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案优质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考虑与时俱进,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课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课教案优质7篇

数学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②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米 .

(2)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数学课教案篇2

一、内容特点

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数学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3、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问题:

1、阅读p110—111内容

2、活动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3、本金是多少? 可存的年限是几年? 资金用途是什么?

二、收集信息

1、课本中提供了几种储蓄存款形式?

2、哪些储蓄存款形式不需要缴纳利息税?

3、调查定期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

☆友情小提示:购买国债

07年国债 年利率

三年 5.74

五年 6.34

(1)年限:3年期和5年期

(2)利率(右表)

注意:这个不要交税哦!

三、设计方案

(1)选择定期储蓄存款的话有哪些方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最后收益

(2)选择教育储蓄存款以及购买国债的方案有哪些?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其它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最后收益

四、选择方案

哪种存款方案收益?到期后共取回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数学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课本第29页例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能判断对称的图形;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准确找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图片、课件 、

2.学具:剪刀、彩纸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激趣感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喜字、表演杂技、门、举重、蝴蝶、小毛驴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们不仅漂亮还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特征,赶快睁大小眼睛找一找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1:喜字的两边一样。

生2:小毛驴的两边一样。

生3:举重的两边一样。

… …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认识对称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图片的两边无论形状大小都一样。如果把图片从中间开始对折后,两边又会怎样?

(点击图片动画对折)

生:和在一起了。

师:这是完全重合,从中间开始,两边的图形对折后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这些图片都是对称的。

(板书课题---对称)

师: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生:两边完全重合就是对称的。

师:你学的真认真。在你生活的周围就有许多对称的物体,请你留心想一想,说一说。生1:桌子

生2:裤子

生3:黑板

……

师: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课件出示图形并判断,其中字母e是上下对称的,告诉同学生活中的物体不仅有左右对称的,还有上下对称的。)

师:同学们的判断力真强。

2、剪一剪、说一说

师:老师自己剪了两个图形,猜猜看是什么?它们是对称的吗?

(出示蝴蝶和飞机的图形)

生:是。

师:你能剪出对称的图形吗?同学之间可以先商量一下,再动手剪,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只要是对称的就行。

(1)学生互相讨论并动手操作

(2)老师巡视并把正确的图形展示并让孩子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及时给与鼓励。

3、学画对称轴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剪的图形上面留有什么?

生:有一条印。

师:这是折痕,它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并演示画对称轴)

师:看一看对称轴是一条什么线?

生1:一条直线。

生2:一条虚线。

师:是一条直直的虚线。

(学生在自己剪好的图形上试着画对称轴,同学之间评价,不正确的给与纠正)

三、巩固应用

(1)让学生先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折一折再说一说对称轴。

(2)第29页的“做一做”

①你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② 交流找对称轴的方法。

四、汇报收获

五、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的学习收获还真不少。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也很多,对称现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如许多艺术品、建筑物的设计中也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均衡、均称的感觉,是美感。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对称的美吧!

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教师一遍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完成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活动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数学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难点: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数,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 = 1.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

4.计算当a≠0时,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总结: 一般地,数学中规定: 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 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 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 = am+n (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

三、科学记数法: 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 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 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数学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数学课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食品健康教案6篇

六上语文教案模板5篇

劳动实践课教案5篇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6篇

感恩教育教案6篇

教师工作计划和教案6篇

数学教材培训小学心得体会5篇

六上语文教案6篇

外出学习数学心得体会5篇

小学数学培训体会心得体会优秀5篇

数学课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