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5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富有趣味性的教案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挑战和乐趣,细致入微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三化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三化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目标:

在了以上知识后,引导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了解:

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

引入:在一个有关火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带来灾难。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时又防止它引起的灾难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初中历史?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初三化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针对空气,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与同学有争论的问题,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关空气的科普知识小故事。由班长组织进行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投票,选出几个得票高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课题。课题提出者作为组长,自行组成小组。

2.课堂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想想为什么风会动?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会长得更快?

看图思考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那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以下我们就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请同学们看课本。板书

板书,看书,思考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准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肯定学生的结果,重点讲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和有疑问的。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2-2

找图,看图

进一步引进内容

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齐声叫好,期待实验

初次接触实验,增强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操作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老师的操作思考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学生举手发??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解释现象:瓶内增加水约瓶的1/5,说明消耗了氧气。板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加热)重点

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

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现在证明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取一瓶氧气一瓶氮气,让学生观察其颜色,闻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规则,请两位同学上来自己操作。取两根带火星的火柴,分别伸进瓶中,发现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以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先由图片引出,用以来证明前面的学生的回答的正确与还可以补充他们想不到的或没有见过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各种空气成分的作用

看图思考,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 ;炼钢、气焊; 化工生产 ; 宇宙航行

2、氮气 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医疗、麻醉; 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3、稀有气体 : 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 ;制造低温环境 (氦); 医疗麻醉 (氙)

学生认真做笔记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保护空气: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5分钟,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通过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回答

关注环境 保护环境 养成环保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对比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较相近

形成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

3.课后作业:

学生自行分组,设计研究方案,采取调查、采访、实验、统计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区的空气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初三化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拓展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初三化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

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1.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l 反应原理

l 仪器装置

l 验满方法

l 收集方法

[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l 电解水

l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l 光合作用

……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初三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a.一类b.两类 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初三化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准初三的精彩演讲稿5篇

军训心得体会初三600字5篇

初三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5篇

初三述职报告模板5篇

初三年级主任工作计划5篇

2023初三英语工作计划最新5篇

准初三的演讲稿优秀5篇

初三上班主任工作总结5篇

初三数学备课工作总结5篇

准初三的演讲稿5篇

初三化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5139