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复习教案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课程完成后,总结归纳,完善教案,教案的内容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力复习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力复习教案8篇

力复习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结束:

1.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力复习教案篇2

复习内容:

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力复习教案篇3

一、活动目的: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二、活动准备:

数量1-7的实物;

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三、活动与指导:

1、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2、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4、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力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部 首 旁 喜 鹅 昏”6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昏”。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 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重点和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出示图:美丽的树林,配鸟叫声)

2、你们在那儿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是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多么动听的鸟鸣声,我们就好像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些鸟你都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和它们做做朋友。 (出示图:各种各样的鸟,配有鸟名的词)(简单的介绍一下学生不熟悉的鸟:喜鹊、黄莺、杜鹃)

4、仔细看看这些鸟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5、是啊,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我们叫它“鸟字旁”。 学习生字“旁”:注意下面的“方”最后两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6、今天我们就要到“鸟字旁”家去作客。 “鸟字旁”家都有些谁?认真听一听。(录音:第一首儿歌)

7、学生交流,老师出示鸟名。

8、“鸟字旁”家的成员可真不少,这里还有我们要学习的字宝宝,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 学习生字:喜 分析字行,找找朋友(注意“喜鹊”的“鹊”读轻声) 鹅 读准字音

9、认识了字宝宝,让我们再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和它们做做朋友。 (出示图:各种各样的鸟,配有鸟名的词)

10、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交换位置你还认识吗?

11、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 (听录音介绍) ① 这位小朋友喜欢大白鹅是因为„„ ② 是啊!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它的样子上来说,也可以从它的本领上来说。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不能也学学这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鸟类吗? (出示图片,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 ,它长着 。(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

12、小鸟们可调皮了,瞧它们都躲到儿歌里去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个别读、男女生读)

13、你们读得真好,连小鸟们也飞来要同你们见面了,现在你还能读读这首儿歌 吗?(背儿歌)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1、过渡:你们学得真好,连太阳公公都露出了笑脸,你看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呢,看看太阳公公家都有些谁?

2、出示:晓、晴、晚、暗、暖(随机点读)

3、你们看,这两位也是太阳公公家的成员: (1)仔细看一看,这两位成员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这些字宝宝回到儿歌里,你会念吗?(出示:儿歌二)

4、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儿歌里讲到的带有“日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带 字也是有“日字旁”的?(明、早、晒、晾)

5、小结:你看,“日字旁”在这些字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三、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今天我们一起去了“鸟字旁”和“日字旁”家,认识了很多朋友,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中国汉字造字的规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儿歌。这两首儿歌都与字的部首有关,所以我们就叫它“部首歌”。(出示课题,读课题)

2.其实我们还学过很多部首,如:“三点水”、“木字旁”等,你们能不能也学着今天教的儿歌,自己试试编个部首歌?(小组讨论,交流)

3.老师这儿也有几首部首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儿歌)

4.游戏复习字词 生字:部 首 旁 喜 鹅 昏 词语:部首 还有 太阳 天气 山川 黄昏 天色

四、总结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儿歌,还初步知道了一些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收获可真不小。

作业:

1、 描写生字:部首旁昏

2、认读词语:部首 还有 太阳 天气 山川 黄昏 天色

3. 背诵两首儿歌。

力复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炼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热情奔放幽默讽刺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力复习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整体感知山茶花的美。

3、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美丽。

4、深入学习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花色美。

教学难点:

深入学习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1、师:山茶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往今来,它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华岚,去感受它的美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儿呢?

二、初读感知,初识美。

1、下面,赶紧翻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闯关游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第一关,词语关,(课件出示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观察红色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多音字词语)齐读。

(3)第二关,短语关。

(4)闯关成功,瞧,山茶花绽开了最美的笑脸!(课件演示花开视频)

3、整体感知。

那么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儿呢?下面,再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花形美、特别劲)

三、品读文本,感受美。

(一)远观花色绝

1、师: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到茶园去看看。自由读读一二自然段,画出写山茶花美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师:哪句话总写了这种美?(真是美极了。)这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齐读。

4、再想想,哪一个字赞叹了这种美?绝!

5、“绝”在字典中有几种注释,课文中选哪一种?

6、师:山茶花的绝表现哪里?

预设一:生: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山茶花颜色很多。

师:只有这五种颜色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还会有——指名说。

师:一个花种,竟能开出这么多种颜色,绝不绝?相机指导朗读。

师:还有什么地方绝?

预设二:生: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

师:是吗?瞧(引导学生看图)一株树上真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这真是太————绝!

师:谁能读出你的赞叹之情?指名读,齐读。

7、师:你们的朗读感染了我,咱们合作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一二段)

(二)近赏花色美

1、师:满园的山茶看得我们连连叫绝,停在花前细看,又会有新的发现。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写山茶花颜色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它形状美的句子。

2、谁来读读写颜色美的句子?出示写山茶花颜色美的句子,齐读。

3、学习三个比喻句。

(1)学习第一句。

a、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白色山茶花美在哪儿?

b、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c、想象一下,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是怎样的?晶莹是什么意思?

d、是呀,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是那么的透明,阳光照上去会闪闪发亮。当这些水花汇聚在一起,就会和山茶花一样白,谁能读出这晶莹透亮的美来?指名读,齐读。

f、学习这一句的时候,我们由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展开想象,切实体会到山茶花的白,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能够深刻地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

a、(出示墨茶句子)自己来学习这句话,看看墨茶美在哪儿?读后,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说说。

b、这句话把墨茶比做什么?

c、在明媚的阳光下,一汪清潭怎么个美法?

d、是啊,潭面波光粼粼,墨茶就如同这清潭一样绿得富有光泽,谁能读出墨茶的美来?指名读,引读。

(3)学习第三句。

a、你们的朗读感染了我,下面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山茶花?指名说。

b、想象一下,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云彩揉在一起织成的轻纱,美吗?谁能读出这轻柔的美来?

c、下面,男生问,女生答,咱们合作读!

4、(出示三句话)山茶花呀!白的晶莹剔透,绿的富有光泽,粉的'如纱似霞,三个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三种不同的美,请大家找一找,句中分别运用了哪几个比喻词?同是比喻句,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比喻词呢?

5、山茶花还有红的、黄的和紫的呢,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三)细赏花形美

1、山茶花不仅花色美,花形也很美。谁来读读写花形美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哪句话总写了山茶花的形状美?(指名说)

2、想不想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山茶花呢?(出示山茶花图片)师介绍花形。

3、谁能读出山茶的千姿百态?指名读,齐读。

4、山茶花的花色美,花形美,让人不禁感叹道(出示句子引读)

(四)配乐美读

山茶花美得令人神往,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这如诗如画的语句吧!配乐齐读第三段。

四、课堂小结,延续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山茶花花色美、花形美,其实它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体会。

力复习教案篇7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语言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 活动准备:

1、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2、每组请一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3、指导学生通过校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一.成语接龙的活动形式开始上课:每人一个成语_

同学们,几年来的语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吧。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成语活动,共同享受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二、找成语。

老师即兴说一段话(内容关于学校及班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成语,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三、写成语。

同学们,不仅咱们的学校,咱们的班级变化了,我们美丽的家乡开发区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

四、走进成语乐园。

1、 带数字的成语你知道吗?

2、 自然景物的成语知多少?

3、 人物品质的成语知道吗?

4、 动物园里的成语有多少呢?

5、 带近义词的成语你知道吗?

五、走进成语植物苑

顺( )摸( ) ( )落归( )

粗( )大( ) 火( )银( )

( )红( )绿 沧海一( )

囫囵吞( ) 胸有成( )

( )断丝连 世外( )源

( )立( )群 ( )头( )尾

六、 走进人体成语宫。

( )瞪( )呆 ( )舞( )蹈

( )亡( )寒 ( )红( )赤

劈( )盖( ) ( )濡( )染

( )来( )去 三( )六( )

摩( )接( ) 推( )置( )

七、 我们和成语手拉手交朋友。

把意思相反的两个成语用线连起来,

两全其美 寥若晨星

当局者迷 两败俱伤

雕虫小技 鬼斧神工

浩如烟海 别开生面

流芳百世 默默无闻

墨守成规 并驾齐驱

赫赫有名 旁观者清

分道扬镳 遗臭万年

八、 看图猜成语。

出示活动图,同学们抢答成语

九、 成语表演。

请几位课前有准备的同学表演,然后请同学们猜出有关的成语。

十、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觉到了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在我们的写作当中,如果用上了成语,也能为你的作文添色不少。现在请同学们选取今天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即兴写作一个场景,内容不限,但要用上适当的成语。

同学小组说自己评论

布置作业:课下把说的写出来。

力复习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力复习教案8篇相关文章:

校园安全课教案推荐8篇

保护视力班会教案8篇

幼儿园灯的发展教案8篇

中班数学数字0教案8篇

劳动班会课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船教案推荐8篇

大班科学船教案通用8篇

过春节活动教案8篇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8篇

尊师重教班会课教案8篇

力复习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