讲给他听。
生活与学习的经历让小凌云有着超越了同龄人的一些想法,这让她在带给家人快乐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苦恼,这些小凌云也会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向爸爸诉说。不知不觉中,爸爸的想法也产生了变化,最初,自己爸爸只顾赚钱养家,觉得家人有了钱就等于有了快乐,他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大卡车,那次意外也是一样的,而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要求女儿能够名列前茅,只是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小凌云却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的成绩依然是最好的。小凌云在记事本上这样写着,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父母少替她操心,妈妈照顾爸爸,还要兼顾这个家已经很累了,自己的年龄还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她曾经帮着妈妈扛棒子,但肩膀肿的让妈妈抱着她直哭,再也不让她干这么累的活了。小凌云只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学会了做饭,洗菜,洗衣服,洗尿布,记得家里所开小卖店每一样物品的价格,能准确的辨认出真假币,学会了给爸爸喂水、喂饭,能帮爸爸翻身,甚至把他扶起来,有时候,爸爸大小便会失禁,为了打消父女间的尴尬和难为情,小凌云在清理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对爸爸说,“小鲜爹,你又干坏事了!”
也许就是小凌云和母亲不懈坚持的缘故,高位截瘫的父亲,双臂可以活动了,说话也清晰了,慢慢的也可以自己吃饭了。那一刻,坚强的凌云落泪了。从那时起小凌云更加坚定了信心,不管怎样也要和爸爸妈妈快乐的生活下去。
从县城学校每次回到家的时候,小凌云都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看看有没有长高,在门上画上一到印记,妈妈跟她说过,等什么时候她长到和妈妈一样高了,那妈妈能做的事她就也能做了,小凌云一直都在盼着自己能长高,这样自己就能背着爸爸下床了,自从爸爸瘫痪以来,只有在去医院做理疗的时候才会出远门,就算镇子里赶集或者来了艺术团表演,爸爸也没有出去看过,每次都是小凌云和妈妈去的,回来的时候,带着给爸爸买的好吃的,小凌云一直想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带爸爸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今年的家长会,小凌云想让爸爸去,她还背不动她的爸爸,但是已经和同学们说好了,让他们帮忙把爸爸抬进班级。这样,她就能和爸爸一起出去看看了。
孝心杯事迹材料篇3
我叫陈谦益是九(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九(1)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情况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任劳任怨,经常是“早出晚归”。
在班级里,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学校,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爱心,爱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孝心杯事迹材料篇4
陆佳丽,一个来自贵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西泥组。是个阳光而略显羞涩的农村彝家女孩,现就读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初级中学七(7)班。品学兼优的她,与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为命20xx年。脸上却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双眼仿佛可以洗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20xx年,才有两岁的她,就承受人间最悲痛的苦难,爸爸还来不及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甚至还来不及认清爸爸的模样,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改嫁到外省从此杳无音讯。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没有能力抚养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陆阿芳托付给姑妈家帮忙抚养。从此奶奶带着陆佳丽和比大佳丽4岁的哥哥陆佳龙相依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在学校,佳丽同学对待学习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每一次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老师。通过她的坚持,成绩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零起点的她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她坚持比别人早起,把上过的单词和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对待同学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同学生病或有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别人。同学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午饭不吃,书包不收拾,都要坚持把同学送到家里。在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有1个小时的山路要走,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学了还要回家帮助奶奶做家务,家务忙完,已是夜深人静,这时才是她温习做功课的时间。就这样坚持着,在进入中学后,她更加阳光健康的生活学习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业要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要么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请教老师。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钱坐车,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学校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提起陆佳丽同学,左邻右舍,老师和同学无不称赞,都说是一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小佳丽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极积,当我们见到她时,她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并邀请我们过段时间再来他家做客。当谈到哥哥时佳丽说“我哥是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减轻家庭负担才选择出去务工的,我很内疚也很无助,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哥哥买一个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谈到奶奶时,明显看见小佳丽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奶奶,我就不会累,奶奶已经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将来一定要考卫校当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多享受几年好生活,让像奶奶一样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丽用真实的行动、简短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一个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观,她是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好同学;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贵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绽放的索玛花。
孝心杯事迹材料篇5
六年前开始,田应志的父母就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3亩旱地、4亩水田几乎是靠田应志利用周末和假期来打理。
除了农活,田应志最牵挂的是哥哥。3岁时,哥哥田应权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和癫痫病,手脚扭曲变形,走起路来一步三摇,就连吃饭都非常吃力。为了给哥哥治病,家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父母外出后,留下身体残疾的哥哥、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由田应志照顾。哥哥的.日常穿衣、洗脸、洗脚这些事,都得田应志帮忙。因为身体原因,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田应志承诺一定能够照顾好哥哥上学路上的安危,这才圆了哥哥的求学梦,九年的时间,从坡脚村到学校8公里的路上,总是可以看到哥俩风雨无阻的身影。
20xx年9月,两兄弟同时上初中。开学的第一件事,田应志就找到学校老师,要求两兄弟同读一个班、同住一个寝室,学校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意给哥俩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学生宿舍。然而,哥哥担心影响田应志的学习,却瞒着田应志向学校提出了自己要退学的请求。田应志立即找到了校长,终止了哥哥的退学行为。
20xx年中考,田应志被贵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义五中录取。然而是去上学,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田应志陷入了两难。在家里,田应志一遍一遍的教妹妹劈柴生火、煮饭做菜,他担心自己到更远的地方读书,妹妹和哥哥奶奶吃不上可口的饭菜。
现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回来了。爸爸心里明白,这一次绝不能耽误孩子了。爸爸决定不再出远门,就近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照顾家人。
孝心杯事迹材料参考5篇相关文章:
★ 科研事迹材料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