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写好教案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中班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中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只有回归幼儿生活,选择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在这其中获得建构数经验,使数教育更能关注孩子的基本经验、当前需要和热点话题,活动才更有价值。当前,我班正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在区域及集体活动中都涉及到了门牌号的概念,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的关注及兴趣;同时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层,对住高楼缺乏一定的经验。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实际情况以及门牌号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掌握之后又能回归于生活中继续实践这几点因素,我实施了本此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情境感知,理解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实践操作,在巩固和运用中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和楼层、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感知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努力解决找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根据门牌号找到正确的房间位置。
活动准备:
楼房平面示范图一张、楼房平面图人手一张、写有楼层号和门牌号的书信若干、标有幼儿门牌号的大头贴若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感知(复习楼层及房间的数数方法)
1、数楼层时从哪里开始数?
2、数房间时从哪里开始数?
小结:数楼层时要从下往上数,数房间时要从左往右数。
3、幼儿贴照片,住高楼。
4、介绍一下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二、情境感知(感知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1、问题引出:只有楼层号没有房间号的信送给谁?
2、得出结论:送东西或者找家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写上楼层号和房间号,这样才不会搞错。
3、学习看门牌号的方法:“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房间。
三、幼儿操作
1、根据门牌号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后的两个数字。
②数的时候注意方向。
四、集体检验。
1、介绍一下自己找家的好办法。
2、幼儿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1、关于活动现场:
①照片的发放时机。活动预设时,照片本应该在活动之前就交与幼儿手中。在教师邀请孩子住高楼时,幼儿直接操作。但现场执教时,我交代了要求之后再分发照片,拖慢了环节的开展。这样的调整影响到了整个活动的节奏,对孩子思维的思考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日后的教学现场,教师更应冷静思考,调整心态,更好地做好课前的`准备。
②操作时对于幼儿的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网!这是师幼之间一对一交流的好时机。但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孩子们个别指导的机会很少,偏向于对孩子操作结果对错的分类摆放。以后在处理指导环节时,教师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儿做好的结果,选择适当时机至前摆放,一方面不影响指导,另一方面也让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检验同伴操作的时间。
2、关于如何解释几零几这一概念的斟酌。
一开始,我采取的表述是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层楼,第三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个房间。但这样的解释过程中我发现不知如何解释中间的“0”这个数字。而且,第一和第三这样的概念,也需要孩子们运用到左和右两个方向的区分。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以“0”作为一个间隔符来解释,这样的表达对孩子来说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关于幼儿操作错误率较高的原因。
执教活动之前,我了解了孩子对于数数方向的掌握情况。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从哪里开始数。但在操作门牌号的第几层第几间时,我发现孩子对于横向数数的错误率较高。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反复思考过,原来平时教学中,牵涉到数数时,孩子们都能按照自己的习惯,从左到右的点数,教师也习以为常了,不会用教学化的语言——从左到右来小结。因此,当活动中我以这样陌生的语言小结时,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经验,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师小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由此产生了横向数数时错误率较高的现象。这样的情况让我明白到:无论是开放抑或平时的教学,数活动的语言一定要来源于孩子的小结,或是孩子们熟悉的言语,教师对幼儿行为背后的思考一定要更为深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中班教案篇2
1.活动目标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认识;
(2)能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颜色两种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并喜欢进行分类活动。
2.活动准备
(1)猫、兔、蝴蝶头饰各一个,篮子两个;
(2)每人一个分类板;
(4)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饼干图片及标记各若干。
3.活动过程
Ⅰ导入
(1)玩《饼干商店》的游戏,引出活动。
提问:"仓库里有些什么样子的饼干?"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仓库里的饼干,说出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图形的饼干。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游戏《送饼干》,学习给图形分类。
提问:"你会把什么样的饼干运到这个柜台?为什么?"
老师扮演经理,幼儿扮演营业员,经理引导营业员观察并说出其它柜台的'标记是什么形状的,再把仓库里剩下的饼干按标记的形状运往柜台,看谁运得又快又对。
重点指导幼儿给图形分类。
Ⅲ分享经验
(3)操作活动《分饼干》,说出分类的方法。
提问:①"为什么要把这些饼干放在同一个柜台?"②"它们除了形状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按饼干的形状、颜色分类。
Ⅳ幼儿再次操作
(4)游戏《买饼干》,练习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玩法:请几个幼儿分别戴上小猫、小兔、蝴蝶的头饰,扮顾客来买饼干。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三个水平层次的营业员帮顾客选购饼干。
重点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4.延伸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继续让幼儿练习按图形、颜色进行分类。
数学中班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利用规律进行排序,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否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线绳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聪明,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座位顺序。
2、要求幼儿按已观察的小动物的顺序继续依次排列。(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儿讨论)教师
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教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序。
5、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
(三)结束部分
1、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教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序穿成一串项链。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欢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朋友既聪明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现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观察能力较弱,发现规律的能力不强,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给客人照相让幼儿观察客人座位顺序、发放水果顺序、玩具摆放顺序强化幼儿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数学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领域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结合我们班孩子对数学这方面的欠缺,从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来上这节课。我总觉得我们班孩子对数学感知这方面比较容易接受。可是有的孩子为什么很难对数学活动提高兴趣呢?以下我对于本次活动进行了描述。
描述: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乘过火车?火车是怎么样的?来引出我的课题。有的小朋友就会说有,有的孩子就会说没有。然后我就出示教具“长长的火车”让小朋友先来认识火车是怎么样子的。
接着我从小火车上拿下来一个卡片说:“你们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就开始讨论了接着我就问”请你们来数数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二个)那你们来摸一下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为什么我去问有的小朋友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时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去不能。我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分析: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知道有有孩子去不知道呢?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好呢?还是因为我讲的不够具体呢?我对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去不能呢?我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课的评价时,才知道原来每一小节上完后都要老师来一个小结。我上的课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带带过。分析之后我进行了补救措施。
措施:在平时上数学活动时应该多让孩子操作,孩子操作之后才能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如果你平时不让孩子操作,等到上公开课时孩子就会觉得很新颖就会不坐住了。那么你那节课就不会上的很成功。
数学中班教案篇5
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三、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数学中班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