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优秀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能够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优质的教案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优秀7篇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在动手制作汤圆中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

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简单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尝试动手制作汤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九九歌》童谣音频及图片;“汤圆”图片;“汤圆”手工成品图。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卡纸剪成的纸盘。

活动过程

播放童谣音频及图片《九九歌》,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童谣,名字叫《九九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童谣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童谣,童谣中出现了一到九九个数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数九歌》。人们习惯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数完九个九之后,冬天结束,春天就来到了。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冬至是个什么日子吗?

——冬至是哪一天?

小结:冬至又叫“冬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图片“汤圆”,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冬至这天,你家会吃些什么?

——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汤圆有什么颜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

小结:冬至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习惯。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

出示手工成品图,播放童谣音频《九九歌》,发放材料“超轻黏土、纸盘”,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汤圆。

(可根据风俗习惯将汤圆换成饺子)

——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好吃的汤圆吧。

——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汤圆,还可以把汤圆搓成你喜欢的形状。搓好的汤圆要放在纸盘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谣《九九歌》的内容不要求幼儿理解,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不宜太深入或时间太久。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鼓励幼儿动手制作饺子。

日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不同材料运水,体验合作运水的乐趣。

2.通过尝试,探索海绵的吸水性。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塑料大、小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运水给树宝宝们喝吧!

二、幼儿操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你们来尝试一下运水。(介绍材料)这些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可以当运水的工具。我们用这些材料将水运到小桶里。

(2)幼儿自由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谁运的水最多?你们是用什么来运水的?

(4)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小结。(重点介绍海绵的吸水性,分析水多或水少的原因。)

2.第二次探索。(要求五人一组,比一比哪组运的水最多)

(1)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针对成功的.、不成功的、分别提出要求。)

(2)幼儿分组合作再进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运水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可以运的更多更快。

(5)我们给树宝宝送水去!

四、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运水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

2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讲述故事《威威爱大怪手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共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的大怪手车到底是什么车?(挖土车)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车,你还认识什么车?

2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听题。”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请问这是什么车?(火车)――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搬家时会用到的车子。(卡车)――你只要上车,告诉司机要到哪里,司机就会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车)――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游览旅行时会坐什么车?(游览车)――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拨打电话119,开来的是什么车?――拨打120,开来的是什么车?――那110呢?

3 听声音,辨车子。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放录音)

4 学习儿歌《红绿灯》。

教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小朋友跟着教师念一遍)

嘀嘀嘀,汽车叫,

汽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东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5 演唱歌曲〈开车歌〉。(唱两遍)

6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7 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

2、要爱护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的嘴巴受伤。

活动准备:

各种可以吹的(气球、吹泡泡用具、哨子等)、说的(手机、电话机)、吃的(糖果、食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邵老师想让你们用耳朵来听一听,在听之前,邵老师想请你们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后,老师轻唱一首歌)。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幼儿互相讨论嘴巴的用处。

1、小朋友,你们能说一说嘴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请一些幼儿来说一说)

三、幼儿游玩

1、今天,邵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嘴巴乐园玩,你们想去吗?”

2、教师事先将一些可以用嘴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师:嘴巴乐园里有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要用到你们的嘴巴。

3、游戏后,幼儿作答。

你们去过的地方都有些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可以站在自己喜欢的.材料前面边示范边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嘴巴真有趣,能吹、能说还能吃,所以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嘴巴,对吗?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

教师提问: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呢?

(1)一些很脏的东西,还有烂掉的水果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

(2)很硬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会让自己的牙齿疼。

教师小结:嘴巴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让自己的嘴巴受伤。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6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感知葵花籽宝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葵花籽宝宝的特征。

2、初步了解葵花籽宝宝种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种子能长出许多果实。

3、能积极地参加探索葵花籽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探究向日葵成长的变化过程。

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若干、课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篮子、牛奶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葵花籽种子。

1、找葵花籽师:我是种子妈妈,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现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宝宝做游戏,请你们找一些葵花籽宝宝放进篮子里好吗?(幼儿找葵花籽宝宝,边放音乐)

2、认识葵花籽。

(1)师: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

(2)师: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

(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

1、师问: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自由说说。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瞧,(出示图片)

(1)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

(2)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

(3)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出示自制向日葵,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4、师:小结:其实呀,除了葵花籽宝宝是种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也都是这样的

5、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葵花籽宝宝的生长过程。(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

三、玩游戏——摇摇瓶。

1、师:葵花籽宝宝呀很调皮的,它还想和我们玩摇摇瓶的游戏呢。请小朋友把葵花籽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子盖紧。(幼儿操作,边放音乐)

2、师:摇摇瓶做好了吗?我们来摇一摇,会怎样的?(幼儿。)好像什么声音啊!(幼儿)是呀,它还有一个唱歌跳舞的本领呢。

3、(出示节奏谱)xxxxx(幼儿练习二拍子节奏)

4、幼儿舞蹈出场。

课后小记: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我从物质准备上,突出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都是让幼儿在与直观的物质材料互动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显特点。

第二教时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并和教师一起收集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物品等。

物质准备:教具:向日葵生长过程的故事。学具:幼儿每人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向日葵动画故事,了解向日葵生长过程。

1、幼儿讨论:葵花籽是哪里来的呢?(教师出示向日葵的生长图片,但无顺序)

2、幼儿自由排图,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图,请你看一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请你把它按顺序排下来。

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师请不同排列顺序的几名幼儿到前边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到底谁排得正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边听边看,看一看哪种排列方法是对的。(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视听结合,使幼儿了解排列顺序)

(1)讨论: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指着自己的图说一说。

二、品尝向日葵种子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师:葵花籽的食品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们一起尝一尝吧!

1、幼儿和教师一起品尝葵花籽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2、讨论:向日葵种子做的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三、种植向日葵的种子。

延续幼儿探究向日葵的兴趣留小任务:春天到了,咱们班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我们一起来种一种,看一看到底是不是按照咱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我们要细致的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最棒的小小记录员。

课后小记:

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主动获取有益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本着这一思想,我在选择教育方法的时候,突出整合欣赏、谈话、实验等方法,突出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突破教育的重点与难点的效果。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纸巾、毛巾的特性,了解毛巾、纸巾吸水的快慢多少。

2、积极参与探索,愿意表达实验、观察中的发现。

3、体验实验发现后的快乐,懂得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毛巾、纸巾若干,杯子(两种颜色、透明)、4个装水的盆,1个小盆,抽纸盒,装毛巾的小筐。

活动过程:

1、师:老师的椅子上有水怎么办?谁想办法用什么来擦一下?

(一幼儿用纸巾擦)请幼儿上来擦

咦,桌子上也有水怎么办? (用纸巾、毛巾、抹布擦)

师小结:小小的纸巾、毛巾帮我们解决了困难,把桌子、椅子都擦干净了。让我们看看,纸巾、毛巾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子?

2、师发毛巾和纸巾,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他们长得什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人手一条毛巾,一张纸巾比一比。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毛巾上有许多东西-----标记,纸巾没有;纸巾薄、毛巾厚。

4、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集体记录。(根据观察的不同,进行比较)

5、还有两个格子说明毛巾和纸巾还有不同,请你们把纸巾放在手上使劲团一团,发现怎么样?(变成一个团,像小元宵)

毛巾团一团,变成什么?

使劲撕一撕毛巾,(撕不动,要用刀)

使劲撕一撕纸巾,(很容易就撕开了,撕成了一根根小面条)

6、师再次引导幼儿回忆刚才观察的情况并记录在后面两格中。

7、毛巾和纸巾都能吸水,想一想谁吸水比较快?

两人合作商量一下,谁拿毛巾,谁拿纸巾。

8、幼儿两两面对面站好,分别拿毛巾、纸巾实验。(师喊一二三再放)(放盆里)

9、幼儿实验

10、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哪个吸得多?

谁先吸完水?(纸巾)毛巾吸得慢。

谁吸得水(毛巾、纸巾)

11、幼儿分别把纸巾、毛巾从水里捞出来,把水挤在杯子里。

12、幼儿把杯子分类摆放

13、看看纸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看看毛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14、比较毛巾、纸巾谁吸得多?(毛巾多、纸巾少)

师:一条毛巾吸这么多水,这么多水用纸巾来吸,要多少张纸巾呢?

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以后,我们在家里,在幼儿园发现桌子上、椅子上有水用什么吸水呢?(毛巾、抹布)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

蒙氏数学中班教案优秀7篇

中班欣赏活动教案7篇

中班语言活动伞教案优质7篇

中班关于水的社会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精选5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优质7篇

有趣的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

幼儿园关于水的科学教案优秀8篇

中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