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趣,教案是需要根据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来制定的,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
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图片欣赏。
2.提问:(逐一简述画作)好朋友们这些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
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现在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
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题)
二、欣赏
1.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2.猜一猜: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局部图1,《悄悄话》局部图2)
3.师小结
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高兴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4.谈谈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
5.(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
6.小结,情感升华。
7.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儿》,欣赏。
(2)比较《耍孩儿》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比较画面,感受衬托
8.了解颜色的深浅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组讨论,感受深浅颜色的衬托。
9.尝试赏析
五、小结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啊?(引导学生说收获,如:注重细节,“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浅颜色的对比衬托)
2.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快去欣赏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场景。(欣赏作品)
3.小结
师:童年生活天真烂漫,幸福美好!画家笔下那些童年快乐时光给我们带来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画笔,记录你的快乐童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法表现假日的图片和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的愉悦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教学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
(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图片。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渡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2、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板书设计
?游乐园》
项目的多样、
有趣的造型
齐全的设施
作业设计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2.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二、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
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让学生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1)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
a、外形成圆环形;
b、中间有转轴。
(2)教师拿实物,并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3)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4)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有代表回答问题。
(5)教师。
(6、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作业展评。
1、组内自评。
2、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他评。
(五)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六)拓展。
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教学后记:
本课是设计应用型课程。通过书中的图片,可以看出玩具会转动的原理:⑴外形成圆环形;⑵中间有转轴。制作材料以纸为主,教育学生使用剪、折、卷曲、粘贴、插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最后设计完成作业——会转的玩具。小小的玩具蕴含了许多知识:转动原理、对称与均衡的组合原理、平面与空间的变化、形状与色彩的搭配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能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安全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学生积极热情参与设计制作活动,通过做做、玩玩、比一比感受成功的乐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3
教材简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还可准备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朵、种子、石子、贝壳、泥土等。
2、教师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活动二:
1、学生用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颜料涂色,应该少加水,也可以现在瓶子上裹一张纸,干后再涂颜色。
3、用纸片拚贴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的小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伏贴。还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4、还可以用蜡笔画好图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装容器。
5、还可以选择贝壳、石子等材料粘贴。
活动三: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
收拾多余的材料
课后拓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进行装置艺术的摆放。
教学评价:
1、能否合理学用多种媒材进行设计制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贴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4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了解玩具转的方法。
3、掌握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转的方法和玩具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将会转的纸片纸圈变成各种会转的玩具
教学准备:
玩具范作若干,实物玩具每组一个,每组:绳子,竹签,牙签,针,纽扣,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在桌上有一张纸,请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让这张纸滚动或转动起来?学生思考后回答(卷)。除了用卷的方法,请大家观察一下桌上的工具,我们能否借助它们,让这张纸转起来?请同学们两个两个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研究后回答)同学们想得真不错,请大家二人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学生二人合作(师巡回指导)
2、由学生自己展示作业转的方法,其他学生欣赏。
3、揭题: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转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今天就用这些会转的纸片纸圈来做会转的玩具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问:你觉得这些会转的纸片纸圈可以变成什么样的玩具呢?
(学生回答)
2、想不想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玩具?
(师出示范作)
瞧,这儿有风车、灯笼、鱼、不倒翁、蝴蝶、小兔子、陀螺……
3、你们想玩一玩吗?
请大家在玩的过程中要研究一下这些玩具的做法和玩法
(师每组下发玩具)
(学生欣赏,小组一起玩研究玩具)
4、组长展示玩具的转法并说说做法
5、看了这些玩具,你有看不懂或不会做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
6、老师这边还有玩具,有会滚的狮子、会打滚的小男孩,谁来玩一玩,比一比谁滚得远?
(三位学生上台来比一比)
7、玩了这么多玩具,你想不想亲手做一个?
请两两讨论一下,你们想把手中的纸片纸圈变成什么玩具?
(学生两两讨论后回答)
三、作业
学生二人合作,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展自评)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做了这么多会转的玩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会转的玩具,你们想玩吗?只要你们用心观察,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有意思。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相关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
“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八、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7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
在《闪光的名字》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创始在一个自制的立体小屋里面,进行展览。
2、
在《纸偶剧院》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制作出与之相配的形象的纸偶,小组·一起把这个故事用纸偶人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闪光的名字》《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三周《有趣的彩泥》
第四周《喂,你好》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第六周《花花衣》《金钥匙》
第七周《对印的花纹》
第八周《蜻蜓飞飞》
第九周《我也是艺术大师》
第十周《用画来写信》《有趣的瓶盖》
第十一周《回家的路上》
第十二周《今日的菜单》
第十三周《乘着大象》
第十四周《风来了》《会转的玩具》(一)
第十五周《会转的玩具》(一)《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指偶剧院》
第十七周《形形色色的世界》
第十八周期末测评
课题:1、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施教时间:9月3日-9月5日
教材简析:
红、黄、蓝三原色在幼儿园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原色互混产生间色、复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调色、色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的。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流动,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让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2、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色彩规律。并根据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式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三个玻璃皿中装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墨水,为大家表演“变色魔术”——运用滴管将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玻璃上的变化。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变化。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以下几个试验中选以—到两个进行实验:
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分别用小棒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少种变化。
2将红、黄、蓝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动玻璃,让玻璃上的颜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将生宣纸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在一片玻璃上涂红色墨水、另两块涂黄色和蓝色,晾干后将三片玻璃两片两片的覆盖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着将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
样的结论。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鼓励大胆创新,有些画从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课后拓展:
回家在纸壳上掏圆洞,寻找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糖纸贴到洞上,做成三张滤光片。使用这几张滤光片组合着来观察世界,体会色彩流动带来的美感。
札记:
美术学具盒里的彩色墨水对于本课来说很实用,但要提醒学生在剪口时要大小合适,否则用的时候容易一下子挤出好多,将作业本洇湿,而且作业不容易干;画完后墨水瓶子要把盖子盖紧,好多孩子都是这样把墨水撒了一书包的。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也是学生的习惯问题,所以一定要强调到。
课题:2、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
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第二节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
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
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
札记:
时间过了一年,孩子们今天再来拼拼摆摆时,比去年可从容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现在能很快的自由分组,最高效率的合作,而且他们能够很快的找出最适合长线或最适合短线摆的图案。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学校操场还未完工,我是带他们在教学楼前的小平台进行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声音有些大,尽管我一再的镇压,还是有老师下来表示抗议。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课题:3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施教时间:9月1日-9月3日
教材简析: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也寄予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祝愿。上学期学象形文字时,好多学生已经用象形文字表现了自己的名字。本节“闪光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3、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期望。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8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技能目标:通过想象,欣赏,探究活动,学生能大胆创作。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
学习重点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学习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手套,设计丰富多样的形象。
导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了漂亮的小手套,把你的手套展示看一看。我们的小手套像什么?如果变一变,又会像什么?(戴上手套展示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小手套》。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出示)
三.学习目标
大胆创作,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四.出示自学指导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然后小组讨论:
1.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动手试一试。
3.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五.检测自学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六.后教
1.小组讨论:试试还能用手套变出什么?学生变好之后让同组学生看看像什么。
2.想一想,你如何让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七.当堂训练
1.学生创作
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再根据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作业展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评出最佳创作、最佳编排,最佳表演、最佳协作奖。
湘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