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复修订教案,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质量,有效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促进良好的课堂氛围与管理,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宝宝幼儿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沿线正反折纸的方法,训练动手能力。
2、体验动手制作和操作玩具的乐趣。
3、尝试运用撕、贴的方法来装饰笔宝宝。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示例的笔宝宝跳舞玩具一个。
2、长方形的卡纸、手工纸、水彩笔、人手一份,糨糊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幼儿已有撕、贴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笔宝宝导入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可爱的笔宝宝,我们和她打个招呼吧!
笔宝宝穿着花衣服多漂亮啊,你们看,她还朝着我们笑呢,好可爱哦,我都想亲亲她了,你想亲吗?你呢?告诉你们哦,笔宝宝还会跳舞呢!你们看!笔宝宝站在她的小舞台上就可以跳舞了!教师演示笔宝宝跳舞,上下蹦着跳、还可以这样摇来摇去、翻跟头、头朝下跳呢!我们为笔宝宝的精彩表演鼓鼓掌吧!(请几名幼儿来玩一玩,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小舞台”的制作方法。
(1)教师:我是用什么方法让笔宝宝跳舞的?(引导幼儿观察小舞台)
那你知道笔宝宝的小舞台是用什么做的呢?怎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我们现在把笔宝宝的小舞台展开来看一看,仔细看哦,咦!原来它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啊?这张长方形的纸条是怎么变成笔宝宝的小舞台的呢?有哪位小朋友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仔细的观察一下纸条上面的线,对我们折小舞台有什么帮助吗?
(2)教师小结探索结果并完整示范制作步骤。
a、小结小舞台的制作方法。
教师:刚才的几位小朋友都做的很好,笔宝宝的小舞台就是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条折成的。我们从纸的一头开始,沿着黑线折叠,轻轻的用手按平,然后把纸反过来,再沿着黑线折叠,就这样反复的折叠,最后笔宝宝的小舞台就做成了。
再次请2~3名小朋友来尝试反复正反折叠,教师观察幼儿折叠情况并指导,给全体幼儿多次的演示。
b、把笔宝宝固定在小舞台上。
教师:笔宝宝下面已经粘好了双面胶,只要把外面一层皮撕去,然后让笔宝宝站在小舞台的中间,这样笔宝宝就可以跳舞了。
c、撕纸条装饰笔宝宝。
引导幼儿观察笔宝宝衣服的不同(纸片和纸条)
教师:你们看这两位笔宝宝的花衣服有什么不同?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试一试,用撕、贴纸条和纸片的方法来装饰笔宝宝)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a、带领幼儿认识筐子里的材料。
教师:我们小朋友现在不仅知道怎么折小舞台,而且还会给笔宝宝做好看的衣服了,马上就要举行一个舞会了,邀请所有的小朋友和你们的笔宝宝一起来参加,我们小朋友快来做吧!
教师:篮子里有不同的材料,长方形的纸是做什么的?正方型的纸呢?
b、提出制作要求,幼儿操作。
4、幼儿操作笔宝宝跳舞,体验跳舞的乐趣。
a、请几名幼儿来操作笔宝宝跳舞
b、小伙伴一起表演
5、结束活动。
教师:你们听,那边的音乐已经响起来了,舞会就要开始了,我们小朋友快带着你们的笔宝宝一起去跳舞吧!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水果;喜欢参与游戏活动,特别是“开火车”游戏;对儿歌的韵律、节奏非常感兴趣;我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仿编儿歌、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体验学习儿歌进行游戏的快乐。
2.乐于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重点: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火车开啦》伴奏、水果图片人手一个、西瓜娃娃头饰、ppt
活动过程:
1.以游戏进入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1)先听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开过来了?(播放《火车开啦》(伴奏)是火车开过来了(边说边出示火车)。原来是西瓜爷爷开着火车准备去旅行啦,我们和西瓜爷爷打声招呼吧。(西瓜爷爷你好!)师边说边有节奏的拍手:“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谁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咔嚓咔嚓又是什么声音?(开火车的'声音)
(2)西瓜爷爷还请了其他水果宝宝一同去旅行,我们来看看他请了谁?(出示苹果)苹果宝宝也想去旅行,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我们一起来请苹果上火车。“苹果苹果一起去旅行吧”老师把它编成了好听的话来请它上火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苹果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师幼一同说。我们来看看苹果宝宝有没有上火车。
(3)这里又是哪个水果宝宝呢?谁会用刚刚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来说。
(4)谁来猜猜接下来会是谁上火车呢?(请幼儿猜一猜),原来是葡萄。这回老师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话来请葡萄上火车。(请个别幼儿说后集体一起来读一遍)
2.完整欣赏儿歌。
(1)西瓜爷爷请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兴了,它一高兴就给我们念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水果宝宝去旅行》。边伴奏边念: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咔嚓咔,水果宝宝去旅行。
(2)好听吗?现在我们看着西瓜爷爷开的火车,一起来学学西瓜爷爷编的儿歌好吗?(师幼一起来)
(3)我看到许多小朋友已经会念了,这回老师的声音小一点,你们的声音大一点好吗?
3.仿编儿歌
(1)可是呀,还有一节车厢空着呢,谁想请别的水果宝宝上火车?那你会用好听的话来请水果宝宝上火车吗?(幼儿自由创编——幼儿:菠萝菠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2)小朋友们真聪明,西瓜爷爷真高兴,西瓜爷爷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请你把它请出来,挂在胸前。
(a)看一看后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香蕉——黄黄的,像月亮)还有谁拿到的和它是一样的。
(b)谁还拿到其他水果宝宝的?(草莓——红红的,像一个小爱心)
(c)谁拿到的是不一样的?和大家看看。还有谁是不一样的?(苹果——红色的)
(3)现在我来做西瓜爷爷,请你们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去旅行,我给水果宝宝准备了四节车厢,每一种水果宝宝坐一节车厢,可别上错了车箱哟。我请到什么水果宝宝什么水果宝宝上来去旅行,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
(4)师带幼儿围场地一周带着水果宝宝去旅行。
附儿歌:《水果宝宝去旅行》
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苹果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咔嚓咔,水果宝宝去旅行。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棒棒糖、棉花糖和跳跳糖的颜色、形状、味道、软硬等特征。
2、乐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与同伴品尝糖果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棒棒糖、棉花糖、跳跳糖。
2、已消毒的碗、勺子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糖果导入(出示三个放糖果的礼盒)师:宝宝们好,我是糖果姐姐,今天我给宝宝们带来和多糖果礼物。
(出示第一个盒子)师:听,是谁在敲盒子呀,敲得这么响,他想跑出来和宝宝们做朋友了。
(打开盒子,取出糖果)哦!原来是棒棒糖!
师:棒棒糖长什么样的呀?(幼儿回答)师:它有一个圆圆的头,还有一根棒,所以我们叫他棒棒糖!
师:这些棒棒糖漂亮吗?这个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回答)师:真的吗?我们打开糖纸来看看是不是红色的,草莓味道的?
师:哦,原来真的是像草莓一样红红的,红红的是草莓味道的。
(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教师取出第二个棒棒糖)师:那这一个呢?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打开糖纸)师:原来是和苹果一样绿绿的,绿绿的是苹果味的。(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教师总结:糖纸是什么颜色的,里面的棒棒糖也是什么颜色的。
师:继续和幼儿说说其他的棒棒糖的颜色和味道,并且将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
教师总结:棒棒糖呢在它们圆圆的糖下面都有一根棒,而且有很多种颜色,都很漂亮。
2、师:糖果姐姐还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份糖果礼物出示第二个礼盒师"里面会藏着什么糖呢?"师:想和糖果宝宝做朋友吗?请宝宝在盒子里面找一个好朋友,把它放在你的手里面,捧好,不要让糖宝宝从袋子里面跑出来。
师:请宝宝来捏捏,糖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说说)师:原来是软软的,就像软软的棉花糖一样,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棉花糖。
师:棉花糖的袋子上面还藏了一个秘密呢!请你猜猜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说说)师:你怎么知道的?
原来棉花糖的袋子上面有一个水果的标记,如果是葡萄,就是葡萄味道的,如果是橘子,就是橘子味道的。
现在棉花糖宝宝要回家了(出示两个有水果标记的'篮子)请宝宝看看哪一个橘子味道棉花糖宝宝的家呀?哪一个是葡萄味棉花糖宝宝的家?
谁的是橘子味道的?请你把它送回家。
谁的是葡萄味的?请你也把它送回家。
(幼儿送糖回家)教师总结,原来棉花糖是软软的,还有很多的味道,只要你找找袋子上面的水果标记就知道了。
3、神秘请出跳跳糖。
师:糖果姐姐还给宝宝带来了糖果礼物,他很调皮,我们一起来把它喊出来吧!"糖果宝宝,快出来,糖果宝宝,快出来"(打开盒子,取出糖果)是什么呀?(跳跳糖)师:跳跳糖特别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想不想和他来做游戏?请宝宝拿好一把勺子舀一点点你喜欢的糖放在嘴巴里,然后闭上嘴巴,回到座位上,糖宝宝就会和你一起做游戏了(提醒幼儿一定要把嘴巴闭好了)师:宝宝们,刚才盘子里的糖在你的小嘴巴里是怎么样做游戏的?(引导幼儿说出"跳")教师总结:这种在嘴巴里会跳的糖就叫跳跳糖,师"宝宝们,我们也来做一粒跳跳糖吧!
"那我们也来学学跳跳糖跳一跳吧!(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一跳)(音乐结束)"跳跳糖们,跳回你的小椅子上,看看哪一个跳跳糖跳得最快!
三、活动总结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糖1、师:小朋友今天咱认识了棒棒糖、棉花糖和跳跳糖,那小朋友你还吃过什么糖?
看视频:巧克力、牛奶糖、彩虹糖、瑞士糖五、结束部分1、师:糖呀都很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多吃,因为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会疼的!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月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了解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月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月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编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
自编谜语:一个小本子,天天挂墙上。一天撕一张,过年就撕完。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月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月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月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月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月历最上面有数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月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月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月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月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颜色(红、黄、蓝)给豆子分类,乐意并大胆地动手操作。
2、学说“x豆豆你回x色的家”,培养幼儿良好的讲述习惯。
二、课前准备:
1、教具:(图片)大房子一间、各颜色大豆豆;哭和笑的豆豆各一。
2、幼儿操作材料:(图片)小房子、各颜色小豆豆(若干)人手一份。
3、课前让幼儿认识小豆豆及其名字:豆宝宝。
三、过程:
1、出示(哭的)豆宝宝,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咦?豆宝宝它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引导幼儿说出豆宝宝迷路了,激发幼儿送豆宝宝回家的愿望)
2、引导幼儿观察豆豆跟房子的颜色
先出示红豆豆和房子,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这么多房子到底那一间是红豆的家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小结并示范,提醒幼儿送豆豆回家时要说:“x豆豆你回x色的家 ”再提出问题:那蓝豆豆跟黄豆豆又要回哪个家呢?(请幼儿上前尝试)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讲述幼儿操作时情况
五、结束部分:
出示(笑的)豆宝宝:“豆宝宝回到了家,它高兴极了,说要请小朋友到它家作客呢!”(幼儿有序离开教室)
好宝宝幼儿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模仿蚕宝宝的爬行动作,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促进幼儿感 知运动能力的发展。
2、在蚕宝宝的自身运动中了解蚕一生的变化。
3、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验运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布袋21只、彩色丝带若干、录音机、磁带、安排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活动活动!
2、集中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集体找春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学习蚕爬。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师:“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趴。”
(2)幼儿集体练习。
(3)个别示范。
师: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爬的特别棒!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爬的!
(4)幼儿再次练习。
5、采桑叶。(设置难易不同的四条路径供幼儿选择)师:蚕宝宝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这儿有四棵桑树,大家仔细看看这几条路有什么不同?
(幼儿发现:这四条路有的'长、有的短,长的路爬起来困难一些;短的路爬起来容易一些。)
师:大家考虑一下,你想去哪棵树采桑叶吃?
想好了吗?出发吧!
6、吃桑叶。师:桑叶真香啊!快坐下来吃点桑叶,休息一下吧!
7、蚕吐丝。师: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看到有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8、蚕结茧、羽化成飞蛾。师:蚕宝宝吐了许多的丝,把自己包在里面,结成了一个茧。它在茧里变成了蛹,滚过来,滚过去,最后变成飞蛾飞了出来。
好宝宝幼儿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
★ 熊宝宝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