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动与静教案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下,离不开教案的制定,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要养成制定教案的习惯,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线条的动与静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6篇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是新生班,幼儿年龄及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在绘画方面,幼儿基础水平差,不会画,不敢画。通过本次活动,初步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能大胆,自由作画,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会手的运动方向的变化带来的线条变化,学习有控制的地用笔。

2、尝试用笔在纸上画各种线条,练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3、激发幼儿大胆创作,感受绘画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用线条大胆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尺毛线 记号笔 水彩笔 作业纸 白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甩线条

用游戏引入:

1、手指游戏

2、毛线跳舞

(1) 教师用毛线甩出各种线条,幼儿观察并感受手的运动带来的线条的变化。

(2) 幼儿用手指书空画一画。

(3) 幼儿和老师一起甩毛线。

(4) 师小结:线条随手的运动而变化。

二、基本部分——画线条、变线条

1、教师出示“神笔”在纸上画各种线条,幼儿比较后说说不同的线条像什么,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2、请幼儿拿出“神笔”在纸上随意画线条,体会手、笔、纸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幼儿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3、幼儿对笔和纸有所熟悉之后,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4、鼓励幼儿发明创造新的线条表现各种物像。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增加创作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说线条

请几名幼儿展示作品,谈自己的想法,大家评价,看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肯定与众不同的有趣线条。

四、延伸活动——体游“会跳舞的毛线”

教师甩毛线,幼儿扮“毛线”在我的指挥下“跳舞”。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并用此装饰太阳的光芒。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良好的握笔姿势和绘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太阳的挂图一幅,大班幼儿的太阳的范画。

2.每人一支彩水笔和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天气真正好,亮堂堂,暖烘烘的,为什么呢,因为天空中有个大太阳。”

2.要求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忆太阳的模样。

3.出示范画,讨论太阳的样子。

“太阳是圆圆的,旁边有漂亮的光芒,一条条象我们的长头发一样。”

“可今天太阳宝宝想改变自己的发型,怎么变呢。”

4.出示大班幼儿的太阳范画,讨论太阳的光芒的变化。

“瞧,哥哥姐姐的太阳,它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直发卷发

5.引导幼儿认识这些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

6.交代作画要求,幼儿作画。

(1)画一个大圆形在中间,要求画得大。

(2)给”太阳“添各种头发。

(3)要求添满”太阳“四周。

(4)选一支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水笔。

7.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画纸、涂色工具、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师:请同学画一些与老师不同的线

同学们刚画的是什么线?可以表现波浪线的是?用几根波浪线就可

以表示线在动了。出示课题——会动的线条

二、观察、感受新知

同学们刚刚在黑板上也画了会动的线条,画的很好,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会动的线条也很多,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

问:能不能告诉我动的线条在哪?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

生:烟花下面的线条、水的波纹、体操队员的飘带……天极这张图带给我们旋转的感觉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出示教具,小棒上系一长飘带并演示

问:观察飘带动的时候是什么线?(曲线)用笔描绘刚看到的线,请学生上来示范画线

应该怎样画呢?把握几个特点:大胆,流畅

2)(画线条)出示图片

a、用直线表示的船跟太阳

问:怎样改变让船动起来,太阳也动起来呢?(直线变曲线)

b、(找线条)两张树的图片,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等。

问:哪一棵树让你动起来?怎样使树干(树枝、旁边的小树)动起来?(直线变曲线)

c、陈少朴的鱼图片

问: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

d、凡高的星月夜

问:哪里在动呢?(云、月亮的光芒,星……都用的是曲线)

猜一猜画者在绘画这幅作品时的心情。

小结:“线”是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

四、表现指导,学生创作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看了许多的画,知道了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也体会到了当时作者绘画时的心情了,现在我们同学是不是也想表现一下呢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

五、作业展示: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内容,哪些东西使它动起来了?

六、课后拓展

1、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

2、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我要上小学”是我班最近刚开展的主题。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跟着爸爸妈妈去小学报名,孩子们自然转向了读小学的话题。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买书包、学习用品等,并带到幼儿园里来,开展了主题“我要上小学了”。学习活动“小书包”我结合了教材上的第一个二级主题:我和书包做朋友和第二个二级主题:书包里的朋友。每一个孩子的书包都有它的来历,我就让他们自主地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激发他们入小学的欲望。书包的识别、书包的整理都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各种书包的外形,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辨别自己的书包。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时生成一些问题,如“书包里是不可以放玩具和零食的”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进行点拨,让孩子充分的交流、讨论,丰富他们的经验。在活动中,我又整合了自编的歌曲“小书包”,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感受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二、活动内容与要求:

1、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2、初步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三、环境与材料的准备:

为了主题的顺利开展,我认真分析了教材上的主题,对每一个点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各个小主题,并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

1、开家长会,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准备书包、学习用品,并带到幼儿园来。

2、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幼儿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3、更换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了“小学校园”“我的小书包”等等。

4、准备了关于小学,书包等歌曲,让幼儿听。

5、带幼儿参观小学,和小学生一起交流,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异同。

6、班级里悬挂倒计时牌,让孩子们在每天的翻翻、数数中萌发入小学的愿望。

7、问题角的创设。我们提出了“为什么上校学要带书包?”“为什么上校学要戴红领巾?”“书包里该放些什么东西?”等等问题,

让幼儿在问题中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不一样,激发他们想入小学的愿望。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t:我们离幼儿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20天)

再过20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二)互相交流讨论书包是怎么来的?

1、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

2、教师小结:施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做大班长。

(三)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

t: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

2、个别介绍

q: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3、交流讨论: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q: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让幼儿充分讨论

q: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

教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四)尝试整理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2、个别幼儿介绍

t:你是怎么样整理的?

q: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教师小结:哦,原来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在各自的地方,这样我们拿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很快就能找到。

(五)舞蹈《小书包》

t:你们的书包整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背上小书包,学做小学生吧。(幼儿用舞蹈来表达表现背上书包的神气,进一步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五、活动延伸:

1、和小学生做朋友,和哥哥姐姐一起再一次整理书包,观察书包里有没有缺少学习用品?如果缺少,交流少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少?

2、整理铅笔盒。看看铅笔盒的文具,用用、试试,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3、根据教材上的案例与分析,我们还将制作背上小书包计划,让孩子尝试按计划带学习用品。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弹珠滚画出美丽的线条。

2、体验滚画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小筐、弹珠、鞋盒、白纸、抹布等。

活动重、难点:

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滚画。

教学手段与方法:演示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我有一个鞋盒,一张白纸、弹珠和颜料。今天张老师要用它们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二、教师变魔术。

1、教师先把白纸放在鞋盒里,将弹珠蘸上红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滚好一种颜色,把弹珠放在边上,换一颗干净的弹珠,蘸上黄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再次用同样的方法滚蓝色。(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用干净的弹珠,手上碰到颜料在抹布上擦一下。)

2、教师展示作品: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

师: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线条,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

三、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想不想来变出美丽的线条?老师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点。

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好了变魔术的材料,请你按老师的方法开始变魔术吧。注意颜料不要蘸的太多,不同的颜色要换弹珠,颜料不要弄到衣服上和手上。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

四、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引导幼儿分享、交流。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受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尝试用多种线条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安静地倾听和欣赏音乐,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我是一棵菠菜》、小提琴曲《梁祝》、《野蜂飞舞》、纸、笔。

活动过程

一、音乐《我是一棵菠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朋友们好,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我是一棵菠菜》,请你们仔细听,看看有什么感觉?

2、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们有这么多的想法,你就跟着音乐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吧!

[播放音乐《我是一棵菠菜》]

二、示线条卡,感受线条与乐曲的关系,学习用线条卡匹配音乐

1、大家刚刚用了跳舞、画画等方法来表现这首歌,老师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线条:

线条卡:波浪线,曲线,不规则的波浪线,弹簧线,螺旋线

看一下线条有什么特点,哪些看起来软软的?哪些看起来硬硬的?

2、师示范任务与音乐匹配。

播放音乐,在黑板上画线条

小结:这首歌的节奏比较快,音乐听起来不是尖尖的感觉,所以选的这个线条还是比较合适的。

3、幼儿尝试任务与音乐匹配,了解音乐与线条之间的关系。

(1)播放第一首音乐《梁祝》,音乐结束,介绍曲子。

(2)幼儿操作,播放音乐。

(3)展示幼儿画的线条,并说说对音乐的理解。

(4)请个别幼儿听音乐在黑板上画出线条。

(5)讲评。

(6)播放第二首音乐《野蜂飞舞》,音乐结束,介绍曲子。

(7)幼儿操作,播放音乐。

(8)展示幼儿画的线条,并说说对音乐的理解。

(9)请个别幼儿听音乐在黑板上画出线条。

(10)讲评。

三、结合音乐的表现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活动延伸

1、幼儿讨论用其他方式来表现音乐。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用线条来表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6篇相关文章:

感恩主题教育班会教案6篇

预防溺水班会课教案优质6篇

网络安全班会教案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六上语文教案推荐6篇

感恩主题教育教案6篇

消防安全小班安全教案5篇

数学课教案5篇

幼儿新年主题活动教案5篇

大班科学船教案5篇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