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分析了教学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案,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要将教案制定好,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碗的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碗的教案篇1
一、班会准备
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宿舍为单位抽签,分别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舞蹈、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藏族锅庄舞。
4、特邀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我院的多民族特点。
二、班会过程
导入部分: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
(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3、小品表演:满族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台秀。(三)民族舞蹈大荟萃
1、分别由一个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学生组合,表演壮族竹竿舞。表演结束,由学生自主参与由该舞蹈设计的游戏。即,谁在游戏中被竹竿卡住,就要表演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或说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藏族学生代表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而后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起舞——藏族舞蹈锅庄舞。
(四)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五)辅导员总结
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我们从中了解和学习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六)结束主持人甲、乙: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
碗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插花艺术,初步懂得插花。
2、能运用材料进行水果拼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资料。
1、插花。
2、水果拼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的差别。
四、认识插花的种类,各自的特点。
五、指导学生插花。
1、准备工作要做好。
2、务必掌握有关知识。
3、插花步骤和方法。
六、评比出最佳作品。
七、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亲友,并写上祝福语。
八、总结,表扬有关同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水果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你做过水果拼盘吗?这天,我们学习水果拼
盘。
二、板书课题:水果拼盘。
三、出示有关拼盘,学生欣赏,并说出有关特点。
四、贴出有关水果拼盘作品图片。
五、写出做拼盘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六、指导学生学习拼盘。
1、拼盘步骤。
2、拼盘具体做法。
七、水果拼盘制作比赛。
八、学生评出最佳作品。
九、总结。
十、教学反思。
碗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碗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特点,能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强悍、有利的气势,体验男子汉的威武和强壮。
2、了解方阵舞的基本特点、学会利用地上的标记保持队列队形的整齐。
3、能在舞蹈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活动准备:
1、《男儿当自强》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教师按幼儿人数在地面上贴点,每个点子间的距离大约一米。
活动建议:
1、教师组织幼儿采用模仿解放军操练的游戏形式,感受音乐的气势。
2、引导幼儿学习方阵舞的基本动作。
(1)请幼儿按照地上的圆点站成方队,教师告诉幼儿:右脚踩在点子上,左脚向旁边跨一步,比肩膀宽一些;双手掐腰。提醒幼儿在点上做动作才能保持队伍的整齐。
(2)教师随音乐完整的示范一遍动作。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马步,弓箭步的动作要领。
(4)教师哼唱,教幼儿完整的学做两遍动作。
3、鼓励幼儿探索 90°转身的方法,并掌握音乐的旋律做转身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并掌握并转身的方法,请个别幼儿示范:右脚不动, 左脚向前跨一步,身体向右转。
(2)教幼儿学习听口令,“一二三四”,在第四声时转身的动作。
(3)练习听“咚咚咚咚”;在第四个“咚”时转身的动作。
(4)练习听音乐,在第四个“咚哒咚哒“时转身的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分别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完整地做动作,并用暗示性语给幼儿动作提示。
5、教师指导幼儿随音乐加上‘嘿’的叫喊声集体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碗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内容,理解“家”的含义。
2、借助图画和已有经验,理解、感受、记忆诗歌内容,并尝试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家的温馨。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幼儿园的单幅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教具。
3、大黑板、书架。录音机、背景音乐。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家”的话题,理解“家”的含义。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谁?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我们都住在不同的房子里,家里的每个人都非常关心我们,我们的家多好!多温馨呀!
二、欣赏画面,理解作品。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小客人的家在哪里。
老师:今天,有一群小客人来我们幼儿园,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教具。)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
2、借助画面,帮小客人找家。
老师:我这里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的家?(出示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的单幅背景图,并逐幅图帮幼儿分析,将教具贴在背景图上。)
三、理解、感受、记忆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配乐)
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幼儿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配乐)
提问:蓝蓝的天空为什么是白云的家呢?
密密的树林为什么是小鸟的家呢?......
3、将部分贴绒教具拿掉,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将一个贴绒教具拿掉。幼儿和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配乐)
2)将三个贴绒教具拿掉。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配乐)
4、将单幅背景图订成一本书,并给书起名字。幼儿和老师边看书,
边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配乐)
四、尝试仿编诗歌。
1、 教师: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幼儿回答,教
师即兴将幼儿所说内容画下来,贴在书上。)
2、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和小朋友一起念,一起欣赏。
碗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图形是能变化的。
2、能用图形拼贴出不同的造型。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形组成的娃娃两个、图形拼贴的松鼠、不同形状的纸若干(大、小)、白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娃娃,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非常有趣的客人,你们欢迎吗?(出示图形娃娃)你们觉得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有些什么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形状的纸。
2、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多变的',并进行操作。
(1)师:这些图形除了能拼出有趣的娃娃,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小朋友想看吗?变魔术: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全体闭上眼睛念:叮当法术变变变。(教师把正方形纸对角折)
(2)提问:你知道是怎么变的吗?(幼儿讨论后回答)请一位幼儿上来变一变。你能不能把这张正方形纸变出其它图形呢?(请2---3名幼儿示范)
(3)全体幼儿玩游戏:变魔术。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魔术师呀?请你从篮子中拿一张纸,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来变一变,比一比哪个魔术师最能干,变出的图形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游戏后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是怎样变的,并相互介绍)
3、引导幼儿用图形拼贴各种造型。
师: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看,谁来和我们做好朋友了?(松鼠)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今天是我们和小松鼠第一次见面,小朋友想不想送点礼物给他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纸,小朋友可以用它们拼出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玩具。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5、在音乐声中,幼儿送礼物给松鼠
碗的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