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内容, ,教案可以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持工具,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格美术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1
教学大纲
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制定时间:20xx年2月
课程中文名称:梅兰竹菊绘画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of plum blossoms, orchids, bamboos and chrysanthemums
课程号: 学时数:18 学分数:1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或《中国美术史》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梅兰竹菊绘画欣赏》是全校各专业的艺术鉴赏类通识选修课。《梅兰竹菊绘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梅兰竹菊水墨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墨梅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梅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梅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梅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梅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梅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梅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梅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梅源流
一、墨梅起源
(一)缘起:月映梅影,墨渍作梅 (二)特点:水边林下,风姿绰约 二、墨梅传承
(一)墨梅特质:屈曲如龙,瘦劲似铁 (二)笔墨共性:笔力遒劲,墨色清润
第二节 宋代墨梅与元代墨梅
一、宋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势险峻,墨影含芬 (二)意境特色:木清花瘦,铁骨生春 (三)杨补之《四梅图》赏析 二、元代墨梅
(一)笔墨特色:笔力挺劲,墨韵疏淡 (二)意境特色:千花万蕊,早传春信 (三)王元章《墨梅图》赏析
第二章 墨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兰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兰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兰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兰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兰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兰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兰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兰源流
一、墨兰起源
(一)缘起:文人寄兴,闺秀传神 (二)特点:放逸之气,闲雅之姿 二、墨兰传承
(一)墨兰特质:疎花简叶,深谷幽芳
(二)笔墨共性:墨吐众香,砚滋九畹
第二节 文人墨兰与闺秀墨兰
一、文人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法挺秀,墨色淡雅 (二)意境特色:超凡脱俗,风韵飘然 (三)赵孟坚《墨兰图》赏析 二、闺秀墨兰
(一)笔墨特色:笔意清绝,墨色秀润 (二)意境特色:月朗风清,如霞裾月 (三)管仲姬《浓淡同根图》赏析
第三章 墨竹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篁竹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篁竹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篁竹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篁竹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篁竹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篁竹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篁竹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竹源流
一、墨竹起源
(一)缘起:竹影映窗,飞白传相 (二)特点:清影摇风,风竹吟月 二、墨竹传承
(一)墨竹特质:拂云高寒,傲雪玉立 (二)笔墨共性:淡墨挥扫,托物寓兴
第二节 文同墨竹与板桥墨竹
一、文同墨竹
(一)笔墨特色: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二)意境特色:修筠挺节,潇洒临风 (三)文同《纡竹图》赏析 二、板桥墨竹
(一)笔墨特色:取意书法,含霜吐露 (二)意境特色:纸窗月影,虚心友石 (三)板桥《墨竹图》赏析
第四章 墨菊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水墨菊花的理论与技法。目的在于了解水墨菊花
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墨菊花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水墨菊花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水墨菊花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墨菊花的基本特点 难点:水墨菊花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墨菊源流
一、墨菊起源
(一)缘起:文人逸士,寄兴笔墨 (二)特点:雅慕幽芳,清高绝俗 二、墨菊传承
(一)墨菊特质:傲霜凌秋,东篱晚香 (二)笔墨共性:笔意孤劲,墨韵幽闲
第二节 明代墨菊与清代墨菊
一、明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淡墨寄豪,疏斜历乱 (二)意境特色:晚香寒翠,沉醉西风 (三)白阳山人《菊石图》赏析 二、清代墨菊
(一)笔墨特色:笔致简远,墨韵澹逸 (二)意境特色:老圃秋容,香垂潭影 (三)八大山人《墨菊图》赏析
三、学时分配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使画面色彩鲜明。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环境创设
范例一张;教具:小海星、贝壳各一;幼儿人手一份:绘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重点与难点
掌握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出示海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好朋友有谁?(出示贝壳)看!这是谁呀?贝壳长什么样子的?小海星最喜欢和贝壳一起玩了(出示范例)
2、示范讲解
一天小海星醒来了,它展开了身体,伸出5条腿:1、2、3、4、5,穿上漂亮的外衣(画上与范例的花纹),去叫妹妹起床,妹妹也醒来了,它展开了身体,伸出5条腿:1、2、3、4、5,穿上漂亮的外衣,它们可喜欢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的衣服了。
它们找到了它们漂亮的朋友——也喜欢穿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的衣服的贝壳,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看贝壳躲在哪里?(躲在小海星后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还有一个贝壳躲在了海星妹妹后面,它会穿什么花纹的衣服呢?(请一个幼儿上来演示)
它们玩着、笑着吐出了许多的泡泡,玩得多高兴呀。
二、联想创作
1、鼓励幼儿画出小海星和贝壳一起玩的.游戏。
2、引导幼儿合理布局。
3、提醒幼儿用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使画面色彩鲜明。
三展示交流
1、 看看谁的小海星和贝壳玩躲猫猫玩得最开心。(引导幼儿观察重叠的位置)
2、 比比谁的小海星和贝壳的衣服最漂亮。(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深浅对比的颜色配色,和一些与众不同的花纹)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通过欣赏、提问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以及了解小海星和贝壳的基本特征。
以边讲故事,边示范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绘画的方法和过程。
第二环节,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的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作品。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如何评价作品,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绘画中有自己
小百科: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3
一、关于美术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今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存在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3)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述三个方面虽然表现不同,其实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的视野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才过多地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不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实践,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 .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成为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
指导。它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人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主体在活动中理解生活,逐步淡化知识的教化,张扬主体者的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才能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中并学会生活。
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三、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灵活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阔学生学习领域,了解美感的多样性,拓展想象的空间,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术媒体、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与生活。
3、通过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化素质的提高,更具有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索、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美术教学生活化的主题综合单元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一文中提出:“每门科学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创造才能开始。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表演、变魔术等等。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2: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设计问题
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必要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学生经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
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4:课外延伸 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继课堂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在教学利用废纸盒进行“变废为宝”的创造后,点拨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能“变废为宝”的材料。“综合课程与其说是建立联系不如说是发现联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科知识内在的关联和共性,还要使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知识与其他领域之间内在的联系。”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二) 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开展“美的展示”游戏活动
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展示活动:
(1)、“布置展览会” 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模拟商品交易。如:“运动会会徽设计大展”、“请柬设计展览”、“小小舞台设计展”、“化妆晚会”等活动。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2)、“装扮自己” 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服装、装饰品并自由表演。如“奇异的服饰”(利用旧报纸等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服饰)、“漂亮的胸饰”、“服装贴花设计”、“鸟语花香头饰制作”。让学生获得创作的喜悦。
(3)、“制作画册” 模仿书籍装桢将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具有个性化的画册,并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开展“美术与环境”的宣传活动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水流动的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现。
2、通过曲线表现画面的过程,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美;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和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场地布置:小河,河中各种石头,录音机;
教学具:各种蜡笔,卡纸;
幼儿:已有将各种线条整齐排列的绘画经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游戏。
我是水妈妈,你们是谁呀?(水宝宝)今天水妈妈要带水宝宝到小河里去游泳呢!宝宝们快来吧。
(二)自由探索,丰富感性经验。
1、提出游戏规则。
1)我们来到小河边,哎呀,河里有什么?(圆石头、方石头)宝宝们动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跳下去游泳时,怎样游才能既不撞到石头,又不撞到其他水宝宝?
2)今天,我们要从岸的'这边一直游到岸的那边。如果你觉得游了一次还不够,就可以游上岸,从岸的旁边走过来,来到开始的地方再游一次,好吗?
2、幼儿通过身体感知获得“绕着石头走”的进一步体验,感受水流的方向。
3、宝宝们跟着妈妈从这里跳下去开始游泳吧!(放音乐)
1)教师语言提示:“妈妈慢慢地游呀游,哎呀,碰到大石头了,怎么办?”(拐个弯,继续往前游)
2)幼儿游戏:游泳2——3次。
(三)游戏结束,讲解绘画方法,幼儿操作。
1、讲解绘画方法。
1)宝宝们来吧,到妈妈身边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你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2)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刚才游泳的小河,河里有圆石头、方石头、三角形石头……哪个水宝宝告诉妈妈,你刚才是怎么游的?你碰到了大石头是怎么办的?
3)噢!你是这样游的。(教师边讲边示范画,表示水的曲线)从岸的这头“扑通”跳下水,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往前游,一直游到岸边,你游得真好。
4)你们想知道妈妈是怎么游的吗?我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我拐了个弯,又回到岸边,重新选了个地方又跳下去游。
5)刚才妈妈看见除了你们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这样游的。(示范画一组水宝宝游泳的曲线)
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肩并肩,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一直游到对岸。
6)除妈妈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从这里跳下来,慢慢地游呀游,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回过去重新游。
7)水宝宝真能干,我们今天就把自己在水里怎样游泳的,碰到动石头怎么办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将游戏过程进行创造性再现,大胆流畅地画曲线。
3、教师讲评,结束活动。
1)看到水宝宝游泳你会想到什么?
2)那些水宝宝最聪明,会绕过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泳。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保留小河的场地布置,在美工叫提供笔和纸,让幼儿随时体验并随时把体验的结果表现在纸上。在日常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多多练习各种线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与家长沟通计划:
建议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观察感知河水的流向,并尝试用曲线进行表现。活动后保留幼儿作品,供幼儿和家长观赏。
设计意图:
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对小河里潺潺流动的河水非常感兴趣,不时地还在讨论观察一番。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喜地喊到:“河水碰到小石头还会向前流的,真有趣。” 孩子们的惊喜使我联想到我正要组织的一个美术活动——“弯弯的小河”。按照以往的教学,我会和小朋友分析河水是怎样流的,然后让小朋友把曲线整齐的排列成小河。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散步的启发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布置一条小河,河里有些小石头,让教师分别扮演水妈妈和水宝宝去学游泳。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知水流动的特点。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而感受线条的顺序美和艺术美。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5
活动目标
指导幼儿初步学用线条刻印的方法制作单色版画,表现人物的特征与动态,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6开铅画纸;小于32开的吹塑纸,并粘贴在对折的铅画纸的一边。h铅笔、油墨、滚筒(或厚水粉色)、排笔(底纹笔)。
2、有妈妈形象的版画作品(如丁绍光创作的《抚育》、《和平》、《平等》、《发展》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谈论
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哪些地方最美丽,并欣赏艺术作品,和老师一起谈论:怎么才能把妈妈画得更美丽?
教师结合画面进行启发:画妈妈的时候,哪些地方可以画得很长,会觉得很美丽?(如:长头发、长眉毛、长脸蛋、长脖子、长手臂、长手指、长裙子)哪些地方要画得细些?(如:眉毛、手臂、手指、腰等)
2.观察讨论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已在吹塑纸上画好的.人像,幼儿边观察教师演示边思考,教师提问:
老师是用什么笔在吹塑纸上刻画的?(硬铅笔)
刻的时候印痕深一些好还是浅一些好?(刻得深一些好)
拓印的时候快些好?还是慢些好?(慢些好)
在涂水粉色前,老师先在纸上涂什么?(肥皂)为什么要在吹塑纸上涂肥皂?(颜色容易涂上去)
涂水粉色时,水分能不能太多?(不能多)
将纸对折拓印时,如果印得不清楚怎么办?(擦去,待吹塑纸干后再涂色拓印)
3.操作
(1)幼儿按自己的印象与想象,用铅笔在吹塑纸上画自己的妈妈,教师启发幼儿把妈妈画得漂亮一些,想想妈妈最喜欢做什么,大胆地画出来。
(2)幼儿刻画时,教师要提示幼儿刻深、刻慢,有时吹塑纸可能会破,可教幼儿将笔稍微提起后再继续刻画。
(3)幼儿用油墨或水粉涂色、再将铅画纸对折拓印。涂色时,教师提示幼儿注意用色均匀,宁少勿多。若太少,可视作品效果,适当在局部添加,若油墨或水粉太多,只能擦去待吹塑纸干透后再拓印。
4.观赏介绍
幼儿观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一说哪些小朋友刻画的妈妈最美丽,他们是怎么刻画的,并把作品带回家去送给妈妈。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6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运动姿态
目标:
1.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动态特点,初步学习表现人体的动态。
2.产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准备:
ppt,纸人,画纸,记号笔,剪刀。
过程:
1.看录像,聊聊运动项目
(1)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平时都爱做一些什么运动呀?
(2)播放视频,看看你都知道哪些运动项目?
(3)在这段录像里面,你看到了什么运动项目?
2.看图片,分析运动动作
(1)播放ppt,你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这项运动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2)播放图片,幼儿模仿运动动作。
(3)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纸人,你还能摆出其他的运动造型吗?
3.赏作品,完成动态创作
(1)(ppt播放《掷铁饼者》图片)这是一位外国雕刻家的作品,他雕刻了一个男子在掷铁饼的运动,这个掷铁饼的.人张开的双臂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力量。
(2)看着这样的作品,接下来请你也用上你的纸人,画一画、剪一剪,最后我们一起贴在这张画纸上。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会撕纸片,用胶棒粘贴。
2、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关心照顾它们。
3、幼儿能很好的完成粘贴等精细动作,以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彩纸,胶棒、小筐等。
2、小鸟图片若干,大树背景图。
3、背景音乐《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谈话,激发幼儿产生帮助小鸟的愿望。
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的动作进活动室,停在大树图边:“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这里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为什么大树上面一只小鸟也没有?”
“大树妈妈一片树叶都没有了,小鸟们都不愿意回来了,大树妈妈真伤心呀!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让小鸟快点回家吗?”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很好,也帮大树妈妈想了许多办法,现在我们就用撕树叶、粘贴树叶的方法来帮助大树妈妈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方法步骤。
教师出示绿色彩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轻轻撕成块状做“树叶”。然后用胶棒涂在“树叶”的一面,轻轻的贴到大树上。”教师再次示范一遍。
教师可增加点难度,让幼儿学习撕各种各样的树叶。
(三)、幼儿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将红、黄、绿色彩纸、胶棒放到小筐里,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彩纸进行撕树叶、粘贴大树的活动。教师提醒每个小朋友撕完树叶后要把废纸、还有胶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乱扔垃圾。
(四)、出示小鸟,送小鸟回家。
教师:“小朋友,小鸟听说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都高兴的飞来了。让我们一起送小鸟回家好不好?”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到大树上。
活动延伸
教师“小鸟们都回来了,大树妈妈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它,它希望我们再帮它一个忙,让我们去告诉所有的人们,以后不能随便摘树叶,要爱护我们的大树,爱护小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格美术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