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相当于你上课的作战计划,为了更加科学的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撰写好的教案,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美术船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更多方面是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与爱心的培养作为大班的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小小设计师这个题材让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一所漂亮的幼儿园,并特别注重环境的美化,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孩子收集一些无用的废纸,并加以剪贴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们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知道用各种废纸经过剪贴装饰可以用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剪好的图片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动物幼儿园。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各类彩色纸若干。
2、课前把准备好的手工具材料发放给幼儿(人手一把剪刀、固体胶、每人一张白纸)
3、供幼儿欣赏的范例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拿出示范画供幼儿欣赏。
(2)提出问题,让幼儿想象自己设计的幼儿园。
(3)老师讲解剪纸房子。
(二)提出剪贴要求: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造型构思,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房子。
(2)各自按照不同的能力分工合作,进行剪贴。
(3)先摆放,再进行粘贴。
(4)废纸放入废纸篮,不要乱扔。
(三)自主选材,想象剪贴。
(1)充分允许按自己的构思要求,选择材料进行剪贴。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的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
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只有将幼儿生成的内容与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才能使活动更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幼儿自主选择废旧材料,运用剪、折、撕、画、贴等技能,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动手炒作能力和想象力,大胆自由表现,设计出各自的服装。教师在活动中作了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者无疑增添了友谊,培养了互相帮忙的美德。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2.日历。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2. 与幼儿讨论: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
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3. 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活动评价:
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活动建议:
活动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分享月饼。
活动反思:
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服装的各种衣领、衣摆造型,尝试自制花边进行装饰。
2、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力,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制作材料,ppt课件,材料筐若干。
2、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引入课题
指导语: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看时装表演,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
欣赏ppt课件
指导语:呀,这件衣服真漂亮,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衣服的哪个部分?(衣领、衣摆)
二、示范讲解
指导语:这些衣服都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我们也来做小小设计师。瞧!老师已经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看,领子上有什么?(花边)衣服上还有什么?其实花边和花都是用同一种方法做的。
(先在领子四周都贴上双面胶,拿一张皱纹纸,正面折,反面折,像折纸扇一样,边折边黏在双面胶上,这样领子就做成了;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做小花,先把双面胶贴成一个圆,然后同样的用折扇子的方法将皱纹纸对着双面胶粘成一个圈,多余的撕掉,小花就做成了。)
提问:这件衣服上还有什么(流苏、腰带)
指导语:我太喜欢这件衣服了,请你们来设计一件比老师的更漂亮的衣服吧,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待会我要请五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设计一件衣服,制作完成以后选一个模特穿上衣服,领着设计师表演。
提问:五个人设计一件衣服,应该怎么分工合作呢?(有的负责衣领,有的负责衣摆,还有的负责装饰)但是每组的小朋友只能有一个小模特,怎么选择?(猜拳等)指导语:想好的小朋友请你轻轻地找一个桌子5个人合作设计一件衣服。别忘了把垃圾放到筐子里
三、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时装表演
1、教师发现各组幼儿已经做完了开始放音乐教师带领先完成的设计团队和模特一起走上t台摆好看的亮相动作。
指导语:我们的小模特已经准备好了,请设计师来排队吧
2、指导幼儿按秩序进行表演和退场。
指导语:音乐响起来了,请模特带领你的设计师把我们的设计作品给客人老师看看。现在请你们往教室走让更多的小朋友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吧。
活动反思:
“小小设计师”的数学内容是按规律排序,这是一节数学游戏课。活动前幼儿已认识第一组,并且有接一个规律排序的经验,此次活动的难点是利用学具按2—3个规律排序,重点是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规律的特点。
在活动中,幼儿能按教师的指令及要求制作完服装花纹和规律后,他们自主的两或三名小朋友结伴倾听他人的介绍,并及时补充发言,及时的掌声相互鼓励,并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出介绍有规律花边的几个步骤。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是与教师平时的培养分不开的,由于平时教师给予幼儿的宽松的精神环境与充足的材料,让幼儿经常有机会相互倾听同伴的发言,在经过教师的点拨后,逐渐形成了相互之间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及氛围。为大班数学活动时小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活动投放了大量的学具,很容易出现操作混乱的现象。但从活动现场看到,幼儿在活动中操作有序,具体表现在:拿取学具时,操作完多余的学具放回原位;制作完服装花边,把服装放回原位,再取制作项链的学具等等,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力保障,这一点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继续发扬与保持的。
此次活动的难点是按2—3个规律排序,活动中幼儿普遍出现按2个材料排序,没有出现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幼儿在观察学具时只发现图片中颜色、形状、方向、长度不同,没有发现还有大小不同,我当时也没有及时引导和强调,造成在后面的操作结果中没有出现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
在讨论环节时,我发现幼儿没有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时,应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按2个规律排序的花边变成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通过讨论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问题,又使幼儿通过这种形式掌握了2个规律演变成3个规律的演变过程,为幼儿灵活、多变的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通过此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数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可忽视,前面的教学环节都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只有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打好基础,才能在后面的环节中少出问题、不出问题。今后我要继续提高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设计贺卡,充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画面。
2、掌握贺卡的制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现画面的主次层次。
3、在学会制作不同类型的贺卡的基础上,让幼儿创造性的装饰各种图案,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活动准备
1、油画棒、试涂颜色的砂纸、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纸贺卡
2、作品展示区 各种贺卡彩笔 各种纸卡、
3、上课用的课件及多媒体教室。
活动流程
一、欣赏各种贺卡,进行发散思维: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1、扩散思维:了解贺卡的种类:生日卡、贺年卡、毕业卡、圣诞卡、节日卡……、
问:你在哪里见过贺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让幼儿知道:贺卡可以传达友谊,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发散思维:为不同的贺卡分类:(根据材料、形状、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二、创新制作贺卡:
1、幼儿观察砂纸的特点,砂纸和白纸的不同之处。砂纸和白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砂纸与白纸的不同之处。
(白纸光滑、涂上颜色鲜艳,砂纸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砾、对油画棒的着色力较好。)
2、画画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涂色呢?师幼共同用手指抚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轻重。(涂底色时用油画棒平贴在砂纸上轻轻的扫过。画主要景物时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欢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大胆在砂纸上试涂各种颜色,探索发现适合砂纸画选用的颜色。(白色、粉色、黄色、天兰色、桃红色、浅绿色、紫罗兰等一些色彩艳丽的颜色,还可以让幼儿试用先涂白色打底,再涂红色、深蓝、绿色等颜色。)
4、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贺卡准备送给谁?(这么美丽的砂纸画贺卡你想送给谁?)
从画面的主次层次表现情况、颜色的选择、内容的表现的情况。问幼儿你在贺卡里面画些什么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想要送给什么人。
三、邮寄贺卡
利用周末请家长帮忙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邮寄给你最喜欢的人。并把结果反馈给老师。
活动反思
活动层层递进,孩子的感受层层深入。
本次活动由搜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等组成一系列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贴贴、写写、剪剪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感受也应该是层层递进的。
孩子们从最初的搜集到欣赏再到设计和邮寄,是一个极其自然而流畅的过程,每一次活动都是下一次活动的基础和铺垫,这与老师的精心预设与随时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老师要根据孩子每次的经验水平和现实表现进行调解,才会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5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
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
二、操作表现
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剪贴添画,根据步骤提示表现出蛇的形态特征。
2、大胆探索蛇的变脸秘密,正确粘贴蛇的身体和筷子的位置。
【环境创设】
大圆形纸片两张(黄色)、小圆形纸一个(红色),长条卡纸一张,一次性筷子一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笑脸蛇的步骤。
难点:粘贴长条纸和筷子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脸蛇、引发兴趣
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小动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身体长长的,张大嘴巴的时候很吓人)
二、老师讲解制作步骤
观察三个圆形的不同之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黄色的是笑脸蛇的脸,红色的小圆形是蛇的大嘴巴。
老师演示:
1、把两个圆错开粘贴后,摊??
2、把中间贴上红圆片,在顶上画上蛇凶狠的眼睛。
3、合上黄色的圆片,再画上蛇的笑脸。
4、把长条粘贴在蛇脸顶端的背面。
5、另一端粘在卫生筷上。
6、将长条纸往下折。
三、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1、重点观察幼儿将两圆错开粘贴时,只粘贴完全重合的部位。
2、观察幼儿粘贴长条和筷子位置是否正确。
引导完成的小朋友装饰长条。
三、分享交流
玩玩自己制作的变脸蛇,说说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2、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3、了解皮影文化的现状,激发孩子表演皮影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像:皮影戏《龟与鹤》片断;《龟与鹤》的幕后表演操作;《白蛇传》幕后表演与演唱配音。
2、皮影舞蹈《俏夕阳》。
3、课件:皮影的制作。
4、皮影实物及有关皮影的图片。
5、幕布(3米长的白布)、台灯。
活动过程
1、欣赏皮影戏《龟与鹤》片断。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戏吗?今天老师也请你们看一段戏。和你看过的戏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放录像)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和以前看到的戏一样吗?喜欢吗?
(评析:皮影戏片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引导,他们发现皮影戏与以往所看的戏不同,初步感知、发现皮影戏的特点:不是真人演的)
2。认识皮影,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
既然小朋友这么喜欢,我也来学着演一演。(教师表演)
你们想知道什么?原来,你们都想看看幕布后面藏着什么,那我就给你们看一看,后面藏着什么呢?
(评析:
幕布的遮挡、形象的活皮影、生动有趣的配音,皮影戏的这些特点、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迅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他们会急于想知道幕布后面藏着什么,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了铺垫。)
(1)出示皮影,认识皮影,知道用这些皮影表演的戏叫皮影戏。
(2)了解表演皮影戏需要的道具。
现在老师请你们看看专业的皮影剧团的表演。请你们看看他们表演皮影戏时需要些什么?(《龟与鹤》的幕后表演操作。)
小结:表演皮影戏需要亮子(白布)、灯光、皮影人、人、乐队。
总结:皮影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的演出很方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大家的喜爱,连外国人也很喜欢皮影戏呢!
3、观察皮影,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刚才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想上来试试了!这里有几个皮影,还有很多有关皮影的'资料,请你们去看看、玩玩、说说,看谁发现得多?
(评析在这—环节中,幼儿的兴趣较浓,我同意让孩子上来试—试。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愿望,使之通过实际操作真正了解皮影演出所需要的—些基本道具和设备。)
(1)了解皮影的特征:皮影是不同的、可以活动、侧面表现手法。
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呢?
皮影人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表现的是不同的人物;皮影人的结构设计得很巧妙,影人的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这样表演起来才生动传神,大家才爱看;皮影的脸和身子都是侧面的,可以左右动作,这样在幕布上演出,就像真的人和动物一样!
(评析:小朋友发现得很多:皮影有人、动物、还有好多家具;皮影人的脸不同;皮影人是可以活动的……;我对他们的发现给予肯定和回复,丰富他们对皮影的认识;这些家具就是戏中的布景,皮影戏脸谱不同表示好坏不同的角色等等。)
4。观看皮影制作过程课件(取皮arr;刮皮arr;浆皮arr;造型构图arr;镂刻arr;着色涂油)。
皮影这么美,它到底是怎样做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结:原来皮影需要这么复杂的工序才能做成,真不容易。皮影不但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呢!国内外有不少喜爱它的人把皮影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或放在橱窗里欣赏呢!
(评析:皮影的制作过程很复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我选取的几个基本的步骤:取皮—刮皮—浆皮—造型构图—镂刻—着色涂油,从活动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幼儿对皮影的制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5、了解皮影文化现状。
皮影戏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因为演出的内容丰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可是随着电视、电影的出现,人们的欣赏习惯改变了,皮影艺术慢慢被人们遗忘了。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学着制作、表演皮影了。为了让大家关心皮影戏,河北省唐山市俏夕阳老年舞蹈队的奶奶们就编了一段皮影舞蹈,我们大家来看看。(播放皮影舞蹈《俏夕阳》。)
我们也学学她们,一起跳跳皮影舞蹈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制作皮影。
2、表演区:表演皮影戏。
大班美术船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贺卡美术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