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工作总结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促进个人进步,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篇1
20xx年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安溪县开展的第二年,在县农业与茶果局的领导和安排下,本人积极投身于这项惠民工程中,在这项活动中,以普及茶叶生产科技知识,提高茶农素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炒制茶叶,机械化采茶为重点,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认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自今年1月份至今,集中召集科技示范户培训活动4次,每户平均上门指导服务12次以上,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20户,取得较好效益,使示范推广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农技体系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茶叶推广特点,筛选了一线工作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茶农手中,我能当选为技术指导员,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二、加强培训,推广技术
开展科技培训是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较化和提高茶农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制茶,机械化采茶,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用理论讲解,实地参观,现场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群众易懂,易接受,易掌握。
三、深入农户,现场服务
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理论培训,又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指导。在茶树发生病虫害期间,我们密切关注动态,只要接到病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提高防治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篇2
作为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做好每年的工作总结很重要,不但可以总结这一年的好的地方,也可以把自己的不好地方总结出来来年纠正。下面是我的工作总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转型,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追求最佳效益,成为我们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着力解决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实力为目标,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为途径,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为抓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进行了有效探索。去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xxx亿元,其中多种经营总产值达xxx亿元,分别同比增长x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同比增xxx。其主要做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区一段时期曾出现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的情况,这些问题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认真剖析原因。通过部门座谈、群众走访、典型分析、数据对比,我们深刻认识到:分散的农民、无序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效益流失的关键所在;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必须着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把农民有效组织、联合起来,走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是理清工作思路,瞄准工作方向。农民知识层次不齐、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生产条件不一、产业基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是我们区委、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对全区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放手发展、逐步规范的原则,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全区xx优质高效渔业、xx名品花卉苗木板块、xxx特色林果板块三大农业经济板块、畜牧、水产、花木、林果、蔬菜、米业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每个板块、产业力求实现“四个一”:有一个重点专业批发市场,有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区,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一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坚持循序渐进,梯度推进,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的实力。三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
为了树立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的意识,营造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的氛围,我们多次组织农口部门负责人、镇分管农业领导、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先后召开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等一系列会议,进行理论灌输、思想发动、舆论宣传,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正确引导,科学调控,坚持用行政调节手段来落实。
一是突出规划调控。按照做大、做强xx特色林果板块、xxx水产养殖板块、xxx花卉苗木板块的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原则,我们对凡是在三大经济板块内,新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加工企业、示范园区、合作组织,实行“三个优先”:申报项目优先立项,扶持资金优先安排,科技成果优先考虑,如:今年我区申报并落实到位的市级以上农业项目xx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xx万元,xxx左右的资金都集中在这三大板块。
二是注重典型引导。我们采取部门分工、相互挂钩、重点扶持的办法,积极培育各类典型。区农林局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优势,积极实施挂钩帮扶,每个局领导和中层干部蹲点1个镇,挂钩2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结对帮扶3个种养大户,联系帮扶40个服务载体;通过强有力的典型引导,使我区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实力日益强大。
三是加强资金扶持。近年来,我们改过去的“天女散花”为“集中扶持”,制订完善了《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管理的意见》,优化资金投向,择优扶持一批对本地产业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去年,我区xxx万元的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不含科三经费)集中用于xx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扶持资金达xx多万元。
三、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坚持用分类指导方法来推动。
我们区委、区政府从三个层面着力培育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区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省、市、区三级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业产业调整与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目前,我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x个,市级龙头企业x个。去年全区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xxx亿元,利税xxx万元,利润xxx万元,出口创汇xxxx万美元。尤其是外资开发农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总投资xx万美元的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xxx,开发淡水鱼加工。
二是培育壮大合作组织。我区把培育壮大合作组织作为增强市场主体“谈判”地位的关键,制订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对新建的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指导一批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自发组织起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是坚持“三个一批”,即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改革规范一批;对运作比较规范、带动力强的,通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一批。利用这些有效载体,解决了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去年,全区新批建立专业合作社x家,累计已达xx家,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累计入社社员达xxxx名,劳动农户x万余户。
三是培育壮大示范园区。我区制订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领导小组,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示范辐射面较广的科技示范园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今年,我区按照“养殖进小区、种植上规模”的模式,扶持壮大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区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累计达xx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xx个,面积达x万亩。
四、加强协调,强化服务,坚持用良好发展环境来促进。
一是搞好科技对接。为切实帮助农业合作组织、示范园区等市场竞争主体,解决“怎样调、调什么”的问题,解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夯实发展后劲的问题,我们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每年举办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邀请一批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区传授科技知识,使我区大部分龙头企业、示范园区、规模大户能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来武装自己,努力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二是加速土地流转。我们认为: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不能停留企业、个人的“一亩三分地”,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为帮助市场竞争主体发展规模经济,确保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我们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矛盾,促使其连片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xxx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x;流转户数达xxx户,有效地解决了规模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是推进农商联姻。我区农副产品加工数量虽然较多,尽管有的企业产品质量较高,市场前景也很好,但规模普遍较少,对本地区农业生产带动能力不强。为切实引导企业解决“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我区组织开展有关农商对接洽谈活动,x只无公害农产品、xx只农副加工产品已打进xx、xx等大中型超市市场。今年借助xxx在xx举办分会场活动的契机,积极展示我区花木这一特色产业,xx花木这一品牌更加响亮,被广大客商所接受。
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确保农业竞争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之举。下一步,我们区委、区政府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持以追求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按照“引进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强化市场的意识指导农业,运用科技的力量支撑农业,理清产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的基本策略,继续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实力。
具体工作中,我们区委、区政府将瞄准方向,抓住重点,力求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求突破。计划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规划并建设农业生态保护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争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专销阵地。
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增强农民自身服务功能上求突破。重点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解决农业生产服务过程中,集体组织代办不了、政府部门包办不了、农户自身操办不了的一系列问题。
三是提升科技化水平,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加大农科对接频率、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农口事业单位的改革,确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领办农业服务中介组织,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农科队伍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作用。
四是加大多元化投入,在“三资”开发农业上求突破。营造发展环境,打造开发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拉长农业利用外资的短腿,进一步加大农业的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交流。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篇3
怒江区域推广站自20xx年11月组建以来,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和各功能研究室的支持指导下,主要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
1、组织成立了由四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怒江区域推广站,有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各一名;
2、完成了怒江州玉米生产现状调查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按时上报了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通过调查一是掌握了玉米在怒江粮食生产中的比重:
如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74681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191公顷,占粮豆种植面积的36.4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0000公顷,占总播种玉米面积的36.78%,占粮豆播种面积的13.39%;玉米总产量74146吨,占粮豆总产量163588吨的45.33%;其中杂交玉米总产达30565吨,占玉米总产量的41.22%;占粮豆总产量的18.68%。
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69593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3926公顷,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8%;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47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1.56%,占粮豆播种面积的21.17%;玉米总产量75449吨,占粮豆总产163817吨的46.06%;其中杂交玉米总产量达530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0.27%,占粮豆总产量的32.36%。
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7219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4773公顷,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58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91%,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21.93%;玉米总产量79237吨,占粮豆总产量170879吨的46.37%;其中杂交玉米总产达577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2.84%,占粮豆总产量的33.78%。
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385835亩,总产量82586吨,占粮食总产量172000吨的48%。20xx年播种面积达44万亩,预计总产占粮食产量的50%以上。
怒江粮食生产中玉米播种面积占34.31%,但玉米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这中间杂交玉米的播种面积在15000公顷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2%,杂交玉米产量达577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2.84%,占粮食总产量的34%以上。20xx年杂交玉米生产面积25.2万亩,20xx年达到28万亩,杂交玉米生产已成为了怒江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
二是找出了怒江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怒江州玉米生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玉米的地块大多是旱坡山地,玉米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干旱时间过长或雨水过多都会造成玉米单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下降。同时扩大面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玉米播种面积在25000公顷以下。
2)玉米杂交种覆盖率不高
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24773公顷,只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58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91%。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2530公顷,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680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6%。20xx年玉米播种面积2933公顷,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780公顷,杂交种占60%,杂交种的利用率不高,效益低。
3)投入不足单位面积产量水平较低
怒江玉米平均产量仅3198公斤/公顷,只是xx省平均产量4505公斤/公顷的71%,是玉溪6766公斤/公顷的47%,是迪庆3900公斤/公顷的82%,杂交玉米产量已只是3645公斤/公顷。怒江玉米的生产水平只达到省内发达地区的50%。施肥情况是玉米平均每公顷施肥量为41公斤/公顷纯n,o5p2为120公斤/公顷。其它品种肥料基本不用于玉米生产。
4)品种多而杂,玉米病害严重。由于我州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所筛选出的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有限,目前全州玉米杂交种有75个之多,面积在一万亩以上的只有6个品种,所以一旦处于冬春干旱和春夏多雨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等病害的发生、传播,因品种多而杂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5)群众生活习惯于白籽粒,硬粒型品种,对品种的特别要求过高。
6)种植水平低,大部地区种植玉米没有施用肥料。
3、完成了“百、千、万”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怒江实际高产栽培示范区安排为两点,第一点选择在xx县六库镇,百亩核心区和千亩示范片在小沙坝村委会的蚂蝗箐村(北纬25.89731,东经98.85636,海拔1100米),百亩核心区完成267亩,其中云瑞21优质玉米100亩,罗单9号167亩。核心示范区共涉及农户60户,198人。千亩示范片完成830亩,品种为罗单9号玉米品种,涉及农户437户,2108人;辐射区10214亩,12个村委会,参与农户6437户,21534人。第二点安排在兰坪县通甸镇;百亩核心区在黄松村委会(北纬26.65583,东经99.54208,海拔2498米),完成100亩,品种为长城799;千亩示范片完成834亩,品种为长城799;示范区参与农户324户,1356人。辐射区13010亩,13个村委会,参与农户4567户,21056人。两点共计完成核心区367亩,千亩示范区1664亩,辐射23224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区共计补助群众尿素15吨,复合肥15吨,种子2吨,地膜4吨。
4、完成体系新品种展示工作。在xx县六库镇排路坝村委会组织体系内16个玉米新品种共计4亩的展示和在六库镇小沙坝村委会组织自引玉米新品种30个,共计试种了12亩的展示田。
5、技术培训组织观摩情况:以现场为主的技术培训完成234期,4594人次;选送省培训技术人员4人次,州内对技术人员培训二期,65人次。编写以玉米抗旱技术为主的技术资料4份,印发技术资料17000份(含省农科院、农大编印发放的资料5000份)。
20xx年8月25日组织以退休干部为主的22人到六库镇玉米新品种展示和高产示范片参观鉴评一次;20xx年7月17-18日接待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番兴明博士一行三人到怒江推广站六库镇小沙坝村委会的.蚂蝗庆村玉米高产栽培核心示范点、六库镇新品种展示区的工作查检;20xx年6月23-24日接待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肖植文一行四人的工作查检;20xx年9月2日接待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文山区域试验站朱汉勇站长一行4人到怒江高产栽培示范点参观指导;20xx年9月13日组织怒江推广站技术人员3人到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陇川推广站参观学习。20xx年9月1至9月28日,共组织28名技术人员参与理论测产工作。其中泸水点12人、兰坪点16人,理论测产共完成了75个点,实收测产18个点。20xx年怒江区域推广站玉米高产示范区通过了怒江州农业局组织的实产验收小组的实地测产验收。
6、积极组织参与抗旱指导工作,20xx年1月到6月怒江区域推广站由站长带领技术人员到xx县、兰坪县指导抗旱工作,充分发挥了怒江区域推广站的作用,及时组织体系内技术人员深入旱区开展调查,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加强抗旱保苗。根据需要和可能切实加大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抗旱促春耕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广大农民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全力组织好20xx年的玉米及农业生产工作。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怒江农业局及时成立了以州农科所所长张定友同志为主的“怒江州百日抗旱促春耕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怒农发[20xx]78号文件),分为四个小组,分片包干对二十八个乡镇进行春耕备耕落实、进行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时间为40天。抗旱促春耕行动技术指导服务组分阶段、分批进入全州四个县的15个灾情严重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到20xx年6月13日止怒江区域推广站的四名技术人员共计在四个县指导抗旱工作25人次。参与全州选派技术人员送出去培训11期50人次,州内培训技术骨干12期245人次,指导全州以现场为主的技术培训农户40900期,122900人次;在本地电视台播放“玉米抗旱栽培技术、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水稻抗旱育秧技术、蔬菜抗旱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科技抗旱技术短片总播出时间长达146个小时;在怒江农业信息网和各县农业信息网及省农业信息网上发抗旱信息190多条;在xx省农业信息网“xx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栏发信息7条;实时编著了“怒江州玉米抗旱技术”等技术资料四份,印发技术培训资料,技术明白纸等资料17000多份,发工作简报3份。
组织抗旱育苗工作,以兰坪玉米育苗移栽为主的技术推广共计完成玉米育苗20万平方米,移栽大田5万亩,为大旱之年保大春增产做了基础工作。
二、取得的成绩
1、完成玉米综合示范区设点2个,完成示范面积1664亩,参与农户761户,涉及3464人;辐射面积达23224亩,参与农户11004户,42590人。
2、示范区泸水点经怒江州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9月10日组织专家实地验收:267亩核心区平均亩产563.1公斤(理论测产547.5公斤),较对照亩产422公斤亩增141.1公斤。830亩示范区平均亩产357.1公斤(理论测产351公斤/亩),比对照320公斤/亩增31公斤。
3、20xx年9月24日兰坪示范点经怒江州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实地验收:100亩核心区亩产775.8公斤,比对照452.9公斤亩增342.9公斤;834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50.5公斤,比计划目标550公斤亩增100.5公斤;比同地块上年亩产452.9公斤亩增197.5公斤;比对照亩产512公斤亩增138.5公斤。
4、万亩辐射区经组织测产:泸水点平均亩产351公斤,比上年全县平均亩产186.1公斤,增产164.9公斤。比对照320公斤/亩增产31公斤,10214亩共计增粮31.6万公斤;兰坪点平均亩产650.5公斤,比上年全县平均亩产232.7公斤,增产417.8公斤。比目标亩产550公斤增100.5公斤,比对照平均亩产452.9公斤亩增197.5公斤,13010亩共计增产257万公斤。两辐射区23224亩共计新增产粮食288.6万公斤。
5、掌握了全州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和理解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在玉米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了我州粮食生产的安全和自求平衡;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种田水平;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更新了干部群众观念,引导项目区群众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让群众从广种、稀植向规格化合理密植转变、从不施肥和单一施肥向配方施肥转变、从不用杂交种到必用杂交种转变,为提高怒江州玉米单产奠定了基础。四是提高了我州科学种田水平,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的项目技术含量要求高,集成了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等各专业的先进技术;五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级技术培训,使我州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的机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玉米研究、技术推广的技术骨干,为我州进行新技术项目试验和示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是在我州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到20xx年我州要实现增一亿斤粮的目标,最有效的依靠科技提高玉米单产的途径。今年干旱条件下我们推广的玉米高产抗旱栽培技术增产效果之明显,得到了示范区广大干部、技术员和农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总结和思考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主要是:
1、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以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转变工作思路,由传统的抓单项技术推广,转变为集聚一批科技项目、一支技术专家队伍、几个主推品种、一套主推技术,在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辐射区的高产栽培示范样板上发挥作用。将先进的技术思路、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组织措施,集中应用到一个区域的一个作物上,这是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这种现代推广模式摸索和展示了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了规模连片的高产再高产,中产变高产。是提高科技入户率,提高我州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将成为我州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集中了全省的技术专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集中使用了人材。
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活动中,遵循粮食生产的普遍规律,用多学科、多项目整合、多技术集成,依托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平台,将种子、土肥、栽培、植物保护等多学科集中,将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聚集,将新品种、单项增产技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发挥作用。让农民“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了”,引导基层自觉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将高产措施变成农民的生产行为,促使先进适用的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加快知识更新,解决单项目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活动,完善省、州、县、乡镇技术指导组的技术负责制度,建立和密切了省、州、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关系,通过加强协作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方法促进了交流,使我们县、乡镇的技术人员从观念上得到了转变、方法上学到了经验、知识上得到了更新。同时,在我州财政对农业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我州农技推广“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实现问题。
四、建议
建议xx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应加强州、市级示范推广作用,加强对州、市、县的技术骨干的培养。
建议分期分批组织体系内州、市、县级的岗位专家到国内外参观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技术进步。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篇4
20xx年在区农委的领导下,通过全站同志的共同努力,农业技术推广站各项工作均有序地进行,现将农业技术推广站各项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状况
(一)引进新品种,搞好科学试验示范。一年来,共进行了17个新品种、13个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磷和弗硅唑2种农药的田间防治病虫害试验。新品种种类有:豆角、番茄、辣椒、大葱、咖啡菜、菠菜、黄瓜等;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有:奥白18、白玉无暇、白雪大地、银糯1号、北国之春、丹粘早7号等;其中:在桦树村进行的草莓柿子、辣椒等新品种试验,作物长势良好,进入市场后受到本地百姓的欢迎;在四道江村进行的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13个玉米品种长势良好,现13个玉米品种均已成熟上市,其中:奥白18、丹粘早7号品种,较其它品种成熟期早、果穗结棒均匀一致、品质好等优点;在东热村进行的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目前14个施肥处理的玉米植株长势良好,各生育时期的记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全区四个乡镇水稻种植大户和蔬菜种植户免费发放了60箱防治水稻虫害的农药磷乳油,可防治水稻病虫害3000余亩、3箱防治蔬菜病害的农药氟硅唑可湿性粉剂,可防治蔬菜病虫害900亩。截至目前,已将两种农药下发到水稻和蔬菜种植户手中,种植户们有针对性地开始对水稻、蔬菜病虫害采取药剂喷雾防治。
(二)强化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根据农民需求,用心聘请有关专家来区讲课,先后聘请了粮食专家王立华、蔬菜专家张传文、市草莓专家纪炜、市水稻专家胡刚、等来区讲授了相关技术,通过“科技知识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将技术及时送到示范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确保了技术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科技培训班18期,开办科普大集3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50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2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96户,累计培训农民8700人次,确保全区每户农民有一名劳动者参与培训。
(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统一灭鼠工作。免费为农民进行土壤检测40份,指导农民科学施肥3000亩;农田统一灭鼠1.5万亩,分布在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统一灭鼠效果显著。
(四)积极配合上级业务单位和全局搞好为农服务工作。共发放各类信息17余条;修改16期农业科技简报;认真完成了每月的《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进展表》调度和汇报;完成了每周的病虫害调查防治报表;完成了体系建设系统报表、农业病虫害防治系统表;协助农经局开展好对铁厂镇一村村、五道江镇五道江村、菇园村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五)认真完成好市农科总站组织的技术指导员培训学习和科技示范户参观学习工作。今年3月30日—4月3日二道江区共有12名技术指导员参加了市农科总站组织的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培训学习,通过4天的专业学习,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专业潜力和服务水平。5月14日市农科站组织本区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一行40人到铁岭依农科技有限职责公司实地观摩了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草莓等温室蔬菜的生长状况,并听取了该公司技术员认真细致地讲解,技术员和农户们边听边记,现场学习氛围浓厚。通过此次实地观摩学习,不仅仅提高了技术指导员的业务水平,而且为科技示范户增产增收带给了科技依据。
二、20xx年及“十三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继续用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搞好科学试验示范,与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沟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农业科技对促增收的支撑作用;
(二)继续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做好草莓高产栽培、蔬菜无公害栽培、粮食安全生产、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统一灭鼠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区农民增加新的致富产业,增加农业收入;
(三)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根据农民需求,举办各类型培训班,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篇5
半年来,按照县农委的要求和部署,我做为一名蔬菜技术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蔬菜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蔬菜种植有关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蔬菜科技推广是传统蔬菜种植向现代蔬菜种植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蔬菜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蔬菜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蔬菜科技推广工作,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蔬菜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选择高素质科技示范户。
选择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多年从事蔬菜种植科技示范户,他们能够将先进的蔬菜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10户素质较高的农户,作为科
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蔬菜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蔬菜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户带动20户辐射户,全面带动全村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蔬菜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上半年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蔬菜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蔬菜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蔬菜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蔬菜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半年来入户时间达6天/户,总入户时间60天。
总之,我将努力工作,加强实践,积累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为发展平舒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蔬菜业发展作贡献。
县农技人员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